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4日我们一到湖南吉首、就听我们的司机小石说他们寨子那儿大年初十有苗寨的集。

大年初十一大早,我们就从徳夯苗寨赶到了小兴寨苗家的集市。

苗寨的集市,没有到过的人可以在心里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审美视角,不同的关注点,脑海里的画面自然会有所不同。苗族服饰、苗寨特产、苗族歌舞、苗家的公公婆婆,阿哥阿妹⋯⋯
当然,所有想象的不同,会归一到大时代的背景。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商业味儿重于文化等其他味儿的时代。
所以,今天的苗寨集市,我镜头中的亮点多为那些穿着新新的苗家服饰的老婆婆,还有过完了年要出去打工的年轻人。
要说在集市上卖的有自然、风俗特色的,那要算是旁边洞河里特有的桃花虫。在集市门口,卖桃花虫的人和虫齐刷刷的排成两排,倒也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
再有就是集市上做苗服的摊,不管是做的、试的、还是看的,这可是在其他地方难以领略的风情。

苗寨的集,来的人有就住家门口的,也有家住大山的。离开集市我们去司机小石家吃饭。在不时传来的苗歌声中,我们走进了也是小石告诉我们的他邻居家的婚宴。见到了几位刚刚在集市上拍到的穿着新苗服的老婆婆。而唱苗歌的男声女声两人也有就是其中的一位。

或许也可归于大时代,也可归于国情,今天民间办事,大吃大喝,送礼收礼,那就是主旋律。这家的新娘子己经有了一个40天的孩子,从流水席的一桌接一桌,可以让我们看到今天农村的人情费有多高。而苗族婚俗曾经的“四步”在逐渐的消失。

曾经婚前苗族青年男女俗称"婚前不见面",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把结婚用品送到女方家过目。这些迎亲礼中,有一张又大又厚的糯米粑粑,它是用25斤到30斤糯米面做成的,足有簸箕大,表示结婚后新郎新娘团团圆圆,丰衣足食。

曾经迎亲结婚这天,男女双方都在家里宴请亲朋好友和同村寨的乡亲。娶亲者到达女方村寨时,会有一引起妇女伸出竹竿拦住去路,要与娶亲者对歌。如此走一段,对歌一次,反复数次才能到达新娘家。
现在这一习俗变成来了重要的客人就放一挂鞭炮。
曾经婚礼新娘娶回家后,要举行拜堂仪式。吃饭开始前,新郎新娘要先给父母喂第一饭碗吃饭。在期间,女方家来送亲的姑娘们可以瞅准机会,用大竹箩筐罩住新郎,使新郎动弹不得。

现在结婚的正日子只剩下吃而少了其他。
曾经,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开始,也有的前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哭爹娘”、“哭上轿”等。“歌词”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有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
现在苗家的哭嫁,成了两位老人拿着麦克风在流水席边传唱。
我们在湘西的5天是经岳阳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的介绍租的当地人石林冲的车。小石不仅毫无怨言地带着我们天天十几个小时的上山走河,还为我们推荐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风俗。小石的妻子、大学刚毕业的女儿过了年就要去浙江、深圳打工了,一家三口分为三地。小石的母亲76岁了还喂了两头猪,年年都要杀年猪,家门口的房前屋后种满了莱。年过八十的父亲上山砍的柴一捆捆立在家门口,每捆多的我们拎都拎不起来。

这普普通通苗族一家人的热情,淳朴、厚道、勤劳,能代表今天的苗家人吗?
在湘西,小石带着我们爬山去
花垣大龙洞时,我们又碰上了一群刚刚也在集市上逛的苗家婆婆。都是六十好几的她们看到我们的领队李晋买了他们苗族妇女穿的小短裙,别提多高兴了。引着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边走边唱,苗家的歌真是要在山里唱,山里听呀。和我们在大龙洞告别时她们说才走了一半的路。
湘西花垣大龙洞有天下第一洞瀑之称。绝壁高达500余米。自山腰洞口喷发而出,呈扇形状,水响声势浩大,播声闻达当选里之遥。瀑布落差距208米,最大宽度88米。

大龙洞为寒武纪地质公园,距今5.4~4.9亿年,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最重要的地质时期。
大龙洞翠竹长廊——沿山拾级而上,穿越茂密的原始森林可达龙宫,龙母宫——位于洞瀑源头。沿宫内栈道而进暗河尽头,全长约三公里,可观千资百态的钟乳石和形状各异的千丘田。2004年中美联合探险队深入龙母宫洞穴探险即在此处。
可是,又是可是,今天的大龙洞,被美誉为龙母宫的洞口,一座水电站的大坝横在了那里。让洞下的洞河成为一条死水。
这样的地方也要被“腰斩”,被切割,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吗?
正月初十的苗集、苗嫁、苗洞,我用镜头记录了下来,与朋友们分享,与朋友们探究。
下一篇要说的自然是里耶龙山的燕子洞、要说的文化风俗则是里耶古城。
汪永晨写于湘西矮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