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汪永晨
编辑:张晓旭
每个周末在北京的河边,都有一群人,他们称自己为绿家园乐水行。他们是以这种行走在河边的方式与河流亲密接触着。关注河流是他们认为每一个北京市民的一个小小的保护河流的行动。
周末走在河边有很多乐趣关注河流,就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河流都没有更多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可以把河流的问题记录下来告诉有关部门去关照去治理。

今天绿家园乐水行走的是北京清河,今天的清河和前些年显然有了很大的变化。河清了,草绿了,河里的白鹭,绿头野鸭也这里为家了。


当然,我们也看到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流出来的一股水颜色有点儿黑,味道有点臭。
今天绿家园乐水行的专家还是园林学家。杨春林。杨先生站在清河边说,这些年来他讲课都在讲两张地图。一张是北京地铁图,一张是北京台地图。

在杨先生看来,要想水清、河流,不能站在人的角度去治理,去管理,而要站在自然的角度、河的角度。杨先生说北京的水如果我们真的认识它了,了解它了,不应该缺,也用不着南水北调。
杨先生认为,我们了解河流,不应该单纯的只知道河流,而应该知道流域。就像我们人的躯体,不能直肠子,要曲里拐弯的,河流一样。
北京修地铁,就是没有认真的去了解北京地下水的流动,分布,破坏了地下水系。

北京的台地,小月河,万泉河都是流入清河的。这样高低有序的河流,有自己的路,有自己的流,认识了这些才能够让北京的河健康的,自由自在的活在大地上。
今天走在清河边,我们共同的感慨还有两点,一是这里有很长的一段河堤,没有被硬衬砖砌,而是野草的漫坡。这样既省钱,又能让路边的污水经过草的过虑,还不用铺的草坪要浇水。省钱,有水,过虑,这样的好事儿,什么时候才能在北京的河边越来越多的看到呢?
今天我们在河边看到,有一些树打不起精神。杨先生说,如果用现代技术,抽出河泥上到这些漫坡的树下草边,这样不仅可以清河,肥沃土地,还能既使不浇水也有地力养活这些花花草草。当然,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对自然的认识,然后再去与河流友好相处。

今天的清河边,有一块2012年7.21北京大水的小石碑。上面刻着当时大水时候的水位高度。这样让人记住历史的痕迹,在我们的生活中真应该多一些。因为它们可以告诉我们,昨天,今天和明天,不仅仅是故事,而且是警示。

汪永晨写于北京清河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