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荒芜而美丽,古老又神秘的非洲之二十三

(2018-06-05 08:29:58)
分类: 18文章
文图:汪永晨               编辑:张晓旭
2018 年5 月25 日晩上,天一擦黑我们就走在马达加斯加昂达西贝自然保护区的大路上。原来夜间看动物并不需要进到林子里,就是导游拿着手电,带着我们沿着公路走。他通过手电光寻找树上的动物。
荒芜而美丽,古老又神秘的非洲之二十三


        刚走了没多一会儿,导游让我们顺着他的手电看,说是一只老鼠狐猴,但太黑,太小大多数人没有看到。后来阿里在微信群里给我们发来一只,好萌。

         接下来我们半天什么也没看到,导游还几次让我们站在路边,他一个人进了林子,也没有什么收获。

         突然,我们前面的一队西方人站那儿不动了,原来他们看到了树叶上的一只变色龙。

        要说当地的导游也真够厉害的,天那么黑,林子那么密,动物那么小,他们竟然也能找到。

        正当我们举着相机,手机这么对那么对拍这只变色龙的时候,导游说又发现了一只狐猴,过去后我的小视频解说着也拍了。前面却传来话说,仔细看还是一只变色龙。没办法,只好又在小视频中说说错了。
荒芜而美丽,古老又神秘的非洲之二十三


         当我们又拍到一只叫不上什么名字的小动物时,导游急呼地拉着我们又奔向一棵大树,这回真的是狐猴。过这只狐猴没有翻译过来的名,算是我们又看到一个新种。

        和白天看见的狐猴满树林上蹿下跳不同的是,它卧那儿一动不动,不管我们怎么拍它。
荒芜而美丽,古老又神秘的非洲之二十三


        5月25日白天,我们还拍到了马达加斯加最凶猛的马岛獴。不过它真的不大。因为野外看到它们太不容易了,所以我们是在保护区的笼子里看到的。

        马岛獴外貌活像迷你版的美洲狮,与猫科动物很相似,但嘴部似狗,有与头部一样长的触须,耳朵圆形,身体矮壮结实,尾巴非常长,尾长70-90厘米。雄性明显大于雌性。它们体毛比较短,泛着一种棕红色的光泽。触觉灵敏的胡须长度和头骨长度一样。它的腿不算很长,但很强壮,爪子可以弯曲伸缩,跑起来很快。
荒芜而美丽,古老又神秘的非洲之二十三


        这种小型食肉动物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热带雨林,1996年尚为“易危级”,而今已升为“濒危级”了。所残存的原生活着不到3000只马岛獴。

        5月26日,是我们走进蝴蝶谷看变色龙的日子。看蝴蝶不是季节,看变色龙,开始好多人还叨叨不喜欢这种动物,可看到后来叫都叫不走,因为眼花撩乱了,种类太多了,颜色花样多得就是四个字:难以置信!

        变色龙是非常奇特的动物,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
荒芜而美丽,古老又神秘的非洲之二十三


        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

          变色这种生理变化,一种说法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皮肤里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收缩来完成的。另一种说法是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变色龙不是靠色素细胞变色,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
        人们一贯认为变色龙舌尖上有腺体,能够分泌粘液粘住昆虫。但事实上,变色龙捕猎时主要靠舌尖产生的强大吸力吸住猎物。
荒芜而美丽,古老又神秘的非洲之二十三


        变色龙一双眼睛十分奇特,眼帘很厚,呈环形,两只眼球突出,左右180度,上下左右转动自如,左右眼可以各自单独活动,不协调一致,这种现象在动物中是罕见的。双眼各自分工前后注视,既有利于捕食,又能及时发现后面的敌害。

         变色龙用长舌捕食是闪电式的,只需1/25秒便可以完成,而且它们的舌头的长度是自己身体的2倍。在树上一走一停的动作使天敌误以为是被风吹动的树叶。
荒芜而美丽,古老又神秘的非洲之二十三


        马达加斯加这个远离非洲大陆的岛国,如果不是亲历,很难设想那里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别处从没见过的奇特。

        早就听说过金蛙。前几年参加国际环境记者年会,一位哥斯达黎加的记者说,因为全球气候变化,他们那儿的雾少了,而金蛙是生活在有雾的环境中。所以,当地的金蛙几乎灭绝。
荒芜而美丽,古老又神秘的非洲之二十三


         让我有点遗憾的是,金蛙,那么独具特色的,竟然是光滑爪蟾,即白化非洲爪蟾,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负子蟾科、爪蟾属的非洲爪蟾的白化品系。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目前,已发现的蛙类有4300多种我们中国有三百多种。那些美丽的蛙类往往是有毒的,但只要不去惹它,对人类并不构成威胁。

         蛙类、蝾螈和其他两栖动物绝对谈不上忠诚的伴侣。它们交配,随后便分道扬镳。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研究人员如今发现了一种秘鲁毒蛙却能够遵循一夫一妻制,这是已知在两栖动物中发现的第一个特例。

         这种毒蛙在水量充沛的池塘中只寻找一个配偶,母蛙一生中只产一至两枚卵。无论是公蛙还是母蛙,一旦交配生育就不会抛弃自己的家,这对“夫妇”会永远生活在一起,共同抚育后代。此外,这些毒蛙似乎是为了后代才这么做:有限的资源将它们与儿女——以及彼此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状况可能也对其他物种中的养育策略的进化造成了影响 。

          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灵真的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雷同吗?
荒芜而美丽,古老又神秘的非洲之二十三


         更多的了解荒野、孤岛期待明天。

汪永晨写于马达加斯加蝴蝶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