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十年行2012”之九

(2012-11-01 22:36:05)
标签:

杂谈

—有水,才有发展的可能

 

宋馥李 汪永晨图

 

    10月28日,在经历了一周左右的青藏高原的行走后,“黄河十年行2012到达了兰州,兰州是此行的一个节点城市。从这里开始,我们开始对黄河换一个角度来观察和思考。

    在这个时候,中国科学院寒旱所《冰川冻土》杂志副主编沈永平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就青藏高原探险之旅中产生的疑问,一一作了解答。

    在沈永平看来,中国的大江都发源于冰川,冰川在水资源调节、河流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干旱区。中国的干旱区滋养了那么多人,而正是因为有冰川,才有了河流,有了绿洲,形成了西北独特的干旱文化,干旱的西北地区,才成为人口的密集之地。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27).jpg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28).jpg                      

      李国平摄于长江源                               李国平摄于喜玛拉雅山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29).jpg

                                     李国平摄于珠峰    

 

 冰川滋养中国

     2012年,联合国发布了极端天气的报告,由于气候变化,全球的极端天气等开始增多。气候变化并不只是升温,整个系统都在变化。由于温室气体的加入,整个 系统能量在增加。能量就会调来调去,所以极端天气在最近及未来的时间里都会增加。这种强度是很明显的。台风是没增加的,台风强度是加大的。现在一次台风比 得过过去十次。要多关注洪水、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在未来还会增加。这是一个动荡期。

    气候变化好多是遥相关的,沈永平做了好多统计,中国的降水、北极的冰,但做预报是很难用这些东西。因为不是特别密切的关系。 气候带应该是环状的。中国西北干旱是3000万年来形成的, 只不过是现在更加明显一些。

    中国的冰川,有没有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发生一些变化?沈永平认为 300多年以来,中国的冰川是持续退缩的。

    从80年代以来,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就更为明显,融水也比较多了。从1987年以后,西北河流水资源增加了很多。气候变暖对西北来说前期还是比较好的。中国正是得益于高山有冻土冰川,才使河流里的水得以持续。

    冰川像固体水库,调节作用很明显。热时水流下来,冷时就积雪在山里。干旱区的河流有冰川,每年变率不大,变差系数是0.2以下,其他的河流可能是0.5、0.6,今年有水第二年就干了。这也是我们中国几条大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的独特和优势。

    总体上来说,中国的冰川在退缩。冰川的个头儿越来越少,而我们的西北地区,在享受着丰沛的雨水的同时,恐怕难以想象到,水源在这样退缩下去未来水从哪里补充。

    西北地区的气温升高要比全国高一倍左右,尤其在高山区要比平原区更具敏感性。木兹塔格冰川,最近几十年气温升高了三四度。全国平均也就一度,西北是一度半,山区就是两三度的升高。新疆阿尔泰那边,增加也是很明显。

    再比如可可西里,在中国整个的冰川退缩中,这里是比较小的一块。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其他地方增温很明显。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1).jpg 

                                        干旱的地方还在做景观水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2).jpg

                                            家在雪山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3).jpg

                                            雪山修路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4).jpg

                                      路在雪山

     沈永平说,这几年,海洋性冰川退缩成为普遍现象。海洋冰川在我们国家藏东南,云南梅里雪山那方面,它的退缩气温是最主要的因素,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这块降水 增加还是很明显的。过去是可能30%是雨,70%是雪,现在一半是雪一半是雨。这几年冰湖形成,泥石流也多了,地质灾害增加了。

 

警惕过度开发黄河水

    今天我们的长江、黄河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在源头破坏比较少,到下流开发则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到了河西走廊、新疆等地,水就是生命在那里是以生死存亡的极端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一切发展以水为基础。

    沈永平很焦急地说:现在大规模开发利用黄河水的隐忧十分突出:国家的发展正在大量地开垦这些严重缺水的地方。倒是正好赶上了西北气候的转好期限。一旦气候 周期过后,大量开垦的农田就会撂荒。否则就得打机井,地下位就下降。现在有冰川水位还可以增加,没有冰川的河流水就减小。

    沈永平认为:充沛的黄河水量,并不代表着好多地理学文章,都尖锐地提出的:小的冰川退缩的快,拐点就早,大的冰川拐点就晚。有人还做了些预测有。

    青藏高源的冰川带,现在的补给不是降雪而是降雨雪,这导致冰川融化更快。

    这边的降水是五六百毫米,海洋性冰川那里降水可能就是两三千毫米。大量的积雪,退缩的快,补给得也快。

    沈永平说:在塔里木河流域,国家投资了100多亿来治理河流、来节约用水。目前,并不是解决干旱的问题,而是在目前的条件下不要再开发。西北地区本来就是 干旱区,不应该住这么多人。历史上临夏、刘家峡上游这些地方本身气候干燥,地处干旱区,因为有黄河,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河流。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5).jpg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6).jpg

                                       这样的种有意义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7).jpg

                                       是绿大山还是毁大山

     这些年我们看到从兰州机场到城里的两边的大山上有各“林”可能看得出政府在这方面,真是花了大力气。可是那些小树却没见它们长。我们把这个问题也提给了沈永平,希望他以一个在研究气候变化的学者的角度来说说这一现象。

    沈永平说,兰州要生存,南北两山都要绿化,这个成本是很高的,光水费就几个亿。就是大量把黄河水引进来,每年水电费的资金就是很多了。当时说三北防护林建设,现在看来,恶果是比较严重的。

    林业部当然会说自己的成绩。我们说什么地方历史上是什么样子不要去改造,西北本来就缺水。

我说,那能不能说:这做的结果不是绿化,是浪费水,是破坏自然。沈永平笑了,没有对我这个问题做出正面回答。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8).jpg

                                       如果不种大山本是绿色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9).jpg

                                            什么是开发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10).jpg

                                              小草与大山

 西北地区本不该成为粮仓

    这个观点沈永平是很明确的:西部大开发,发展工业,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黄河水利。而黄河沿岸的工业城市,也是依靠黄河水,才逐步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形 成各种不同的城市。沈永平说,兰州段以上水量,占到黄河水量的40%左右,上连接工业还是比较少的,除了水电站,到了下面就多了。

    当西北地区依靠开发利用黄河水,逐步成为我国的粮仓,而这样的生产布局,有很大的隐患。我们随行的一直在西部做考察的赵连石告诉我们:他正在研究虚拟水, 就是生产一公斤粮食耗水很多,但我不生产粮食,生产节水的东西可能产值更多,耗水多的应该在雨水多的地方生产。但中国相反。南方有大量水,但不种地,都发 展成了工厂。反而是让缺少水的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方,成为粮食主产区。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11).jpg 

                                          采访沈永平(宋文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12).jpg

                                    没有水的地方还在做景观(宋文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13).jpg

                                    开发与生活(宋文摄)

     根据我们昨天从青海的循化到甘肃一路走来看到大山的被开发,车上的争论,这样的土地是不是要开发,怎样开发?我们也问了沈永平。

    沈永平说:干旱区本就不应该发展太多的农业,按西北环境和黄河水资源储备,是不适宜大规模开发的。但是,这种违反规律的事情,却长期在西部一些地区上演。东部希望把工业转移到西部,西部引资以黄河水为法宝,多多益善。

    而在此间,容易忽略的问题是,很多地方政府,举全市或全县之力,打造某个产业群,可以这样说,对于西北干旱区,将不得不面对草原的沙化。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14).jpg 

                                          干旱的原野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15).jpg

                                            家在大山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16).jpg

                                       干了的河

     沈永平解释说,因为气候变化落脚到“水”上,西北主要是干旱和洪水灾害,南方是台风洪水,海边就是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在不同地方表现不同。兰州新区本身 就缺水,当时是为了开发农业,把大通河的水流下来,秦王川就开了很多地。之后民勤就出现水危机,二期又把水引到民勤。这是为了农业还能说得过去。现在兰州 新区建立国家工业基地,要把水引进去,把水引进入污水又往哪排啊?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17).jpg 

                                        国家新区要建在这里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18).jpg

                                         这样的地方建新区

    对此,沈永平分析认为,黄河流域的上游,不发展也可以,下游要有一个补偿机制,我把水放下去没有截留,是为全流域的整体利益考虑,下游用水的那些省市,应 该给予补偿。但当下的中国,国家补偿机制并未形成,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黄河上游已经补给牧民的一些补偿,效果是很差的。拿到钱的牧民不知道钱怎么用, 乱花了。好多政策不错,但执行不好。

    西北本来不适宜大规模农业产区,但现状形成了。西北人少,工业基础弱,发展经济只能发展农业,当地政府也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上做文章,过去一人一亩地,赚 1000,现在让你种十亩,就能赚8000了。但水就那么多,尽量不要做“人进沙退”的事情。只有达到平衡才能保住绿洲。西北的生态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被 破坏。美国也是在水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才开展农业机械化。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30).jpg

            美国农民的家拍于2008年美国克拉马斯河边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31).jpg 

    美国农民说:我们的水库一是要保证灌溉,一是要给鱼留出鱼道

    现在我们国家每年买粮食不是根据报上来的数字,而是根据卫星遥感,产量早就估计出来。

沈永平估算过,这几年,黄河水量多,黄河下一步可能水会多起来了。黄河未来问题不大,已经走出最低谷了,现在是向上升期。

但这个上升期,却并不值得骄傲,虽然这些年黄河沿岸暂时得到了丰收年,但随着冰川融化的拐点到来,周围规划的城市楼宇,已经静静伫立在黄河两岸。黄河能承载这些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19).jpg 

                                       2012年10月28日的黄河边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20).jpg

                                          今天的黄河两岸

     2010年黄河十年行走到甘肃白银时,我们在公路上看到两个在地里拔草的农民,就上前搭话儿。开始我们要求去他们家采访,他们都不肯。后来我们一边帮他们 拔草一边跟他们话家常。聊天的时候,他们一直在抱怨,以前引水浇地的水渠,由于用的是没有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环保局不让他们使用了。而且他们所住的整个村 子种的大葱都被周围的冶炼厂废气污染,叶片全部变黄,导致全村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

    觉察到他们已经慢慢放下戒备心以后,我们再次提出想去他们家里采访的要求,其中一位很爽快地答应了,他叫郝东升,55岁。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32).jpg

               2010年在郝东升家院子里 

      “黄河十年行2010”走进郝东升家的小院,我们发现这个农民把院子收拾得十分干净,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妻子坐在花园旁休息。郝东升告诉我们,他家里一共 有四口人,他,老伴和两个孩子。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因为犯错被关进监狱了。现在全家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卖菜。他家的5亩大葱原本可以有10000多元的收 入,上个月大葱被熏坏以后以很低的价格处理掉,损失很大。现在只有大概1亩芹菜,小油菜还可以卖,估计收入能有几千块。

    我们问,大葱的损失你们有没有去索要赔偿?他们说,村里派了代表去跟工厂谈,工厂的口头承诺是可以补偿这个村子大葱的损失30万元,可是郝东升至今没有领到一分钱。他也不敢出头去要。

    2010年,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工厂污染对他们生活的影响。郝东升的妻子指着院子里种的苹果树说,今年苹果长得也不好。他们在自己的家里晚上或早上经常被废 气熏得气上不来。工厂的污水以前是直接排到黄河里的,而他们的饮用水也来自黄河。近年来村子里时有癌症发生,可是不确定是不是与污染有关。同村的人,有在 工厂排放废水的水沟边放羊的,发现羊吃了那里的草以后牙都掉光了。很多人的牙齿也是泛黄的,一些老人患了骨质病,膝盖发软,要靠一天到晚用小锤子锤着缓解 疼痛。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33).jpg

             2012年院子里的苹果树  

     10月28日,我们还在路上给郝东升打电话问他在不在家的时候,就能出他们的声音比原来响了不少。到了他们家后知道,对他们村影响最大那个化工厂已经被关 了。关了这个化工厂,今年大葱价钱虽然不太好,20钱一斤,3亩地收了5000多。污染减轻,院子里的苹果也长得不错。另外,前些年他们在家子的院子盖了 十几间房子,现在出租这些房子也是不笔不小的下的收入。不过,2010年他们家五亩地里本可卖到一万多元的大葱, 被污染后所得赔款只有400块。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21).jpg 

                           郝东升的妻子今年和2010年的气色完全不同了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22).jpg

                                    干干净净的家(宋文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23).jpg

                                      农民灶台上的锅(宋文摄)

     “2012黄河十年行”的访问中,郝东升夫妻两人反复强调自己都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什么也不懂。虽然我们一直提醒他们应该继续去工厂争取赔偿,可是我们 也知道对于这些连对着镜头说话都有点害羞的人,这样的要求真的太高了。有谁不珍惜生命?只是我们的百姓太能容忍,即使他们的身体出现严重疾病,恐怕他们也 不知道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过,从今年的情况看,他们的生活还有了改变,精神面貌也有了改变。他们家最大的难事,儿子还在服刑中,不过有可能判刑。 这是他们目前最大的希望。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24).jpg

                                       家里的照片(宋文摄)

http://www.chinagev.org/images/wenzhang/2012/10/3/9-%20(25).jpg

                                     照张合影(宋文摄)

    明天我们要去看看黄河第一泵站,在那里我们可能站在黄河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