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河十年行之四——雅砻江

标签:
杂谈 |
昨天早上,我们窗外的景色是大山和大山上的树都银装素裹。今天,就在我写江河信息时,窗外雅砻江的流水声,声声入耳。
我们今天从四川石棉县出发后,一路上大渡河的几个支流都以干涸的河床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的卫星定位仪在20公里的路程里就定位到了大大小小5个电站。栗子坪电站坝址、治勒水电站欢迎你,这样的牌子和干河床里的大砾石不时的闯入我们的眼帘。
栗子坪电站更是已经完全被砾石淤死。两岸山上的树那么郁郁葱葱,河里却没水,河床堆满了足足有几个蓝球般大小的石头。
南桠河水电开发的规模让同行的一位年轻记者感叹:要不是和你们一起出来,我一直以为水电是清洁能源。可是这几天眼看着一段段,一条条的干河,我可知道了河流是怎么死的。
路上我们遇到几位赶集去的彝族老乡,随便和他们聊聊,他们都知道这河干是因为修了水电站。
告别大渡河及其支流,翻过一座不高的山,我们就看到了奔腾而流的雅砻江。看了大半天的干河后,沿着雅砻江走时,让我们一车人都兴奋起来,举着相机、摄像机,把镜头对准了那跳出白色浪花的江水。前些年我见到的大渡河,河里的水也是跳着雪花流的。几年的时间,水电建设就把一条那么大的大江弄成了今天这般模样。
水电站让河流干了的生态问题,是我们“江河十年行”要关注的话题,但今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在锦屏电站一个工地旁拍雅砻江的峡谷峭壁时,一群老乡围过来。一位当地自称是人大主任的老乡对我们说,这里要修那么大的大坝(坝高有300米,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大坝)他们向工程方提出了:修电站我们知道是要截水的,只是希望不要把江里水都给了发电,也给我们当地的人,给我们生存的大山留点水。
我们中有记者问他,水电站的修建对你们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改变吗?一位老乡说:路修了,有了手机。
可是,当我问那位乡人大主任,修电站你们能多些就业机会吗?他却苦笑了。他说:我们找工程建设方的人提出过。可人家说我们的技能不够,不能用我们。他们的工人都是从外面带进来的。
在我们的江河十年行中,现在能知道变化最大的,恐怕就是雅砻江锦屏水电站这片大山和这条大江了。今天山的伟岸,江的激流我们都拍了下来,明年当我们再走近它时,真的不知道我们的镜头中将会是什么样的雅砻江。
今天,我们将会找到江边的一户人家,明天我们还要驱车赶往攀技花,都说二滩电站是我们中国水电开发的典范,我们要去看一看。(作者:汪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