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汪永晨
汪永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569
  • 关注人气:7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十年行之六】黄河十年行走进了两户水电移民的家

(2017-08-20 07:01:49)
标签:

黄河十年行

小浪底水库

水电移民

分类: 黄河十年行
【黄河十年行之六】黄河十年行走进了两户水电移民的家

【黄河十年行之六】 今天,黄河十年行走进了两户水电移民的家,一户是小浪底水库的移民,,一户是三门峡水电的移民。
     
【黄河十年行之六】黄河十年行走进了两户水电移民的家

和这两户移民已经打了8年的交道,记录他们的生活。这两年他们都会打电话问我们什么时候来呀,千万别走过不来啊。对我们来说,8年的 情感让我一年年像是走亲戚一样惦念呢。
      小浪底的水电移民老苗我们选择他家,是在大坝旅游区门口买水的时候,聊起来走进他的家的。而三门峡的水电移民刘金会是在扫马路当清洁工的时候我们在马路边上认识,一跟踪就是8 年。
       【黄河十年行之六】黄河十年行走进了两户水电移民的家

    如今的老苗家在小浪底大坝旁边开了“黄河人家”农家乐,日子过得挺红火。自己家的日子过好了,老苗想的是:我们村的历史比较悠久。历朝历代我们这里都出了很多名人,如李商隐等,赵家洼那里有赵氏五兄弟,全是进士,这都是有历史记载的,他们和李商隐是同学。在济源修道的时候,来这里做了一首诗这个地方胜比江南。但是这里到今天已经是高峡出平湖了。老苗想把今天的移民史传承下去,让后人也了解他们今天的生活。所以他准备出一本村移民手册,1000多人给每个人写个介绍,拍张照片。虽然很多人出去打工了,虽然也有的人用手机拍像素不够,照片质量不那么好,但是老苗已经完成了90%的工作量。他准备自费出600 册。用他的话说,这600 册哪怕留下1,2册,对后代也是一种传承。如今每当黄河十年行到老苗家时,他都会举着相机给我们拍照,然后自己做个美图剪辑上到网上。
   【黄河十年行之六】黄河十年行走进了两户水电移民的家

    三门峡的水电移民刘金会过得没有那么潇洒。她家本来住在渭河和黄河交汇的河边,因为当地要开发旅游就要把她家拆掉。一个院子的房,地给了5万,房子30 万就算赔了。
     黄河十年行前两年来,老人一个人住在河边,虽然有些寂寞,毕竟是住了60年的家充满了浓浓的回忆。她说我的孩子我的孙子都是在这儿长大的。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还没有拆的老人的院子。一院子的草长得老高老高了。和老人聊时,她的眼泪一直忍着,忍着没留出来。

   【黄河十年行之六】黄河十年行走进了两户水电移民的家

    从第一年来知道老人会唱秦腔,所以八年了,每年来站在黄河、渭河交汇处家门口的老人,都会用高亢的音调为我们唱上几曲秦腔。
    今天老人站在家门口再次给我们唱起了秦腔。可是来过这,听过老人唱秦腔的电视编导宏涛却说他找不到曾经听时的感觉了,为什么呢?他也不知道,或许是老人家门口那滔滔的大河筑了一道坝,取名月亮湾,坝上还种了树,大河成了小湾,秦腔就也变了味?
【黄河十年行之六】黄河十年行走进了两户水电移民的家
         
    今天和老人一起离开了老家,我们去了她现在租的房子的新家。二层楼上两间小屋,没有了大河,没有了菜园,老人开始了新生活。
       
【黄河十年行之六】黄河十年行走进了两户水电移民的家

 两户水电移民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命运,牵扯到的还有什么呢?他们两家的命运和我们国家经济的大发展有着什么关联吗?他们个人的能力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吗?
       【黄河十年行之六】黄河十年行走进了两户水电移民的家


    在结束一天的采访后,黄河十年行的大巴课堂上,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背景,自己的认知,有着不同的看法。而秦腔,我想,听了8 年的我回味起来,不仅有对老人个人的同情,更有对她,对渭河、黄河交汇处明天命运的思考。
   【黄河十年行之六】黄河十年行走进了两户水电移民的家    
    曾经在小浪底水清的黄河,曾经在潼关渭河、黄河滔滔大水的汇合,不管是黄了还是小了,黄河十年行继续关注。

【黄河十年行之六】黄河十年行走进了两户水电移民的家

有关这个地方的详细情况,还请看视频:----------------
https://v.qq.com/x/page/t0540yew9sz.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