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一

(2013-07-29 07:57:19)

2013黄河十年行纪事之一

——自然保护区的大门拆了

 

艾若 汪永晨文图 

    2013年,是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发起的“黄河十年行”的第四年。7月25日一早,"黄河十年行"志愿者团队在京集结出发。本次将从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溯流而上,直至青海黄河源头约谷宗列曲,行程18天左右,约10000公里。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1).JPG 

                               出发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2).JPG

                       北京电台记者采访领队艾诺

     "黄河十年行"计划持续10年记录黄河流域自然生态变化,让公众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影响下的黄河正处于关键阶段。通过环保考察与媒体发声等多渠道影响环境公共决策,引导全民保护母亲河,促进黄河生态可持续、良性发展。
     2013”黄河十年行”由媒体、专家、企业员工、大学生志愿者近20人组成。在大巴课堂上,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专家徐海亮介绍了黄河史,关于黄河年 龄,学术界有100万年、70万年、50万年、10万年、1万年等不同说法,无论如何,黄河都是一条年轻却又苍老的河流,因为最近100年,人类活动的强 烈干扰,我们的母亲河已然遍体鳞伤。徐海亮说,历史上黄河入海口多次改道。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3).JPG 

               大巴课堂第一课是徐海亮先生讲的黄河今昔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4).JPG

                     清华教授李楯在大巴课堂上

    黄河受上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水量洪枯变化剧烈的影响,河水含沙量很大,形成下游河道 “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黄河改道频繁,其范围北达海河流域,南至淮河流域。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楯提出两个问题让大家思考:要不要给水让出空间?中国当前的污染是一般所谓其他国家都存在的发展中的一个过程,还是同时另有中国独特的问题?

    谈及长江、黄河上的如许大坝造成的环境问题,专家表示,对于管理者来说,在发展中能多一点人文关怀,少些只追求发展经济。在研究战术时,也从战略上多加思考。要有底线,也要有敬畏之心。

    当下环境问题,管理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还有比管理者更应担责的人,那就是决策者。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5).JPG 

                 负能量接受多了,要接受一些正能量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6).JPG

                               路上

    由于沿途见到风车,于是,在大巴课堂上,队员们热论一些所谓的清洁能源并不清洁,占用耕地、设备自身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污染等。相对其他能源,风电是相 对安全的,但由于国家电网的垄断,所以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难以并网,以至于国家政策难以落实。也有一种说法,发展煤电,更有利益可图,所以70%电企左右 选择煤电。

    到达东营市后,山东当地媒体加入考察队伍。我们同向仙河镇进发,寻找黄河入海口。然而当地媒体表现出来的却是并不熟悉这里的自然保护,而且因心理负担对我们的采访抱有相当的谨慎原则。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7).JPG 

                 送给老人前两年江河十年行拍的照片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8).JPG

             门球表  老人的生活除了打门球还有参加合唱队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9).JPG

                    2013黄河十年行在老人家

    在仙河镇,我们采访了黄河十年行第一户黄河人家,胜利油田退休职工范建玉老夫妇。范建玉骑着自行车来接我们。2010年我们选择老范作为第一户要跟踪的人 家,有意思的也是在他骑自行车时楞追上的。简单地聊了几句老人就把我们带回了他家。今天我们去之前,老两口接了电话后,特意买了西瓜等着我们。

    范建玉今年70岁了,他喜欢骑自行车,他说骑车方便、环保,他还喜欢打门球。现在退休金用老人的话说:已经长到4000了。老伴儿我们第一年来时还让我们 给反映,他从上世纪七十年长就来胜利油田了,后来也作过一些临时工作。可一直因为只是家属没有退休金。不过从2011年我们去他家就知道,她也开始领社保 金了,虽然只有六、七百元,老人说时不时满脸堆着笑容。

    两个老人孩子们工作也都错, 次来老人告诉我们还都当了不大不上的干部。大孙子今年考上了上海一所艺术学校的高中,可是仙河镇就他一个,全家商量的结果还是不去了,孙子的钢琴弹得考过了十级,明年再去也行。

    如今两个孩子家都有房有车。小日称得上幸福。可是今年初仙河镇一所化工厂泄漏,让他们一下子觉得对黄河三角洲湿地上的化工企业所带来的环境危胁表示不安。 但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用老伴的话说,这里过去可荒了,鱼虾倒是真便宜。老范更形象地说,那时苍蝇多得能压断树枝。可那时没有化工厂。这些化工厂企业会对 他一家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说到这时,他就是一脸的蔚茫然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10).JPG 

                   湿地里的化工厂(任增颖拍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11).JPG

                     保护区大门外(任增颖拍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12).JPG

                   与保护区一马路之隔(任增颖拍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28).jpg 

                  2010年自然保护区的大门外是空旷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29).jpg 

                 2011年自然保护区的大门盖起了厂房

     2010黄河十年行,我们在黄河入海口自然保护区的大门外拍了照片,想以此为一个点持续拍十年看看这里的变化。

    2011年和2010年比,一座化工厂的厂房建起来了。

    2012“黄河十年和”来时,我们怎么也没有找到这个大门。今天我们又是好一通转,好番一问,可就是找不到。最后从当地环保志愿者那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大门2011年我们走后没多久就被拆了。这位志愿者给我们发来她拍来的照片。照片上大门外的建筑已盖得有模有样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13).JPG 

                          自然保护区的牌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14).JPG

              可怜的自然保护区,不仔细看不容易发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15).JPG

                            并存

    黄河入海口所在地东营,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过去黄河流径之处都有大量的湖泊,现在不是填了,就是干了。更有甚至者, 黄河入海口也是胜利油田的主产矿区。石油化工生产与湿地生态保护之间如何协调发展,应该说,也是当地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因为,如今就在黄河母亲走入大海的这片湿地里,既有上世纪六七年代就开始兴建的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又有后来划定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说 二者本不相容,但在这里竟然能够共生。也许正如范建玉先生所讲,据说当年曾有领导批示:地上(生态环境)服从地下(石油开采),所以才有此怪现象。还有一 个说法,先建优于后建。总之,在中国,在东营,至少在现阶段,都是生态必须让路生产。这岂不与十二五规划关于美丽中国的构想相悖么?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16).JPG 

                 黄河湿地里这样的大铁架子随处可见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17).JPG

                 黄河入海口处,也立着这样的牌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18).JPG

                    保护区里的界碑有用吗?                                

    由于时值汛期,湿地道路多处受淹,坑坑洼洼,我们都提心吊胆,还好北京司机车师傅车殿巍乐天派一个,他边在泥泞的路上颠簸地艰难行车,边欣喜若狂于湿地里 的野生动物,只听他一会儿惊叫:"兔子!"、一会儿又大叫:"青蛙!青蛙!"这一声声的大喊大叫,让我们也忘了车没准就会陷在泥里动瘫不得。也开始欣赏起 车窗外不时从天上飞过的几只白鹭,几只鸭子一头扎进了芦苇荡,再也找不到踪影。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19).JPG 

                          同在一片湿地里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20).JPG

                           人与自然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21).JPG

             这里本来是芦苇,后来养过虾,现在成了盐池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22).JPG

                         湿地成了盐池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23).JPG

                       在黄河入海口行走

     2013“黄河十年行”除了没有找到自然保护区的大门, 和前几年来比,这里人为留下的更多了。去年我们来还在挖的盐池,今年已经成了一个个砌了红砖的池子。前年来,这里是养虾场。我们拍到的是一船船的虾被放在 车上运往在大城市供人们食用。今年如果光从风景看,湿地中的水池子倒也是一幅画面。可是黄河母亲如果也有发言权,她说出的意愿会是什么,我们口口声声叫她 母亲的人们想过吗?

    在这片广阔的湿地里,建盐场,专家说的是:其实那里的卤水资源并不足,但为了就地取材,化工企业附近就派生出了大量的盐场。

    今天,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磕头自然还是随处可见,用第一次来的同行者的话说:保护区附近密集的磕头机犹如蝗虫,让人恐怖。
    没有找到自然保护区的大门,我们却有意外收获,看到了1976年之前的黄河入海口故道,此时,夕阳西下,其景壮美。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24).JPG 

                           黄河古道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25).JPG

                     黄河入海口的庞然大物

    暮色向晚,我们正迷路时,黄河三角洲湿地环保志愿者任增颖打着出租车赶到。她说最近开始关注江豚了,从考察湖南洞庭湖江豚到关注黄河入海口的江豚。据当地 出海渔民反映,在黄河入海口近海发现江豚,数量还不少,但她自己还未亲眼见证。由于小浪底水库放水冲沙,客观上改善了黄河入海口湿地的环境,以至于水鸟翔 天。
     天灰灰的,地泥泥的,我们没有拍到卵鸟,从2010年“黄河十年行“拍的,和去年我们在黄河入海口自然保护区博物馆拍到的照片中挑几和放在这吧。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30).jpg

             2010年黄河十年行拍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31).jpg

                         2012拍于博物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32).jpg

                        2012拍于博物馆

    黄河湿地附近兴建化工已经对当地百姓生活及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其中亚通化工已发生多次环境事故,任增颖说,当地群众严重抗议,政府则及时有效地进行了疏导。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33).jpg

2012拍于东营的化工产业区

    令人不安的还有,与这些化工厂相距几里地外,竟然还有奶牛厂、虾场,不知这些食品质量安全是否过关。
带着寻找中的疑惑,带着古道夕阳的余辉,也带着疲惫,环保志愿者们回到东营的旅馆。艾若刚刚从欧洲考察塞纳河、莱茵河、多瑙河、施普雷河、内卡河的志愿者夜不能寐。欧洲大河都有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现在都河清水晏,而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何时才能重新焕发容颜?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26).JPG 

                           黄河古道的夕阳西下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8yue/1/1-%20(27).JPG

                  2013黄河十年行从源头将走向源头

    明天一大早,我们还将去找寻黄河入海口,去感受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波澜壮阔。能找到这样的感觉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