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一 ——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2014-09-03 16:45:43)
标签:

军事

2014“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一

——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赵兰健文汪永晨图

 

    被我们称为母亲河的黄河,可以说是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的缩影。

    源头,正在经历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中上游,调水的不均、开发====-------无序;下游的污染,都在深深地伤害着我们的“母亲”。

    我们之所以认为黄河是中国生态现状的缩影,一是连续四年去黄河源头约古宗列,眼见着河源湿地的退缩。那里是无人区,全球气候变化对河源的影响显而易见;

    二,是中上游超级大管子从河中取水的漫灌,没有节制的从黄河取水一度造成黄河一年有两百多天断流;

    三,是一座座大坝把个黄河拦得要不是高山出平湖,要么就是河水少得可怜疑似水沟。有人形容黄河已无尊严;

    再有就是黄河下游的污染。腾格里沙漠中“巴掌”大的地方就有32个化工厂,没有任何处理的化工废水滚滚地流入金黄色的沙漠。而被我称为黄河母亲向大地最后的眷恋之地,黄河入海口,更是成了蓝色开发区,石油,化工园区满满地排在了大海之滨。

    作为记者,作为民间环保组织,面对此情,此景,能做什么?

    2010年,绿家园志愿者发起了“黄河十年行”。希望通过记者、专家及志愿者在黄河边十年的行走,记录,书写黄河及生活在黄河边的十户人家十年中的变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影响几代中国人的利益,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不止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还将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大江大河的科学开发与利用,在水资源缺乏的当代中国,成为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而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是值得全体公民深思的国家、民族大事。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1).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在西宁出发

    2014年8月20日,2014年"黄河十年行"15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的记者,专家在西宁集合,开始第五上的黄河十年行。从北京,到西宁,到玛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让我们从祖国首都北京,在一天之内就能到达黄河源区的玛多县。

    2014年的“黄河十年行”将历时半个月的时间,展开对黄河流域的生态考察。整个团队将考察记录在全球气候变化较大的背景下,中国黄河流域的生态变化;记 录西部大开发对中国黄河流域的生态影响。寻找黄河流域改变中的人为干扰后果,尤其是化工厂、煤矿等开发造成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变。

    生态环境学者赵连石认为:“黄河对于中国人来说,都很厚重,恐怕十年想摸清楚都很难。以前大家可以看到一个从自然的河流到农耕的河流,从农耕的河流到工业 的河流,黄河在承受一切人类的野蛮干预,2014“黄河十年行”将进一步了解当下行为对黄河的影响,并通过媒体呼吁对黄河开发应该适度。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2).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路上的小姑娘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3).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路边小餐馆里的年轻人

     同行多家媒体的记者坦言,这将是一场非凡体验之旅,在一生中能有这样深入接触黄河生态的考察机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事情,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走完全程。并付出最大的努力,让外界知道一个真实的黄河生态现状。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4).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路上的车祸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5).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冻土上的交通

     2014年“黄河十年行”的领队艾若在一踏上征程的大巴课堂上说:“我们我们的行程车从北京出发,回到北京,来回大概是一万一千公里左右。大概9月6日到达黄河入海口。

    今天我们也没想到会下雨。不知道再往青藏高原走,会不会下雨,如果会下雨的话,可能我们的行程还会拖延。第一站先到共和,这可以让大家对高原有个适应过程。

    我讲几个注意事项吧: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但是我们是一个集体活动,一切都要按照集体的意思来办。首先,每天 早上务必按照领队的要求。如果集合是八点,过了八点五分还没来,按照规矩,这个人就要请下一顿饭。然后是志愿服务,希望能力的人可以参加车上的志愿服务。

    另外,我们每天要写“黄河十年行”纪事和集体日记,这也需要参与者一起完成。

    我们这一行不是旅游,是生态考察和环境监督,我们能在一起二十天共度,也是难得一次经历。下面请大家自我介绍,从草原生态专家刘先生开始。”
    刘先生:我叫刘书润,是个退休的教授,现在我是内蒙古牧民授予的荣誉牧民。我从教授高升成了牧民了。又迸发了青春,今年十七岁,不对,前面再加个7,七十七岁。可能不是年长的,我是年龄最大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6).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圣地也在开发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7).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高山上的发展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8).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冻土被动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9).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路边被盖着的是冻土上的植被,路修好后再盖在路边

     刘书润是位植物学家也是生态环境专家。2014“黄河十年行”的大巴课堂上, 刘书润说:距今4000万年前,脱离非洲南部的印度板块北移与欧亚大陆碰撞,使得古地中海抬升,形成青藏高大高原。

青藏高原的形成,改变了大陆大气环流,亚热带高压被季风气候替代,使得我国长江以南成为世界最温暖湿润的亚热带,以及全国水热同季又同地的良好格局。

    青藏高原——世界水塔,造就了几大农耕文明古国。青藏高原阻挡了湿热气候,形成了亚洲中部,我国西北部广大干旱区,发生和发展了游牧畜牧业。

    青藏高原——离天最近的地方,世界众多民族文化,宗教发源地,古老的农耕文化,几大文明古国有浓厚的积累。游牧民族有巨大的冲击力,把各个农耕文明古国激 活,并串联起来,升华成为更加开放,更具动态的商业文明。下了马,上了船,孕育了文艺复兴,推动了现代化工业文明。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10).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走到海拔4499米的鄂拉山口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11).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2014黄河十年行在鄂拉山口

     青藏高原母亲河的发源地,藏族形容隆起的山丘为母亲的肚腹。山谷为母亲的子宫,山头为母亲的乳头,源源不断的乳汁,哺育了中华大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12).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高原上的记录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13).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山口的经幡

     西藏有大山,大高原,大草原,景观独特,离天最近的地方,藏族是离天最近的民族。不同的山脉形成了各个民族,大山大水地域将人分开,宗教的发源地,佛教、伊斯兰教等。几大文明古国都是围绕青藏高原发展起来的,整个世界就是青藏高原文化区。

    如果青藏高原受到破坏,那就危险了,不仅对于我国,乃至全世界。青藏高原的文化保护是整个青藏高原保护的前提。喜玛拉雅山的阻挡,是两级形成一个干旱区。 从南方到北方,有些地方形成干旱区。如果把我们干旱区都变成绿洲,不可能。假如啊,那么华南很多地区就干旱了。没有这个气压差,海洋里的水,不可能调到陆 地来,那么陆地就成了干旱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14).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高原路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15).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这里是青藏高原

     随队的记者们坦言,跟随“黄河十年行”记录环境生态的变化,是件刺激事情,不只是行动本身具有的崇高价值和广泛社会意义,和这群科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 家在一起的行程都充满了理想和激情。在以GDP为核心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急功近利往往是发展的另外解读,在这样环境下体验“黄河十年行”,亲历江河生态, 也将成为参与者们另一种附带价值感受。

    中国延续几千年的生产开发模式,把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与振兴寄托,推到本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上,走依赖开发天然资源的发展之路?还是另辟蹊径,降低天然资源 开发强度,强调保护天然资源,走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摆在全国有识之士面前的问题。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16).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高原上的祈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4/43/he1-%20(17).jpg——集结黄河源关注黄河系统生态" />

                                                高原上的祈祷

     2014“黄河十年行”8月20日晚上九点多到了玛多县,老朋友玛多农牧科技局局长朵华本在等着我们。

    前几年到玛多,总有几个人高原反映比较严重。而2014年,即使第一次上高原的各位,都没有太大的不适。

    因为8月22日,玛多县格萨尔王广场要举办开幕仪式,朵局长会很忙,不能再和我们一起去黄河源。可因为我们的到来,惊动了县宣传部门的领导,最后他们请示了县领导,明天朵局长可以带着我们一起走向黄河河源约古宗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