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水渠灌溉美丽人间

(2018-09-04 20:51:42)
标签:

绿家园

黄河行

分类: 18文章

文图/汪永晨     编辑/杜陈


            2018年8月的最后一天,“黄河十年”行的队伍抵达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平原。 

        黄河水渠灌溉美丽人间


          从银川到吴忠的路上,黄河孕育的沃野良田呈现出一派水乡风情。路途所经之处,到处是大小的灌渠。2010年黄河十年行第一年时,中科院地理所地貌研究室副主任黄河专家尤联元说:正是这些干渠、支渠、毛渠编织成的网,将本来干旱的塞外浇灌成美丽的人间。


黄河水渠灌溉美丽人间

      

   2013年黄河十年行走到青铜峡水利枢纽吴忠市青铜峡镇时,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当地学者告诉我们:青铜峡是一座始建于1958年的水坝,但是直到1978年才全部建成。长达694米的大坝将黄河拦腰截断。青铜峡设计库容2亿立方米,但由于多年的泥沙淤积,其库容到2013年已不足4000万立方米。


黄河水渠灌溉美丽人间

          据这位知情人讲,青铜峡坝体被发现己有多达2000处裂缝,专家研究论证三年多了也未能给出解决方案。年迈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其灌溉能力正在急速下降。


          黄河十年行9年来,我们都会在青铜峡下游不远处看到今天的唐徕渠,奔腾的黄河水在这里倾斜而下,跳动着奔向各大灌区。在唐徕渠的旁边,是另一座同样著名的汉延渠,这2个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工程,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2013年黄河十年行在青铜峡水利博览馆里,馆长包旺勤细致地介绍了从古代到当代宁夏水利建设的成就,透过大量的图片和实物,我们了解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为了水利事业所付出的艰辛。


黄河水渠灌溉美丽人间


         比如,在李元昊时代,水利工程不合格,所有参与建设者是要被杀头的。我们能说,正是因为这些努力,才有了现在“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局面吗?


        “黄河十年行”每次走到这里也总会问这个问题:2600多年前修的唐徕渠,为什么一用就是上千年,直至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而我们今天的大坝却不但寿命大大减递还会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


黄河水渠灌溉美丽人间

         2018年第九年的黄河十年行我们再进水利博览馆,再看唐徕渠的沙盘模型依旧感概万分。唐徕渠被称为是可以与四川都江堰媲美的无坝引水工程的典范。


          在青铜峡附近,古代水利工程师利用这里的地形地貌, 构筑16里长引黄河水入渠,可引黄河20%--25%的水量。后经不断完善,设立溢流堰,水闸,退水闸,使得黄河水根据水量变化自 然流淌到渠首中。经过历代的完善,现在的唐徕渠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等县向北流去,到平罗县终止,全长322公里,有大小渠道五百多条,灌田90万 亩,居银川平原十四条大渠之首。

黄河水渠灌溉美丽人间

        相比现代文明下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区区几十年的历史便疾病缠身。我们很难对比现代水利与古代水利的优劣,但在尊重自然上,现代工程显然输了。


        2013,2018年黄河十年行 在水利博览馆里,还拍到了清代时用的水法和乡规民约,讲解员还特意告诉我们,在清康熙、乾隆年间都大拨银两兴修水利。从放在这里的照片中我们也可看到当时水利设施颁布的制度度。只是到了晚清由于腐败,水利设施才有所败落。


黄河水渠灌溉美丽人间

        2013年黄河史学者徐海亮先生说,古渠用今天的眼光看当然也有问题,但是它在水的再利用、在冲沙肥田、和水的冲涮减少土地的盐碱化等功能上,都起到着资源循环利用,人与水共生,共存的作用。


         宁夏水利博览馆馆长包旺勤说,从灌渠的发达程度来说,现在无疑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但每年分配给宁夏的黄河水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黄河的水时多 时少,但总归非常有限,但人类的需求似乎是无穷的,经济似乎是永远发展不够的,如何去思索这个问题,也许,我们还得真跟古人学习。


黄河水渠灌溉美丽人间

        2017年第23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68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在墨西哥召开。我国推荐的宁夏引黄古灌区工程、陕西汉中三堰工程、福建宁德黄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第四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宁夏自秦朝起就开始屯垦开发,引黄古灌区历经汉代的移民开发、屯垦凿渠,唐代的筑堤引水、垦荒开田,元代的建闸设堰,明代的疏浚修治、改立石闸,清代的“地丁合一,奖励开垦”,推动了宁夏平原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和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无坝引水、激河浚渠、埽工护岸等独特的工程技术,灌排渠系布局合理,目前灌溉面积828万亩。

黄河水渠灌溉美丽人间

        中国是灌溉大国,也是灌溉古国,现己有17个古灌溉渠分四批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灌溉水系是许多古城、古村镇的重要环境保障和文化基因,挖掘传承区域特色水利历史文化,研究挖掘其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经验,对当前水利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传播这样的黄河文明,黄河十年行在行走中边走,边发现,边传播是行动,也是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