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家园2016十一生态游在珲春之二  ——和大雁米共风雨

(2016-10-10 11:49:03)

绿家园2016十一生态游在珲春之二

——和大雁米共风雨

 

汪永晨文图

 

  2016年十一绿家园生态游是冲着收割珲春的大雁米去的。

    为什么叫大雁米?是因为珲春敬信湿地。为了保护每年路过此地的十余万只候鸟及其栖息环境。保护地友好体系与当地村民合作,种植不用农药化肥的大米,并且在春秋两季候鸟迁徙路过的时候,坚持巡护救助候鸟,打击盗猎。既生产出了安全健康的大米,保护了候鸟与环境,又帮助农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因此又称为大雁米。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1.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珲春湿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2.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湿地的绿色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3.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稻浪滚滚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4.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吃草归来

    珲春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清朝时期,延边被朝廷封为水稻专垦区,指定延边大米为宫廷御米,作为延边大米的精品,珲春大米又成为极品贡米。 珲春大米富含人体必需的稀有微量元素硒。  

    在珲春敬信湿地,有东北虎的山前,我们被一院子的绊子子吸引走进了一户农家。绊子早年间,是东北人家庭状况的象征。绊子越多,越说明家里的富足。
   和女主人聊天中我们知道他们家有一垧半地(一般理论上一垧地是10亩,但东北地区一般一垧地合15亩)种水稻,年收入三万多。还养了二十多头黄牛,一头牛也是15,000多块的价值。家门口的地上晒着山核桃,一家人硬是找了个塑料袋给我们装了又装,嘴里还一个劲地说,野生的,你们吃吧,吃吧。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5.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一院的绊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6.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再装,再装


  这户人家只有一个独生儿子现在沈阳工作。国庆节儿子带着媳妇儿回家了。可过了节后,这么大的一个家,就又只剩下老俩口了。女主人告诉我们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她说,等村子里的老人不在了,这些村庄也就没有了。
  这么漂亮、富饶的村庄,还有以后呢?以后又会是什么样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7.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湖边的享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8.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打渔归来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9.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好沉的鱼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10.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喂个小蚂蚱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11.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拿不动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12.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快比我们仨儿宽了


    10月4日上午,我们在大雁米旁边的湖里捕鱼。这条大鱼有12斤重,据说养了有六、七年了。

    我们被告知,这鱼要在泡子(东北人管小湖叫泡子)旁边卖,能卖100块钱。要是拿到市场上去卖,就能卖二百多块钱了。泡子里养的鱼不喂任何饲料。吃起来一个字:鲜!二个字:真鲜!三个字:非常鲜。但是因为不喂饲料,加上天冷,鱼长得有点慢。为了挣钱,泡子的主人又把泡子租给一个个养螃蟹的,一年可得4万。
  这片水泡子的主人是朝鲜族。每年他要买8000多块钱的鱼苗投到泡子里。不过成活率只有一半。

    今天上午我们跟着他去撒了两次网。第一网除了有这么一条大鱼以外,还有有20多条。

    撒第二网是我和同行的两个小姑娘跟着去的,运气差了一点,才捕上来八条,也没有那么大的了。
  这位朝鲜族老哥的媳妇是当年的上海知青,在这儿扎了根,在学校当老师。周围的中年人,年轻人有不少都是他媳妇的学生。家在珲春的他,如今只有在有人要买鱼的时候到泡子这来撒网。养鱼的不易,从他的脸上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13.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天上像不像三条鱼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14.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有鱼就有鸟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15.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下网前整理网时先洒点水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16.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下湖前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17.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打渔前先抽支烟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18.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撒网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19.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船上蹦上来两条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20.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鱼没有满仓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21.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个头也不小

  今天这两个城里来的小姑娘的妈妈真厉害,她们硬是让两个小姑娘在风浪中体验了一次撒网。两个孩子更是没有一点含糊地跳在了船上。

    虽然这两网鱼没有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噼里啪啦地在网里船里跳,但是主动跳进船仓里的那两条还是挺大的。

    有朋友在微信上看到我拍的鱼网网眼儿很小,担心他们会把小鱼也捕了。

    这泡子是自家的,他们今天打到的4斤多重的鱼都会扔回泡子里让它们接着长去,更別提小鱼了。

     城里来的这两个小姑娘除坐着船迎着浪在泡子里经历了一次撒网打渔对压,他们对通过压水机从井里打水和地里的大萝卜感兴趣。在这样的大自然中,她玩的也和城里不一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22.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使劲压呀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23.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拔萝卜喽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24.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掰萝卜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25.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看看芦苇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26.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拔根 
       

    假期的生态游,不光为保护东北虎和大雁守护者尽了点我们的微薄之力,还让城里的孩子长了见识,丰富了生活,锻炼了毅志。
  我们绿家园志愿者从今年四月开始就成了这片土地的小地主。9个人一组包半亩地,一人450块钱,收割后可以得到20斤大雁大米,绿家园的朋友们一共包了四块地。

    从大雁米插秧后,近五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和它们一起经历了大水的浸泡,大风的吹倒以及野鸭们的大餐。真的是风风雨雨呀。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27.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插秧 林伟拍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28.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我们的“长工”在地里  林伟提供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29.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拔草 林伟拍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30.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老鼠吃的痕迹  林伟拍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31.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野鸭吃水稻后留下的鸭毛   林伟拍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32.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被水淹的稻田  林伟拍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33.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风吹歪了 林伟拍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34.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大水过后的稻田 林伟拍摄

    10月4日在水稻田里,我们的“长工”林伟告诉我们,这片大雁米比普通的大米要费钱、费工。普通的大米撒上除草剂30块钱解决问题。而我们的大雁米一亩地一天要雇6、7个人拔草,每人每天的工钱是150元。长草的时候差不多要拔十天的草。
  普通的大米化肥农药一亩地用不了多少钱,而我们大雁米使用的是农家肥,可是要贵很多。

    即使这样,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加入种大雁米的行列中。因为普通米一斤买三块钱,大雁米,一斤十块也打不住。农民们还看到了未来提供健康粮食的前景。
  不过,在这儿保护东北虎的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并不想急于扩大种植大雁米的面积,为了保证质量,他们宁可慢慢来。他们要先让更多的人认识大雁米,爱上大雁米,离不开大雁米。再逐步形成当地人对大雁有机种植的认可和诚信的建立,然后再谈种植的扩大。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35.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大雁米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36.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小地主们的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37.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长工”在讲种稻子的经过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38.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小地主也要下田干活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39.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母女一块开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40.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割的割 捆的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41.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丰收的喜悦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42.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我们都是小地主


  收割大雁米时,我们在农户家吃住,当惯了记者的我和他们聊天知道了,这个九百多人的屯子曾经有一半是朝鲜族人。如今,这半屯子的朝鲜族人老老少少都去韩国打工了。他们一年有10个月在韩国打工挣钱,两个月回到屯子里来休歇、享受。
  我和先生住的这户人家,女主人曾经到韩国饭店打工六、七年,挣了60多万人民币。我们问她还去吗?她说不去了,太累了,弄得浑身是病。有一年挣的钱还不够看病的。
  朝鲜族人家的地现在都以一亩5000块钱租给留在村子里的人种了。我们住的这户人家的哥家就种了十多垧地,另外还养了十来头牛。他说多半时间牛放在牧场有人看着,稻子收了以后,包括冬天,牛就在房前屋后村边吃秸杆和草。
   这个屯几乎家家都是一个孩子,当年他们这能生两个时,他们觉得地里活多两个孩子带不了。现在孩子都在外面工作了,我问他们老了怎么办?他们说只有去养老院了。
   如果这里大雁米的需求量大了,种植的面积多了,老百姓挣钱就多了。那农村只有老人没有年轻人的现状,能改变吗?
  珲春没想象得那么冷,珲春比想象得要富很多,珲春大雁米的知名度有待提高。能吃到健康米的人要是能越来越多就好了。

    十一生态游在地大雁米地里,北京来的三个孩子干活干得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天都快黑了,他们还不愿收工。是新鲜、好玩,还是小脑瓜里也有一份责任?我想应该是都有吧。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43.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44.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干活中的孩子们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45.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再干一会儿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46.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学打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47.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默默地


    同行的卢冰经历了这趟旅行后,也写了篇小文,我们一起看看

    十一珲春大雁米地主生态行关键词:珲春 东北虎 人兽冲突 大雁米 有机种植

    十一假期,与保护地友好系统的大雁米地主们来到了吉林珲春。我第一次来珲春是今年一月,那时的珲春银装素裹。深秋的珲春像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一样,交织着红黄绿的缤纷,深浅浓淡的层叠,让眼睛觉得红黄绿所表达的略显单调。不同于其他北方地区的是,珲春濒临日本海,湿地与田野交汇,海洋性气候让这里的深秋并不感觉干燥,辽阔、湿润的环境,使珲春成为众多鸟类迁徙、繁衍和栖居的地方,其中大雁是数量较多的一种,春秋两季数十万大雁聚集,形成了珲春的独特景观。

    东北虎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近年观测到可辨识的个体有35个,属濒危动物。保护作为食物链顶级猎食者的东北虎,就是保护它们所赖以生存的这片自然环境。

    隔山北望,在国土面积两倍于我国的俄罗斯观测到的个体数量是四五百只。人兽冲突让我们看到老虎在考虑自己生存的食物问题,其实人类也同样。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保护地友好体系在珲春敬信湿地九沙坪村,帮助本地村民以纯绿色有机种植水稻,并命名为“大雁米”。以无污染防虫方式取代化学农药,以有机肥取代无机化肥,以人工除草取代化学除草剂,保护了土地、水源与空气,生产出健康、营养的大米。“大雁米”销售的部分收入会捐赠给当地的环保组织,用于开展对东北虎与大雁的保护工作,比如巡山清理列套、购置安装红相机等装备。

    种植大米的农户,在春秋两季候鸟迁徙时,还会巡护救助,打击猎杀行为。同行而来的伙伴们正是这些大雁米稻田的认购者-地主,他们重视食品安全,关心环境和生态。和他们一起在稻田听大雁米种植农户的讲解,不无感慨,也对大雁米们和珲春们的未来充满期待。

    感慨的是,农药化肥的使用不仅污染土地、水,使农作物质量和抵抗虫害的能力降低,威胁人类健康,也使农民的劳作技能日趋退化(如分不清杂草与秧苗)。期待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生态与食品安全的重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为生态保护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环保不是以环保为职业的人才应该做的事,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并走到这样的行列中来。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48.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稻田的夕阳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49.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晚风中的芦苇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50.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归家的大雁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51.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变换着队形大雁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52.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一家子一家子的大雁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53.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人字型的大雁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24/54.jpg ——和大雁米共风雨" />

直长云天的大雁

    明天,我们要把绿家园志愿者捐的书送到当地的小学。听说这里学校里的孩子是越来越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