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江河十年行”之十三 ——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2016-03-30 12:04:20)

2015“江河十年行”之十三

——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汪永晨文图

 

    2015年12月19号“江河十年行”来到2014年去过,并致使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因民公司副总被撤职,并被云南东川区环保局罚款50万的民因镇。去之前我们听说,因为经济不景气,当地企业基本关张。

     可是,当我们又走进金沙江边的因民镇时,更触目惊心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01.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住在因民镇的孩子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03.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废弃的矿区还有人在住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05.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一个曾经出铜钱的地方。

 

    因民境内有丰富的铜矿资源,明、清就已大量开采。有著名的大水沟厂(现因民)、碌碌厂(现落雪),所产的铜和汤丹等地产的铜皆称“云铜”,色泽如银,久负盛名。据《巧家县志》记载,最盛时期年产粗硐大水沟厂达130至140万斤,碌碌厂达80至100万斤,与汤丹厂所产之铜大部分经会泽等地供京(今北京)铸币。就是当年花的铜钱。

    “江河十年行”记者谢丽娟查证:四川广汉三星堆众多青铜器的部分铜料就来自古东川。而专家对殷墟青铜器的能谱成分分析则表明,青铜时代云南的铜矿矿料已经进入中原。

    清代是产铜的极盛时期,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就是铜币。徐崇光所著的《东川矿业公司与矿业银行》一书中记载,在清代,据统计,云南产铜占全国的81%,而东川产铜占全省的72%。东川铜矿的显赫地位可见一斑。

    当时的东川虽然闭塞,却也是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成书于清朝雍正年间的《东川府志》中记载,“东川,险阻四塞之区也,金沙绕其北,牛澜抱其东,危峦矗巘,重围迭拥,加以幽箐深林,蓊荟蔽塞。”

    2014年“江河十年行”在因民镇采访时,因民镇副镇长禄正权告诉我们,“因民沟”最辉煌的时候,聚集了10万采矿人,热闹非凡,晚上灯火通明,甚至被称为“小香 港”。后来,由于采矿留下大量采空区、塌陷区和地质灾害隐患区,百姓逐渐搬迁下移。

    2014年我们采访时,一位当地旷工透露,“听说有记者来,所以矿厂放假两天。”

    2015年“江河十年行”走在这里,当地孩子们的生存空间让我们不能不停下脚步。

     金沙江边这么脏的地方,为什么还在住?当我们为孩子的健康担心地问一位孩子的父亲时,他却十分不以然。他说,家本在农村,为了孩子在镇上上个好些的学校,就住在这了。在看他来,孩子能上到教学质量好的学校更重要。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07.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采访路上结冰了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09.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金沙江畔的矿区

 

    因为今天我们下来之前联系了东川环保局,所以在他们的陪同,我们还没有到因民镇,镇里的领导就有车跟着我们了。特别是高山路上结冰,我们的大车无法开时,他们主动让我们坐镇领导的车到的因民镇。

    我们的采访,拍照他们都没有干涉。只是在我拿出录音机,请镇领导说明一下我拍到的孩子们所住的环境时,他们中的一位说不许录音。可在我的争取下,他们又说:不是不让录,现在政府是要有一个发言人制度了,一会儿镇里有领导会通盘向你们介绍情况。

    后来,镇领导向我们做通盘情况介绍时这样说:集中办学,现目前田坝就一个中心学校。我们要教育扶贫,这些孩子,走出大山。

     我说:说这些口号有什么用?你看到这样的生活现状后有没有什么具体措施?  

     镇长说得还是很正式:现目前我们政府也在通过扶贫搬迁,通过扶贫攻坚,环境整治。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11.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在镇领导办公室里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13.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因民镇的河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15.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因民镇企业与河同在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17.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大山里的水

    “江河十年行”2014年第一次到因民镇。采访后,人民日报《民生》记者陈沙沙有文章:“以前东川产的西瓜在巧家县销路很好,果实甜。现在,大家都不敢买了,知道白色的江水有毒。”

     长期以来,含硫化钠、砷、铅、锌、铜、镉等有毒物质的尾矿水、尾矿砂等直接排向小江,造成水体及流域土壤严重污染,小江河水变白并流入下游的金沙江,周边逾百亩土地板结。

    2014年4月13日晚上“江河十年行”采访完因民镇的专家和记者们曾与刚刚从北京开会下飞机回到东川的云南东川区副区长朱邵彬长谈到深夜。

  那天晚, 东川区副区长朱邵彬说的是:不要孤立地看待企业治污,不要低估东川正经历的挣扎和艰辛。“对于矿企排污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要持续围攻,久久围攻。” 

   2014“江河十年行”结束后,羊城晚报记者陈文笔在他写的“河痛•何安”一文中这样写到:

  将此事反映给东川区环保局。次日,东川区环保局对因民冶金公司进行了总计501400元的罚款;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确保水污染设施正常运 行,并限期于今年7月15日前完成事故水池和循环水池的建设。同时,因民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分管安全环保的副总经理被停职检查处理。

  不得不说,这事故处理的效率真是“快”。

    可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2014年4月27日,就是在“江河十年行”离开东川不 久,在新浪网上就看到这样报道:据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通报,东川区因民镇矿洞炮烟中毒事故已导致9人死亡,12人轻伤。当地正全力开展伤者救治和家属安抚 工作,并将尽快查明原因,依法依规处理相关责任人。

 2014年“江河十年行”后,南方周末、新京报、羊城晚报、人民日报《民生》、澎湃新闻都用大篇幅的照片与文章报道了金沙江流经东川矿区后的“惨”。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19.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年4月11日,金沙江岸边,一人在用山上的泉水做饭。金沙江水他们是不食用的。(新京报记者秦斌)

    2014年“江河十年行”在东川因民镇采访时,镇长说的一番话,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他说:你说搬迁,我们东川现在要搬六万人,这是东川最大的一个社会 问题。由于东川处于长期受采矿和地质灾害的影响,我们因民镇18730人,有6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些人应该说都基本失去了生存条件。一个是水资源缺 乏,所以从2009年4月28号开始启动的移民搬迁,现在已经实施到第三期了。我们每年搬将近两千人,资金就要一亿多。市里面补助我们40%,剩余的就是 东川区来承担。

   记者:剩下的是谁承担?

     镇长:剩余就是东川区政府来承担,搬出去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现在我们没有办法,区里面没有办法。现在采取的就是每个月发350块钱的生活补助,对这些人员组织培训,培训之后到企业里面去打工,这成了东川的一个新的移民搬迁模式。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21.pn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年这个瀑布是排污口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23.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年被盖起来的排污管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25.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年污水的颜色让人以为是水泥流出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27.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年 金沙江边的人家(羊城晚报记者陈文笔摄影)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29.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年 取样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31.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年这样的水就流进了金沙江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33.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年东川镇的污水直排金沙江,村民不满。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摄影)  

    2015年“江河十年行”在因民镇镇长办公室采访时,大门是开着的,当地老百姓鱼惯而入,进来冲着镇上的几位领导就开说。镇领导们非常有涵养地听着,解释着。

    地被污染了,企业停产了,房贷没钱还了。这些问题镇领导们能解决吗?老百姓虽然有说话的地方,可是生活的困境越来越让他们不知道再怎么过下去。

 

     早上来因民镇之前,我们采访东川环保局局长时他告诉我们:去年你们走后,区委区政府书记、区长多次开会研究这个事,研究东川的一些地质灾害问题,环保问题。15家企业大家凑钱建尾矿库。今年你们到那个地方可以看一下尾矿库已经建好了,花了几千万 ,有大概十多家企业。

    可不论是2015年7月,还是12月,在因民镇金沙江流过的地方,拍到的照片全是这样的。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35.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来自矿区的水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37.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布满矿企的山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39.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航拍的景象(陈杰摄影)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41.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正流向金沙江(陈杰)

    2015年7月,一直参与“江河十年行”的地质学家杨勇和新京报记者陈杰一起航拍了“小河有水大河满”的金沙江。新京报的文章是这样描绘被我称为金沙江污染博物馆的:

    2015年7月2日,云南金阳县金阳河口,三个矿业公司,几十个铅锌矿采矿洞,将开采的铅锌矿矿渣直接倾倒在山坡进而入金沙江,形成不稳定滑坡体,并侵占金沙江库容。这些矿山基本没有尾矿坝,生产污水就直接排放金沙江中。

  2015年7月4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田坝村落脚组,从选矿厂接到金沙江边的排污管道,插进金沙江内,气味刺鼻,一股“喷泉”从一片乳白色的水域里喷出半米高。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43.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流进金沙江(陈杰摄影)

  2015年7月5日,四川会东县淌塘镇攀鑫矿业将红色的选矿废水通过电厂尾水排放到金沙江中。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45.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正流进金沙江(陈杰摄影)

  2015年7月2日,凉山溪洛渡水电站库区,泥石流造成两处隧道堵塞。泥石流爆发区域有诸多采矿点,矿洞随意废弃的大量矿渣,被泥石流裹挟着倾泻而下,加剧了危害。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47.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住在污水边的农民(陈杰摄影)

  2015年7月5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田坝村落脚组,田坝村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易天贵告诉记者,金因公司开矿过程中,造成的泥石流把组里45亩水浇田覆盖,至今没有获得赔偿。

  万里长江在四川宜宾以上被称为金沙江,金沙江对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地质构造复杂,发育历史曲折漫长,地质环境恶劣。 

   如今在金沙江峡谷中,随着梯级水电站群建设逐步完成,密集矿山开采隐患逐渐增多,2300多公里江段上分布着众多的排污点。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49.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5年 地质学家最担心的是这里的山是会塌的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51.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东川因民落雪矿区地质环境极其恶劣已多次发生洪水、泥石流,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杨勇摄影)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53.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采矿区(杨勇摄影)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55.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年金沙江

    至于山会不会塌,和“江河十年行”一起关注金沙江的新京报记者秦斌在“生病的金沙江” 一文中还有过这样一段:东川铜矿是有百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区,已经演变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泥石流泛滥区,其中因民、落雪矿区位于金沙江右岸破碎的山体,经过 多年的无序开采,形成了多水平的采空区和地质灾害多发隐患,仅因民矿面向金沙江河谷一侧就分布着数亿立方米的地质危岩,欲崩山体下游是白鹤滩库区。在地质 学家杨勇看来,最触 目惊心的是,由于水电开发,沿途矿厂“抢救式”的开采所造成的污染更大。所谓“抢救式”开采,是指在水库蓄水之前,将水位线下的矿石抢挖出来。随着白鹤滩 水库的蓄水,将有更多的污染源进入金沙江,水治理又面临进一步的挑战。

  山真的会塌吗?《民生》记者陈沙沙是这样写的“昆明东川尾矿治理成‘死结’中则说:

  在昆明东川区金江镇的盘山路上,我们不时与满载矿石原料的货车擦身而过。由于长期、频繁的采矿活动,沿江山体几尽被挖空。加上偶发的地震与大型货车行经带来的震动,金沙江沿岸的山体经常发生滑坡。

   地质学者杨勇认为,山体自身的砂质、封库前抢救性采矿过度是山体滑坡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前提下,水电站水库一旦开始蓄水,就会加剧这些地质活动,“水 位上升以后,山体就被浸泡在水里,由于山体底部比较松软,在重力的作用下,松软山体就会产生沉降与滑动,底下的滑动带动上面而产生滑坡与垮塌,然后进入相 对的休眠状态,但降雨与不断的水浸泡、大地震就会使它复活,就产生大小不一的地质灾害。金沙江这种河谷,若是碰上汶川地震这样的地震,那是不可想象的”。

  据了解,一旦水库进入正常的运行状态后,一年里水位起码有两到三次的涨落。东川因民镇因民沟共有15家公司,上百个采矿场,几百处采矿点,在东川地区是 非常集中和典型的。因民沟地质破碎,坡面陡峭,地质危岩达4亿立方米,加上历年顺坡抛弃的大量矿渣,使这里成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危和高发地区。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57.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年因民镇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59.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年金沙江的大山深处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61.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年开发挣钱一条沟也不放过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63.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2014江河十年行在记录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65.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东川,有山有水有厂房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67.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东川人家

 http://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6/1/image069.jpg——金沙江污染博物馆" />

         东川的山水

     2015年12月“江河十年行”采访后,《界面》年轻记者谢丽娟写了一篇没有发出来的报道。我从中挑出了一些她的采访内容:

     2015年12月末的一个夜晚,云南省东川区因民镇的街道显得寂静而冷清。在这个距离昆明市200多公里的边远小镇上,街上少有行人。街边多是当地人开的家庭旅馆,由于地处偏远,这里也没有什么人居住。在漆黑的夜里,因民镇像是个被遗忘的地方。

    王芸(化名)和丈夫经营着一家家庭旅馆。此刻,他们正坐在旅馆门前,围着一盆炭烤火,并担忧着今年的生计:王芸和儿子都在镇上的选矿厂工作,今年因民镇几乎所有的矿山企业都停产了,他们已经入不敷出。

    “说出来都怕你笑话,我们家几年前盖房子贷的钱现在还没有还清,”王芸搅动了一下炭盆,往里面添了一根柴。新添的柴火遇到盆中的火苗后冒出一缕刺眼的青烟,哔哔啵啵地响着。“不知道以后要怎么办。”她说。

     因民镇是东川区乃至金沙江沿岸工矿城市的缩影。几千年的采冶历史使得因民镇有着为数众多的采空区、塌陷区和地质灾害隐患区。山上和河谷中的树木早被一砍而光,留下被挖空的矿山和泥石流淤积的河道。

    今年,受矿山整治以及国际铜价的影响,因民镇19家矿山企业全部停产。和全国各地的资源型城市一样的是,他们正面临着转型难题。而这一地区的地灾隐患和脆弱的生态则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

    今年68岁的老人张顺明是因民镇田坝社区的村民。他的祖上在清朝乾隆年间因躲避战乱举家搬迁至云南巧家县,后搬至东川因民镇,他是他们家族在东川居住的第七代人。

    因民镇由座南朝北的八条深谷、九条山梁组成,山间深谷密布,沟壑纵横,山体与地面的坡度又大,难得见到一处平地。张顺明的房子建在半山腰上。这个土石结构的房子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现在有些地方的土块已经剥落,里层的石头裸露出来。      

    上世纪50年代以后,伐薪炼铜以及过度垦殖给东川的森林资源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据《人民日报》报道,2012年底,东川区森林覆盖率为20.77%。而东川区林业局提供的资料称,300年前,东川的森林覆盖率曾达到70%。

    植被大量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据统计,东川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300平方公里,占到全区国土面积的70%,是典型的泥石流极端危险区。作为金沙江支流的小江,流域内纵横分布着107条泥石流沟渠。

    此外,东川地处小江断裂带上。专家认为,这一地区当下的地质灾害隐患是比泥石流更为紧要的问题。

   目前在因民矿山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采空区部分山体出现的巨大裂痕,以及由此形成的数亿立方米的欲崩危岩区。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担心,随着采空区的 扩大,在重力作用下整个山体会往下坠,崩塌或下坠之后很有可能堵塞金沙江。由于金沙江峡谷狭窄,堵的坝体会比较高,上游形成大的堰塞湖,一旦溃决将对下游 产生致命威胁。

    白鹤滩水库蓄水后,库尾就在因民这一段,杨勇因此还担心,这里未来的地质灾难不可避免。“不管是水库诱发地震还是天然地震,金沙江河谷都将会是一次重大的改变,对下游会造成巨大破坏。”杨勇说。

    目前,对于东川地区经济、生态、地质灾害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地方政府也显得焦头烂额。

    “金沙江最大的环境问题不只是金沙江水污染问题,更严重的是大量堆积的尾矿坝和山体采空后的地质灾害隐患。现在是停产阶段,如果再次开工,尾矿库已经没有 库容。这些尾矿坝根本不能满足大量日产尾矿的处理,而成为应付环保检查的摆设,偷排甚至明排成为常态。”地质学家杨勇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诉“江河十年行” 的记者。

   据官方初步调查统计,金沙江流域共分布有地质灾害3739处,其中滑坡2032处,崩塌322处,泥石流932处,不稳定斜坡453处。

    可是,2015年12月,面对记者们的采访“现在社会维稳压力非常大,因为全区的涉矿企业都停了。”镇长刘忠杰说。据因民镇政府调查,目前镇上有6800多位青壮年劳动力,大概60%以上的人都在矿山工作。

 

    “因为矿山关停,老百姓在里面打工的,生活费都没了。”东川区环保局局长张劲毅说,“涉矿群体是很大的,现在他们的子女上学、还车贷还房贷都出现问题了。”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他们并不知道何时经济才能转好。

 

    “江河十年行”对金沙江污染博物馆的记录还在继续。明天要走过的地方是金沙江小江的泥石流博物馆。泥石流博物馆里有什么,明天我们一起走进看看吧。

     在此,特别感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对江河十年行的大力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