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十年行2012纪事之三——岷江与金沙江在这里交汇

标签:
杂谈 |
来源:绿家园志愿者 2012-03-26汪永晨
2012年3月22日,江河十年行2012一行人带着惆怅离开了小南海。不知下次再来时中坝岛是不是还屹立在长江上,也不知那里的百姓是不是还能在岛上过着靠种菜一年挣个十几万,一捆香菜卖80块的生活。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454450.JPG
走在金沙江畔的田野中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466669.JPG
走进田间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475013.JPG
树与花的交响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484497.JPG
春天的长江边
三月的重庆,地里的油菜花开得正欢。今天我们是从四川的泸州到向家坝水电站所在地绥江县。
第一次停车是在宜宾,岷江和金沙江的汇合处。金沙江再往下就叫长江了。长江从青藏高原走来。岷江源头位于川西北松潘县和九寨沟县交接的弓杠岭,因其岭如弓之杠得名。这里垭口海拔3690米,藏语意思为“都喜欢山”。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493184.JPG
正前方是金沙江,右边流来的岷江,两江汇合后叫长江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500888.JPG
两江并一江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509747.JPG
江河十年行
有些遗憾的是,就在我们一路走一路感叹着油菜花给大地披上的新装之美丽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金沙边一个接一个的企业横在江边。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521372.JPG
路边的油菜花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531575.JPG
江边的化工厂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545731.JPG
建在江边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561481.JPG
从江上索取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584216.JPG
江中开挖
常常有人问我,江上挖沙怎么了?记得一位科学家给我形容过,江中的沙就像我们人体有血有肉一样。而且沙子对稳定江河的地质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江中的沙子还是水中的营养物。如此重要的自然生命,这些年来就被我们人类的大手一手一手地挖走了。
不过,在澜沧江源头采访时,一位当地人也问过我:我们也要盖房子住呀,就许你们城里人住高楼大厦,我们从江里取点沙子盖房子就不行啦。
问题是,挖也不能乱挖。江河十年行的同行者艾若刚刚从鄱阳湖考察回来,他说南昌一座座大桥下的江里和鄱阳湖上都是挖沙船。从江中挖沙是要有许可证的。那么这么多的挖沙显然不会都有许可证。那么就是违法,为什么这些挖沙的人就敢知法违法呢?
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有因不懂大自然而为的,也有明知而做的。明知会破坏还去做,或说还敢去做的,这就是我们要跟踪调查与记录,并希望影响并制止的了。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599231.JPG
从山里移走的树能栽活吗?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610106.JPG
大江与江边
知道我们江河十年行走金沙江上的水电站,一位网友给我发来这样一篇文章:评估中心赴金沙江下游开展水电环评调研。
文章中说:为深入贯彻吴晓青副部长提出的“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十六字方针,2012年3月5日至10日,评估中心刘薇副主任一行五人对金沙江下游4座水电站环评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考察了处于施工阶段的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前期准备阶段的白鹤滩水电站以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等。了解了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建设阶段环评批复措施落实情况,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前期准备阶段工作和相关科学研究及环评进展情况,并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相关单位就流域水电开发生态保护工作进行了座谈。
根据调研,建设单位在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工作中能够按照“三同时”要求,基本落实了环评文件及批复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
但现场考察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电站装机规模发生变更、向家坝马延坡砂石骨料废水处理系统目前尾渣库淤积严重无法发挥作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尚存采沙和旅游经营等不符合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现象等。针对以上问题,座谈会上调研组提出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应按环评批复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环保措施,并做好蓄水阶段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程序向相关部门履行装机规模变更手续,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应抓紧完成各项专题研究工作等建议。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621684.JPG
向家坝电站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632388.JPG
增加了灌溉作用
这是向家坝电站。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水电基地下游4级开发中的最末一个梯级电站,上距溪洛渡水电站坝址157公里。地质学杨勇称这两座大坝:首尾相连。也就是说要不放过一个水头地,充分利用水资源。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643309.jpg
向家坝坝址位于云南省水富县(右岸)和四川省宜宾县(左岸)的金沙江下游河段上,左右岸分别安装4台80万千瓦机组,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溪洛渡水电站,目前为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电站装机容量640万kW,向家坝加上1386万千瓦的溪洛渡水电站,其总发电量约大于三峡水电站。
百度网上对向家坝的介绍有这样一段:向家坝、溪洛渡电站建成后可以解决三峡最大的心病——泥沙淤积。专家认为,金沙江中游是长江主要产沙区之一,多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达1.7公斤,约为三峡入库沙量的1/2。利用金沙江输沙量高度集中在汛期的特性,合理调度可使大部分入库泥沙淤积在死库容内。而溪洛渡正常蓄水位达600米,死水位高达540米,拦淤泥沙后不影响电站效益。据分析计算,溪洛渡竣工投用后,三峡库区入库含沙量将比此前天然状态减少34%以上。
同行的地质学家并不这样看,他认为向家坝的拦沙功能并不大。而地方政府向三峡公司争取到的1000万亩灌溉功能却是这个大坝能真正为当地人谋利益的作用。
杨勇当年漂流长江时最深的印象是,这里有个直径17米的大旋涡,水流十分湍急。如今建了大坝,这里的水的激情显然是见不到了。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657388.JPG
住在这里风景倒是不错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668575.JPG
在这儿住了两年的孩子
我们在路上停下来采访了这个向家坝的移民村,因修电站公路,村民们已经在这里住了两年了。用他们的话说,这些棚子式的屋子是他们自己建的,也有人一月花200块钱租房住。这样的房子冬天穿暖和点还好说,到了夏天,屋子里的温度让人简直待不下去。中午做的菜,晚上就坏了。
看我想了解他们的现状,打牌的,闲着没事干的人都围了过来。在他们住的棚子外,贴着他们将要分到房子的户型,但5月31日就要搬迁完毕了,到现在新房子到底在哪儿?他们说:不知道。
有人告诉我们,未来补偿房子的原则是:现在有60平方米老房子还可以给你60平方米的新房子。不过老房子赔的钱是600块钱一平米,而新房子是1200块钱一平米。如果要想增加面积,就要花1680一平方米买了。
我问他们有购房协议书吗?他们说有,可是好几家的男女主人一起找楞是没有找到。找了半天,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妇女在家里不费劲地拿了一个塑料夹子,里面有各种文件。但在这个协议书上我找了半天,并没有找到写明他们会搬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搬。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682356.JPG
向家坝水库移民村没活干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693591.JPG
故土难离,为了向家坝电站老人已经搬了两次家了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705747.JPG
什么时候搬,搬到哪儿我们都不知道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719216.JPG
每家的户型贴在了墙上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730622.JPG
绥江县政府统建移民安置房子协议
在村子里转时,我们看到一个小棚子,问了后知道是厕所。这么小的一个厕所,现在供8家使用,农村还多是大家庭,有的家有7、8个人。这样看来,这么一个小厕所,要5、60人天天用。显然,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他们的气是不打一处来的。
墙上贴的两个牌子也进入了我的视线。上面写着单位,工商局。姓名,罗云。显然这是政府部门帮助移民的一个举措。可是老乡们说,谁叫罗云他们完全不知道,更没有见过。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747513.JPG
8家共用的厕所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765122.JPG
挂钩联系单位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776075.JPG
82岁还在为生活操劳的老人
离开这个村子,我们开始了每次江河十年行大巴课堂上都要进行的,大家一起交流每一个人对这一天的感受。
摄影家李红说:知道这里要被淹了,我是来抢救性的拍照,这里原本太美了,没有想到现在的施工这么野蛮。
律师张万成说:农民急需法律帮助。
成都河流研究工会的王亮说:发展与生存,了解了这里移民的情况后,希望知道移民们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自然之友的张伯驹说:江边倾倒施工的废渣,这是违规的,可江边随处可见。水坝连着水坝,不放过一米水头,体现了工程技术人员的理念。但这种施工方式有没有论证,我有兴趣在考察中去发现。
与我们同行的长江委原局长翁立达也认为,现在这种开发,是工程第一,其他都不考虑了。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791716.JPG
与大坝同在的桥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803559.JPG
这里在造船
记者史江涛说:移民,搬家,这么大的事,工期这么短。5月底就要搬了,现在都不知道搬哪儿去,要是蓄水时间表到了,新房子还没有修好,到时怎么办?
记者刘伊曼说:城市搬迁和水库移民差距太大了,赶进度的是水库,农民的家为什么到现在还不给赶赶进度。
记者鲍志恒说:对农民的补偿一笔糊涂帐,到现在给农民看的还是新房子的一张图纸,这种做法在全国都是普遍现象。移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而政府认为不是问题。
记者易蓉蓉则以母亲的视角,发现了一个小孩子坐在高高的铁架子上搭的一块板上做作业。不管旁边多热闹,孩子的头一直没有抬,专心致志地在那写着。
今天我听到一个我关注江河这么多样还没有听过的说法:长江现在是“世界大坝博物馆”。世界十大水电站中,中国占了其中的五个。
接下来,我们还会沿着金沙江行走,用我们手中的镜头把这些“大坝博物馆里展品”真实记录在案。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818153.JPG
要淹的不仅有江边的野花,还有江对面的一座县城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829059.JPG
金沙江水库里,这个企业将与它旁边的田野同在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838763.JPG
因为一个水电站,老城和新城就要这样交替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2-03/1332765849606.JPG
人与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