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德行善江头州村
汪永晨
每年的新年伊始,在家的大门上把个福字倒着贴,已经成了很多人家的习惯。2013年春节,绿家园广西古镇生态游在灵州县江头村,我们看到那里大门上刻着的字,大门是积德,二门是行善良。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1).jpg
积德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2).jpg
行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3).jpg
廉官
把积德行善写在大门上是我们的先人,现在这四个字还有多少人家会写在大门上呢?又还有多少人在乎积德,行善?每当走进古村落,这种感慨总是油然而生。
还有,把廉官写在胡同口上,今天是不兴这个了,还是不敢写?
原本破破旧旧的传统建筑,今天却成了当地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资源。为什么呢,因为古镇旅游的精髓不但融汇在了那些古建筑之上,经历了千百年历史发展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也成了重要的历史传承。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4).jpg
老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5).jpg
老井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6).jpg
老门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7).jpg
老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8).jpg
老牌
广西灵川江头洲村是一个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它是我国北宋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裔之村。全村现有180户,800余人,其中
90%以上居民姓周。从周氏望族始迁祖周秀旺于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68年)自湖南道州宦游粤西进入广西桂林,定居在九屋上塘,现也有640年的历史。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9).jpg
父子翰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10).jpg
监生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11).jpg
知州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12).jpg
布政使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13).jpg
德高望重
据灵川县志记载,自明清以来,江头洲村周姓共出现秀才170人,举人25人,进士8人,庶吉士7人,出仕为官者163人,其中七品以上官员达34人,被称为
中国科举仕宦第一村!。
同时,该村还享有广西古村落中
历史文化遗迹数量第一,房宇建筑工艺第一,镂花种类第一,名人数量第一,数代为官同职第一,清官数量第一的盛誉!而且在历代先辈的不懈努力下,周氏家族共
同创造了今天独特的
科举仕宦文化和江头洲爱莲文化!故得名中国科举仕宦文化村、才子村、清官村!中国历史名人周敦颐爱莲文化村!中国独具特色的江头洲爱莲文化名村!随着古镇
旅游的兴起,该村的文化价值也日益显现。
2005年9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2006年5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
江头洲爱莲文化又列入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元月又被评为中国魅力景区。
爱莲文化,体现的是一种真诚、和谐、积德、行善、奉献的独特内涵。
江头洲村作为传统的古村落,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即将历史建筑群、爱莲文化与当地的原始生态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形式。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14).jpg
空空的道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15).jpg
老老的井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16).jpg
破破的房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17).jpg
湿湿的墙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18).jpg
长满了青苔的青石板
江头州古镇的清幽古朴、宁静致远的意境,让我们这些城里人尽情享受的同时也在感叹,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出了那么多名人的古镇,如今却如此空空荡荡。更难想象2005年和2007年的荣获了那么多名誉的村,怎么看不出来呀。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19).jpg
破落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20).jpg
大喜字还在墙上
我在这户人家院子里站了好久。从门上的牌子看过去他们的地位不低。从堂屋里的大喜字看,他们也有过热闹热闹的想当年。可是今天,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只有
老两口守着家里的大房子,大牌子和大喜字。过着冷清清的日子。如果他们再老些,孩子们会回来们,我替他们担心着。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21).jpg
立了牌子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22).jpg
祠堂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23).jpg
农家课堂黑板报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24).jpg
周晨也姓周
这个村子虽然是旅游村,但是并没有多少商业气息。不像龙脊古镇那里卖着自己炒的龙脊辣椒,打出来的桂花糖、刺绣什么的。这是不是也算是这里旅游的一个特色。
我们随意走进一个老宅子,几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坐在火盆旁烤火。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还挺强。看着我们个个手里拿着相机就说:不许照相,不许照相。
后来是我们和他们聊得高兴了,同行中对历史最说得清的周晨才被允许和他们拍了起来。
我们问老人们江头村是什么意思呀?他们说没有什么意思。祖上留传下来的故事是,600多年前一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从湖南走到了这里留了下来。现在两兄弟的
后人分为老大家的,老二家的。老二当年是读书人,现在他的后代也是读书人多。村里人挺骄傲的是出了一个上北京念大学的孩子。但是没有什么当大官的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25).jpg
一锅能卖出近千元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26).jpg
洗菜去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27).jpg
过了小桥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28).jpg
洗开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29).jpg
桥上不时有人走过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30).jpg
挑回家的路上被“抢”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31).jpg
太好吃,新鲜呀!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32).jpg
城里人在农村
大年初六的江头古镇上虽然冷冷清清。可那里农民们洗的一筐白菜让我们可是没少吃。孩子们甚至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菜。
那个做羊肉的妇女说,她过节期间做这样一锅羊肉一会儿就卖完了。平时时间长些也能卖。一锅能买千八百块。去了成本虽然也赚不了多少,但是她做,孩子在街上卖,一家人都还在一起过日子,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这些新鲜的蔬菜,特色羊肉,如果能让在外面打工的人能回来和家人一起种,一起卖,能成为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一条路吗?什么时候我们真的在乎要吃天然食品。花点工夫,不用农药,吃得是健康呀。
不管是龙脊的热闹,还是江头州的冷清,我们都喜欢。人的爱好总是不同的。为什么都要挤到城里打工。说到这,可能又会有人说了:你说这里好,你为什么不上这来住着呀!
我要说,这是人家的家,我们自己的家,什么时候也能生活得这样健康才是追求。如果我们的政府能在这样的古镇投些资,帮助他们发展绿色农业,对农民,对城里人都是好事吧。我们在村里问了,他们说:谁不愿意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呢。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33).jpg
村里小景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34).jpg
村里的老树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35).jpg
村里的油菜花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36).jpg
用河里的水洗衣服
在村里的小河边走着,我问正在洗衣的村女:水凉吗?她说:凉。我说为什么不用洗衣机洗呢?她说这么清的河水,洗得干净。
在河里洗衣服本不是什么稀奇事,但那似乎已经成了很久很久的以前。春节回到北京,微博上正在大说特说山东潍坊有企业往地下注入污水。由此引起了一堆春节回家为家乡的河而发出的感叹。
过年回家,是亲切,也是怀旧。如果旧的比新的好,那是幸福吗?绿家园2013年春节的古镇长生态游只有短短的四天。但是我们的孩子们把吃的汤叫做老敌活鸡汤,妈妈们,生生地抢着吃人家刚刚在河边洗的菜。每个人的包里还有在这里买的原生态食品。
我们要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似乎并不是生态游要想的事。可就是在生态游中,我们却悟着很多生活中的哲理,积德,行善。只不应该只是过去人挂在门的。我们也
要告诉没有和我们一起来的关爱自然的朋友,下次过节,我们再一起走进自然,去品味当地人的生活,寻找已经不多的美丽吧。因为这些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也让我
们对未来的发展有话可说。希望这些话能让更多的人听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37).jpg
无敌活鸡汤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38).jpg
好喝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3/2yue/2/4-%20(39).jpg
美丽中国在这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