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 ——又见黄河源

(2014-09-05 11:13:36)
标签:

育儿

2014“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三

——又见黄河源

 

杨晓红汪永晨文图

 

 

    为了看到黄河源的日出,2014年8月22日凌晨三点多,天黑漆漆的,没有一颗星。乡镇街上被惊醒的藏獒,躲在某个角落不停声地狂吠,一点也没有高反的迹象。还有飘渺不断的诵经之声,若有若无地漂浮在夜色中。

    这里是前往黄河源头最近的一个驻扎点——玉树州曲麻莱县麻多乡。从这个小乡镇出发,即使是开车,也还有20——30公里的泥土路,才能到达巴颜喀拉山北麓。

    2014“黄河十年行”几位同行者因高原反应几乎放弃与源头近距离接触。在同伴的鼓励下,半小时后出发了。

    因高原路难走,我们的考斯特只能停在黑暗中,临时花600块钱租了一辆皮卡,黄河源第一小学的校长无偿借给我们一辆皮卡,加上和我们一起来的朵局长的一辆 皮卡,三辆车,坐了我们一行15个人,且大部分队员是强忍着剧烈的高原反应,乘车摸黑向伸手不见五指的山野开去。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1).jpg——又见黄河源" />

                                                   车陷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2).jpg——又见黄河源" />

                                               

     原计划两个多小时后抵达源头,不料一个小时不到,其中一辆皮卡便从草原土路中陷落到了河道中。

    这片海拔4640米的草原,透过朦胧夜色,可见其整体斜偎在巴颜喀拉山一侧,一些较平坦地带,有河水平平浅浅地在草原上蔓延,水面几乎与草原齐平,只是河道比草原稍低。所以皮卡在淌水过河时,不慎从河岸较高处直直坠了下去,以致皮卡前后轮重重地陷了进去。

    前一辆车的人回头增援。两队人在用铁锹挖清汽车前后轮浮泥、并填堵上附近寻来的大石块后,后边借助人力推车,前车借用一根钢索进行牵引,几经断接后,汽车的马达声、号子声、泥浆四溅的扑哧声,一时在黎明前的寂静荒原上响起。

    一次又一次……只到天色渐明,推车的人身上、脸上泥浆斑斑,头顶、背上则迅速积满了一堆堆的白雪。原来下大雪了,一片片雪花连成了线,借着风力,在荒原上空划出了千万条整整齐齐的斜线。

    同行的记者们,刚刚还在吸氧,可面对高海拔和雪中的陷车,一个不落地加入了这场不算大,却十分危险的“战斗”中。这无疑也给2014“黄河十年行”多了个可写的经历。

    黎明时分,皮卡终于喘着气驶出了河道。每个推车队员由于长时间用力推车,嘴唇均因缺氧而更加乌黑发紫,两位藏族司机的头上,则恍若戴上了一顶厚实的雪帽 子。天始终灰蒙蒙的,乌云低低地迫进高原,大雪下个不停,一望无垠的绿色草原,眨眼间便完全变成了一片雪原,近处远处都只可见大地和群山的轮廊,其余白茫 茫一派肃寂。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3).jpg——又见黄河源" />

                                                 黄河源在雪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4.jpg——又见黄河源" />

                                    坐标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5).jpg——又见黄河源" />

                                                  

    8月23日的早晨,黄河源的太阳藏在了云里。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6).jpg——又见黄河源" />

                                                  黄河在这里出生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7).jpg——又见黄河源" />

                                                这里孕育了母亲河

     一道斜坡下,三五块灰色的石碑很突兀地竖立在雪原上。这里便是真正的黄河源头了。由于全球气候暖化,近些年黄河源头一直在持续收缩之中,即真正沁出泉水的 约古宗列曲,一点一点地正在远离最初立碑的那处地点。汪永晨已是第六次来到黄河源头,她和一名队员拉出卷尺,仔细丈量已退缩至一处牧民网围栏之内的黄河源 退离石碑的长度。

    还好,与去年相比,黄河源头并没有出现明显地进一步退缩。给我们开车的司机说,今年雨水多。

    在一块草皮下,一股股清澈细亮的水流,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在脚底汇成了一个巴掌大的小水坑。水很清,掬手可及,坑底细砂历历可见。在不急不缓注满这个小水 坑后,这股清亮澄澈的细水,再次纤弱无比、却又执着顽强地往坡下蜿蜒而去。这就是黄河源地理意义的坐标——约古宗列曲源头。

    雪原苍莽,群山逶迤。站在黄河源头,目送这一涓涓细流七弯八拐,很快消失在视野之外。站在源头,你很难想象,就是这么一小股清流,在其后漫长的旅途中,陆 续接纳了扎曲、卡日曲,随后一头扎进了波涛浩渺的古湖泊——鄂陵湖、扎陵湖,并渐次长成一条大河,声势浩荡地奔流下青藏高原。此后,它切割黄土高原、横穿 沙漠边缘,在中原腹地曲曲折折奔流了5464公里,最终成就为世界第五长河、中国第二大河,成为一条孕育了5000年华夏文明史的母亲河。

    今年的黄河源头没有退缩,意味着今年的高原水补给还算充沛。然而,对踏上高原的黄河行专家而言,这未必是个好消息。“因为全球暖化,除青藏高原冰川加速融 化外,高原冻土层也开始加快消融,正是这些补给水,保证了黄河近年不断流”,“可从青藏高原的水涵养功能上讲,冻土层所涵养水分甚至是冰川的7——8 倍”。

    前两年度“黄河十年行”采访冰川专家沈永平时他说:冻土就像隔板一样,使得降水可以留存在地表,形成径流,滋润湿地和草场。而因为气候变化的影响,冻土层退化,"隔板"被破坏了,地下水位下降,草场和湿地都会随之退化。

   沈永平研究员还说:青藏高原脆弱的环境受气候变化干扰尤为严重,地球上其他地区普遍升温0.5度,青藏高原温度已经升高了1.2度。在2000年时,观测到升温大约影响到了地下15米的冻土层,而现在这个影响范围达到了地下40米。

   沈永平研究员说:青藏高原的冻土是千万年来地质过程形成的,一旦破坏掉,在我们及之后几代的有生之年都无法恢复原状。冰川和冻土的融化,短时间内会增加水 量引发洪水。但这无异杀鸡取卵,在未来几十年会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它们加速消融,意味着有‘世界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正在加速失水,这对其下游养育着 的中亚、南亚等近30亿人口,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此,也有专家认为,如果没有这些全球暖化之下的高原融水补给,事实上流下世界屋脊后的黄河,在数千年里的频繁农耕、近现代工业、层层叠叠拦截的大坝等大量压榨耗水后,在中下游某些河段,它实质已经死亡。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8).jpg——又见黄河源" />

                                               老专家在黄河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9).jpg——又见黄河源" />

                                                   80岁我再来

     草原植物学家刘书润老先生在查看黄河源石碑时,不小心被绊了一跤,摔倒在地。被众人扶起后,老人蓦然大悟般坚持再次匍匐在石碑前,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藏式等身长头。在约古宗列源头,老人脱帽,将身体紧紧地贴向覆雪大地。

    77岁的老人,站起来孩子般哭着说:“我母亲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她死的时候,交待要将她的骨灰撒进黄河,我也想追随我的母亲”,“这次我本以为就要死在源头算了,老天不收,80岁我再来”。

    母亲河的源头,让老人想起了故世时96岁的老母亲。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10).jpg——又见黄河源" />

                                            朵局长第二次来河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11).jpg——又见黄河源" />

                                                   黄河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12).jpg——又见黄河源" />

                                             被围起来的黄河源

     在黄河源头,“黄河十年行”一行人向往年一样,每人在话筒前谈了自己的感受。好几个人都是哽咽着说的:能来到母亲河源太不容易;母亲河竟孕育在这样浩渺的苍天之中;最初的母亲河是这样的涓涓细流!

    这也是“黄河十年行”每一年来时,大多数人在黄河源的共同感受。

    平时挂在嘴边的母亲河,源头就在眼前时,不激动,难。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13).jpg——又见黄河源" />

                                        2014“黄河十年行”在黄河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14).jpg——又见黄河源" />

                                                母亲河好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15).jpg——又见黄河源" />

                                                  源头祈祷

     2011年,我们见到这户人家时,他们正挂起黄色情经幡,为一个年仅一岁因感冒没有及时治疗就失去了生命的孩子祈祷。2012年,我们来时,得知这个小男 孩子,因为黄河源第一小学撤点并校,学校搬到乡里太远了而从此告别学校。2013年,成了家里放牧的主力才一年功夫,小伙子的脸上就多了不少高原风的痕 迹。今年我们来时,小伙子正站在家门口的不远处,雪中的河源张望。因为语言不同,不知他在想什么?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46).jpg——又见黄河源" />

                            2012年拍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16).jpg——又见黄河源" />

                                去年和今年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17).jpg——又见黄河源" />

                                                 这是我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18).jpg——又见黄河源" />

                            三年前和今天

     这家的另一个小姑娘,三年前还是那么稚嫩,这次再见也成了大姑娘。那天她用一个小推车,推着一车的弟弟妹妹。

    她们是在玩吗?高原的孩子和我们内地的孩子脸上的表情,不一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19).jpg——又见黄河源" />

                                                        像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20).jpg——又见黄河源" />

                             河源的小姑娘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21.jpg——又见黄河源" />

                              车上的孩子们

     告别了这家,没走多远,我们又看到一处土房子,今天早上从这家路过时,两个高原女人正在挤羊奶。2012年我在这里拍下一对母女后,因感慨,写下了这样一 段文字:河源挑水能穿着高跟鞋,这可是我第一次拍到。走进这户人家,这位年轻的妈妈是黄河母亲留下在自己身边的姑娘?她抱着孩子时,脸上那淡淡的微笑中, 又包涵着多少爱的希望。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47).jpg——又见黄河源" />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48).jpg——又见黄河源" />

                               2012拍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49).jpg——又见黄河源" />

                                2012拍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22).jpg——又见黄河源" />

                              河源的妈妈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23).jpg——又见黄河源" />

                                                     做酸奶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24).jpg——又见黄河源" />

                                          2012年河源的孩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25).jpg——又见黄河源" />

                              孩子长大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26).jpg——又见黄河源" />

                                                  瞧这一家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50).jpg——又见黄河源" />

                                             雪鸮(2012)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51).jpg——又见黄河源" />

                                              2012拍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52).jpg——又见黄河源" />

                                 2012拍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53).jpg——又见黄河源" />

                                          藏野驴(2012)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54).jpg——又见黄河源" />

                        沙狐 (2012)

     “黄河十年行”五年来,每年都会向河源第一所小学捐书,和捐衣服。这次来自江西林业厅的周云南更是带来了几箱书和几大包衣服。因为大多数孩子因为放假回家了。只有几个家实在太远,留在学校的孩子接受了我们的捐赠。

    而每年都要见的,我们连名字也没有记住的两位学校女老师,匆匆地从家里赶来,和我们紧紧地拥抱,我们已经成了老朋友。民族不同,宗教不同,语言不同,是什么把我们的感情连在了一起,是黄河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27).jpg——又见黄河源" />

                                                     我喜欢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28).jpg——又见黄河源" />

                                              和孩子们在一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29).jpg——又见黄河源" />

                                                    看照片

images/wenzhang/2014/44/he3-55.jpg——又见黄河源" />

                                                  在一起

     高原很冷,晚上还要回到玛多县,“黄河十年行”告别了母校河,告别了河源人家和小学校师生们。沿途,大雪渐融,一望无垠的青碧色草原再次延展至低垂的天 边,牧人们成群的耗牛,在草原上星星点点。这一段的黄河,藏族人称之为玛曲,意即孔雀河,是一条美丽温柔之河。河水澄澈如洗、河道温蜿曲折,在偌大的高原 上,像个高原姑娘一样自由徜徉信步。

   “游牧民族对神山圣水的尊崇,是出自骨子里的,他们不允许在河边洗衣洗菜甚至洗澡,怕弄脏了河水,这与黄河中下游汉民族近几十年来大肆建坝、排污、使劲儿糟蹋河水,是完全不同的”,

    刘书润教授认为:黄河上游的游牧文明,才是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好注脚;而对中下游的黄河水资源利用,老人只说了四个字:适度为最,任何贪婪或过度,都是黄河母亲的巨大伤害。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30).jpg——又见黄河源" />

                                               格萨尔王登基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31).jpg——又见黄河源" />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32).jpg——又见黄河源" />

                                                       路标

     在走近扎陵湖时,我们如约又来到那位我们看着,是准妈妈,又成了两个孩子妈妈的河源人家。这位河源上的长大的年轻的妈妈叫才让曲忠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但一步不离地跟着我们,眼睛也一刻不离地看着我们。脸上的笑容更是没有离开怕片刻。

    她给我们煮好了奶茶,第一次上高原的记者说:真好喝。我们为她们一家切了西瓜,我们问她吃过吗,她只笑,不回答。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33).jpg——又见黄河源" />

                                                       给孩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34).jpg——又见黄河源" />

                                                    怎么吃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35).jpg——又见黄河源" />

                                 送衣服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36).jpg——又见黄河源" />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37).jpg——又见黄河源" />

                                吃西瓜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38).jpg——又见黄河源" />

                                              河源孩子的眼睛

     2012年我们来时,这位高原的女人才让曲忠不知是因为刚刚失去孩子,还是什么,脸上没有一点表情,弄得我们走得也是那么惦念。可今年,才让曲忠不光漂亮了,还不时地露了高原上的野性的,自然的,朗朗地笑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39).jpg——又见黄河源" />

                                                河源的孩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40).jpg——又见黄河源" />

                                             拿着饼送我们

     在高原上没有语言的交流,靠眼神,靠肢体语言,靠感觉,是不是来得更真实,更内在,更深刻呢。这种感觉,不是亲历高原,亲历河源,是难以从心里生成,也难于成为一种情怀,在一次次感受中升华吧。

    告别扎陵湖人家,也就告别了黄河源。晚上有三名记者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再和我们一起来顺河而下。其中一位说这是他20年记者生涯最艰难的一次告别。这也是 “黄河十年行”五年行走来,少有的告别。然而,那么博大的黄河源,那么源源流长的母亲河,又有什么不会经历,又有什么不能包容。

    明天,离开黄河源的我们,将继续感受黄河在岁月中的成长。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41).jpg——又见黄河源" />

                                                再看一眼黄河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42).jpg——又见黄河源" />

                                黄河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43).jpg——又见黄河源" />

                                              高原的祈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44).jpg——又见黄河源" />

                                            静静的黄河源头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4/he3-%20(45).jpg——又见黄河源" />

                                                黄河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