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九
——你可见过湛蓝的黄河
李一方 汪永晨文图
2013“黄河十年行”经常出差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慨,中国几乎所有城镇长得模样都差不多年,无非是钱多钱少的区别。钱多了总要照着纽约的样子修,愈现东施效颦。旅游景区更是拆光真文物,建上假古董,且人满为患,活着挤出来就是不易,哪里谈到修养身心,体会文化。
次此黄河之行,却让没有真正沿黄河,特别是西部的黄河走过的几位感慨叹,以前错失了中国的许多风景。黄河之水,源自高原,从涓涓细流,到汹涌澎湃;一路冲
过险滩,横渡沙漠,跨越平原,滋养了千万年来的生命和文明,连同黄土沙泥,一起交付大海。我们逆流向上,一路向西,车每开出百余公里,风光情致就迥异不
同,让我们体会到中国的博大。从最下游工业的黄河,到农耕的黄河,到游牧的黄河,最后我们将去找寻自然的黄河。
2013年8月2日在兰州,“黄河十年行”出发前,我们先采访了中科院寒区与旱区环境研究所的沈永平研究员。他向我们介绍关于冻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1).jpg
沈永平讲冰川冻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原来我们中不少人都想当然认为,冰川是黄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但事实上冰川只占了1%,更多的是湿地和降雨。而冻土层沈永平说:就像隔板一样,使得降水可
以留存在地表,形成径流,滋润湿地和草场。而因为气候变化的影响,冻土层退化,"隔板"被破坏了,地下水位下降,草场和湿地都会随之退化。
青藏高原脆弱的环境受气候变化干扰尤为严重,地球上其他地区普遍升温0.5度,青藏高原温度已经升高了1.2度。在2000年时,观测到升温大约影响到了地下15米的冻土层,而现在这个影响范围达到了地下40米。
沈永平研究员说:青藏高原的冻土是千万年来地质过程形成的,一旦破坏掉,在我们及之后几代的有生之年都无法恢复原状。冰川和冻土的融化,短时间内会增加水量引发洪水。但这无异杀鸡取卵,在未来几十年会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2).jpg
刘家峡大坝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3).jpg
刘家峡大坝前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4).jpg
同行的崔晟在向拉客的租船、租车的人了解当地情况
采访了沈永平后,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刘家峡水坝。
刘家峡的移民搬迁是70年代开始的,当时河谷的农民被移到了山上。现在由于山区没有水源,农民的地都种不下去了。除了少数种花椒,放羊,青壮年都在开船,开车,搞旅游。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5).jpg
王玉发手里的照片是2012黄河十年行来时拍摄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6).jpg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买了新船
“黄河十年行”要用十年的时间跟踪采访的水电移民王玉发,从2010年我们在刘家峡大坝上和他聊了几句后就得知,他们家的情况是,当年刘家峡登记移民时,
他的父亲在山上开荒种地.结果家里的几个兄弟,就只有大哥登记上了,他的父亲就没有被算上是水库移民.自从2005年以后,国家给水电移民每人每年600
块钱的补偿.他们四口人要要是算成水电移民一年可拿到2400块,没算上就没有这笔钱了.
“黄河十年行”“三年来,王玉发一直告诉我们他在和村里与他情况差不多的人一起争取把自己算成水电移民.
不过2013年,我们见到王玉发时,我们告诉我们,原本该给他们移民款虽然还是没有给给他家,但现在他也想不争了,因为争了也没用,还是挣钱养家要紧。他刚刚贷款16万,买了条20万块钱的船,拉游客去修了刘家峡大坝,只能坐船去的炳林寺。
王玉发说开船一年能挣三万块,开车只能挣一万。他五年前也是靠借钱买的车,这些年刚靠拉活把借的钱还上了,可家里的开支太大,孩子在县城上学一个月要花一
千块.开出租也不能每天回家,夫妻两人也要另外租房住.这两年妻子还是需要夏天到新疆去摘棉花挣钱。一年对挣个一万来块钱.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29).jpg
2010 王玉发的媳妇
对于未来,王玉发最大的愿望就是赶快挣钱还贷款。
和王玉发分手时,他很希望我们去坐坐他的新船,因为是我们去的前一天才拉回来的.可惜我们还要赶路,他也就急急忙忙开车走了,接着为生活奔波。
刘家峡所在地永靖县完全是因刘家峡电站发展起来的城市.不知是因为有钱还是什么城市的几条路都在修,我们在市区绕了半天才出去.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30).jpg
2010年拍的刘家峡水库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31).jpg
湛蓝的黄河——2013年的刘家峡水库
我们的车转过山岗,峡谷里就出现了一条湛蓝的河流。谁能想到那就是被刘家峡水坝拦出的黄河?峡谷蜿蜒曲折,层峦叠翠,河水碧蓝清透,不失为一幅美景。惊涛骇浪的黄河就像被圈养起来,成了一个安静的小家碧玉。
不过,那景色虽美,却不能被表象迷惑。河流的生命力被一个个密集的水坝拦腰砍断。泥沙淤积在水坝中,鱼儿不能自由迁徙,自然生态被改变了,奔腾不息的河流相当于被阉割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7).jpg
到处是工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8).jpg
找不到出城的路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9).jpg
没有修大坝的刘家峡
接着再往前走,就像误入了市外桃源。天是深蓝的,山是碧绿的,土是砖红的。有梯田的地方更是一幅斑斓的油画,深绿,草绿,浅绿,明黄,土黄,黄褐,相互争
艳又彼此衬托。赵老师说,这里聚集了历史上很多的弱小民族,打战打不过人家,就被驱赶到这里。我想,如此田园牧歌中,若是我便采菊观山,无心恋战了。
面对这美景,一车的摄影发烧友都hold不住了。南方都市报的获奖摄影师方谦华频频发出惊呼,他一要求停车,一车人就都按捺不住随他下车。徐老师幽默地对
方谦华说,你是专业的,要体现你的品味,不能随便看到什么都"哇"。方大摄影师立刻觉得压力山大,一路"哇"的总量被控制了,要小心翼翼来使用。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10).jpg
绿色的大山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11).jpg
这里的大山是绿色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12).jpg
自然分布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13).jpg
这里的山在自然的调色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14).jpg
这里的孩子
路上经过著名的炳灵寺,清华大学的李楯教授应邀讲起佛学,引发了大家对宗教的讨论。他说西方文化对中国最早的影响就是印度的佛教。佛家的思想融入了中国文
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万物皆佛法,佛法即自然。在辽阔的天地之间,山水之中,更是容易放下执着,融入佛法。这趟黄河之旅,不
仅是生态考察之旅,又是了解历史,反思生命的旅程。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15).jpg
没有水库拦截的河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16).jpg
水不多但自然流淌,两岸是绿色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17).jpg
指路
也许是一车人都遁入了对人生的思考,我们走上一条错路,几十公里以后才发现。幸好村里有热情的老乡,骑着摩托车将我们带回正路。虽然人们不时会失望地说中国是一个贪官奸商刁民的社会,但我们这一路上却是在不断地遇到着淳朴村民的相助。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18).jpg
车从这里驶过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19).jpg
这里的人与自然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20).jpg
天光
2012“黄河十年行”时,我们的大巴课堂在经过里时,车上的争论很是激烈.一种观点是这里穷,需要改变,农民光靠景色和土地会永远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另
一种观点是,今天的农民不用政府去管他们,他们会自给自足地过着小富则安的生活.遗憾的时,今天农民的生活受到了太多的政策的影响,开发的影响,让他们富
起来的影响.在这种转变以,最没有发言权的恰恰是农民自己.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21).jpg
马营清真寺在云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22).jpg
路过清真大寺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23).jpg
缴纳花名册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24).jpg
睿智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25).jpg
开斋节结束了
马营清真大寺是我们在路上经过的。在这样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方,这个清真寺十分抢眼。走进去和他们聊聊才知道还在斋月期间,他们只有太阳落山后才能吃饭。里面载着小白帽的年轻人没有老阿訇那么满脸认真,对我们的到来和我们进来时的表情可能一样:好奇。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26).jpg
大地的色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27).jpg
带颜色的庄稼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6/9-%20(28).jpg
麦浪
可最终太阳下山我们还是离目的地差了100公里,只好夜宿官亭镇,明早再出发去尖扎。尖扎,大地的色彩会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