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十年行2012”之十七

(2012-11-13 19:23:11)
标签:

杂谈

—东营黄河湿地,汝将往何处去

 

              艾若文 汪永晨图

 

      2012115日,“黄河十年行2012”在前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前,先如约到了黄河口湿地保护博物馆。昨天《中国国家地理》编辑宋文已经和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刘月良总工程师联系好,早上820在门等他,他接受我们的采访。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1).jpg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沙盘(宋文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2).jpg

                                 博物馆里的标本(宋文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3).jpg

                                        博物馆里的保护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4).jpg

                                   黄河走向大海前的眷恋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5).jpg

                                       逼真的飞翔

     博物馆里的标本是花了大功夫做的。分类细致,标本逼真。刘月良把我们领到沙盘前,向我们介绍着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保护的动植物。

因为前两年的“黄河十年行”我们看到了保护区正在遭受化工企业的蚕食,面对这样的挑战,保护区的总工又会有什么担忧呢?

刘总对我们的问题是这样回答的:北京没有化工厂企业吗?哪个城市没有化工企业。我们离得开化工厂吗?”

    我们又问:现在化工厂里的用土是从保护区里拉的,这对保护区湿地会有影响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6).jpg

                    “ 黄河十年行2010”被挖了的湿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7).jpg

         黄河十年行2010“湿地里的动植物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虽然刘总从一开始看到我们就不太热情,但还是叫人送给我们每人一本很精美的“黄河入海的地方—黄河口生态浏览区”小画册;又让服务员 给我们打开了一个个展室。可当我们问了保护区湿地里的土运往了化工新区,对湿地是不是有影响后,刘总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倒是把我们都楞在了那儿。

    20125月,《时代周报》记者严友良采访刘月良时,刘总曾很动情地说:“这 里是中国最广阔、最年轻、最典型、面积最大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呈现奇、特、旷、野、新的特色。这里还是以保护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重要国际湿地,东北亚 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是世界少有的候鸟聚集地,野生动物资源不断丰富。湿地和鸟类恰好是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对 象。“保护区内湿地类型主要有灌丛疏林湿地、草甸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滨海湿地等五大类。” 

    为什么面对我们的问题,刘总会是这样的态度呢?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我们没有机会再问了,只有走进博物馆里的展览室好好拍一拍里面的标本,我们知道,如今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很多动植物已经看不到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8).jpg

                             猛禽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9).jpg

                                飞前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10).jpg

                                         海胆们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11).jpg

                                     药用植物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12).jpg

                             海里宝物

    《时代周报》记者严友良在应绿家园媒体调查之邀写“自然保护区媒体调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时,写了这样一段黄河三角洲历史与近况:

    “黄河流经千百年,输沙造田建平原”。九曲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造就了大片新生地。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每年还以2000多公顷的陆地面积向大海推进,“昨日沧海,今日桑田”的动人画卷在这里得到完美的诠释。

    这片土地是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中转站,芦苇荡子里经常看到白鹳、白尾海雕、金雕、丹顶鹤、白头鹤等。而据统计,每年迁徙路过鸟类有600万只,有43 种鸟类超过全球总数量的1%,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国际机场”。正是为了保护这片湿地和鸟类,国务院在此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2006年4月份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随后,在招商引资的发展驱动下,湿地周边开始大建化工厂。而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也在这里凸显出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发现,身边的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正在遭破坏——新建化工园与保护区仅一路之隔,保护区里的土被挖出运到化工园填地;以前时常光顾的珍稀鸟类在减少,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同样是在这片保护区的土地上,一场以“生态旅游”为口号的建设运动如火如荼。鸟岛,湿地游船,旅游饭店等等一大批人工项目纷纷入驻,一家名为“美芦公馆度假区”也坐落期间。如影随形的是,一辆辆装载着土的重型车穿梭于自然保护区之间……

    黄河走向大海之前的这一现状,也正是我们要用十年的时间走黄河的动力之一。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13).jpg

                                 自己依稀可见的保护区牌(宋文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14).jpg

                                     这是今天的黄河湿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15).jpg

                                      湿地里的运输正忙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16).jpg

                                “黄河十年行2012”的记录

     这些照片记录的就是今天黄河入海口湿地的现状。我们拍到的这张写着自然保护区的牌子,和自然保护区的命运一样,斑驳陆离。

    来来往往的大卡车开得倒是雄纠纠,气昂昂。一个个化工厂正在兴建。烟囱高耸入云,风中充满了化学气体的味道。“黄河十年行2010”和“黄河十年行2011”我们都在保护区的大门前拍了照片,今天时间紧,我们没有走到哪儿,只是留下了想象,明年再来时,这大门口的厂房不知又会是什么样子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17).jpg

                                  2010年自然保护区的大门外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18).jpg

                                   2011年自然保护区的大门外

     今天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在化工厂和保护区大门之间有一条柏油路,靠海的一侧大多已经被推土机推平了。开始我们以为是要做海水养殖地,问了后知道是在开发晒盐场。在化工厂旁建晒盐场,未来七年,我们又多了一个要跟踪的点。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19).jpg 

                                        盐场和化工厂共存

     东营的沿海滩涂因为有黄河泥沙的缘故,营养丰富,适合虾蟹生长,在沿海滩涂大规模开发海水养殖的背景下,东营的沿海滩地也难逃厄运。领队赵连石参加“黄河十年行2011”时也到过这里,他说:“这个地方去年还是大芦苇荡,很多候鸟在里面做窝孵蛋,今年就这样了!”

    东营湿地,你还能保得住吗?你还能生存多久?这是我们拍下这张照片后难免要发出的疑问。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20).jpg

                                         是地理的原老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21).jpg

                                         一汪黄河水

     我们在前往东营湿地之前,在东营湿地保护区博物馆,看到在保护区的规划图上,白色表示的候鸟标志,和红色表示的石油钻井机的标志就紧邻在一起。到了保护 区,大门之外几步之遥就是大面积的油田,全是被称为“磕头虫”的石油钻井机,一眼望不到边。胜利油田是国家四大油田之一,它的主体就位于山东东营,由于黄 河的造陆运动,胜利油田已经不必在海上做石油钻井平台了,可以直接在滩地上开发。

    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密集采油区就在保护区附近,令人恐怖的场景是,密密麻麻分布的“磕头机”(抽油机)广泛分布在东营湿地上,一如黑压压的蝗虫正在蚕食湿地之液,又好像是一排排机器人正在占领我们的自然家园。大地会被掏空?

    湿地与沙漠的污染对比,东营湿地和数千里之外的腾格里沙漠就有什么区别呢?

    目前腾格里的化工厂多是地方性的,和东营的化工基地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东营的化工基地和油田都是国家发展规划划定的。

    但两个地方问题的产生有类似的动因,东营是黄河入海口,相对而言,在这里建化工厂相比在河流上建立化工厂而言,这里没有下游了,污染直接入海了。腾格里沙 漠也是这样,在建化工厂的人眼里,那就是荒地,人少,污染无所谓。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人迹罕至之地,正是自然环境保存最好的地方,是自然的银行和生物的避 难所,这样的地方在这个星球上越来越少,越值得小心翼翼地保护。

    这两个地方,还有一个相似性,就是地广人稀,圈地成本低,但也是因为地广人稀,污染的恶果不会立竿见影地在人群中反应出来,而海洋、沙漠由此可能受伤更深。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22).jpg

                                  黄河湿地里的生命(宋文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23).jpg

                                黄河从这里走向大海(宋文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24).jpg

                                      腾格里沙漠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25).jpg

                                      腾格里沙漠里的红色

    尽管这样,《时代周报》记者严友良在黄河三角洲采访时,从当地官员那得到的消息却是让人难以乐观。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批复的,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11年9月14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团工委书 记巴海峰曾向记者介绍:在2006年全国清理开发区的时候,山东省之所以批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改变河口临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 用的现状,改变东营市“沿海的城市不见海”的境况;二是为山东省西北部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发区规划控制区232平方公里,远景发展区466平方公里。巴海峰向记者强调,他们将向上海金山区学习,希望将东营港打造成一个集“工业园区、港口和滨海城市”的现代开发区。

    2009年5月,东营市拿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区”招牌——这也是该协会颁发的第13张国字头招牌。2009年11月23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营港被规划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龙头和优先发展区。

    两者无疑又为开发区的建设填了一把火。

    “开发区将发展生态化工、现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当时巴海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区在建和投产项目33个,总投资600亿元。”

    严友良随后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梳理,发现其中绝大部分和石油化工有关。其中,最大的是中海油一个集炼化一体化基地、精细化工基地及渤海油田专业服务与海洋工程基地于一体的总投资高达450亿元庞大计划——中海油在东营市的1000万吨级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

    除此之外,已经落户的企业包括海科瑞林、亚通,华懋新材料、爱克森、胜基、科宏、万达、万通、华泰、神驰、嘉贝(香港)、恒顺化工、德阳化工、大明供热等 项目,以及即将确定入区的东辰控股集团、山东万福达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军胜化工有限公司、东营市元康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广庆集团等5个新项目也都和化工产 业密切相关。

    而所有这些化工企业几乎都坐落在东营港临港工业园之内,一个仅仅距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碑(一千二管理站这边)仅仅三米的地方。隔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化工园是一条乡村公路。也就在这样美丽的湿地附近,周围或其中。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26).jpg

                                     黄河三角洲湿地(宋文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27).jpg

                           黄河三角洲湿地,这里是自然保护区(宋文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28).jpg

                                   这里的颜色是多样的 (宋文摄)

     东营的环境保护问题这几年非常突出,也有很多负面报导。对于环境保护者来说,看到中国硕果仅存的广阔芦苇荡,看到这样的候鸟天堂,实在是不忍心让人动之一丝一毫。而所谓地方政府和企业,看到的就是待开发的荒地,开发了就是财富。

    真正的财富究竟是什么呢?在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保护博物馆宣传册和市中心的宣传氛围中也可以看出它的矛盾来。东营明显在打生态牌,“宜居城市”、“生态示范市”、“国家AAAA级景区”都是东营吸引眼球的亮点,但是石油和化工也是当地规划的支柱产业。这种矛盾近来已经从暗战,变得越来越明显。保护者希望挡住开发者的脚步,但是在隆隆开进的大机器面前,这种努力就像螳臂当车。

    这是不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刘月良总工程师听到我们的问题后,只能不辞而别的原因呢?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29).jpg 

                                      黄河三角洲的海边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30).jpg

                                    风中的黄河三角洲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31).jpg

                                         弄潮儿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32).jpg

                               黄河入海口的一叶小舟

     很遗憾,今年我们没采访到也要用十年跟踪采访的黄河入海口的范建玉老人一家。范老是球迷,我们给他打电话时,他正在去打比赛的路上。相约明年再去找他。

    终于到了黄河入海口时,大风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方华向2011年一样打来电话,让我们一行人每人给北京的听众讲讲“黄河十年行2012”一路走来看到的,经历的,记录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33).jpg

                           在黄河入海口接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采访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34).jpg

                       把从黄河源带来的哈达系在了黄河入海口(宋文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35).JPG

                        带着我们走到黄河入海口的江淮汽车一路风尘

     同行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李路则把从黄河源头带来的吉祥哈达系在入海口的一根立柱上。这条哈达又能护佑母亲河对大地最后的眷恋这一方水土吗?

在入海口,用17天的时间行走黄河的参与者们都说的是什么?明天结尾篇我们会讲给您听。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5/17-%20(36).jpg

                            黄河母亲,明年我们再来!(宋文摄)

 

本文吕妍亦有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