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河十年行云南之十——农村公民社会的建立

标签:
杂谈 |
2011年12月22日冬至,“2011江河十年行”在怒江边福贡县过了一个傈僳族的阔食节。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801877.jpg
怒江边的阔食节的表演即将开始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812956.jpg
小孩子永远是过节最高兴的群体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822924.jpg
烧酒
怒江是开发水电重要还是保留她的原生态重要,已经争论了八年,江边的这种文化习俗的传承还是原汁原味的吗?在渴望发展的今天,怒江人又是如何过自己特有的节日呢?
早晨的怒江十分安静,傈僳族阔食节是以做酒开始的。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833987.jpg
五谷杂粮酿出酒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846752.jpg
酒就是这样箅出来的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867284.jpg
烧水兑酒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878690.jpg
另一小景:看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325174.jpg
傈僳族少女(网上)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文字很不完善,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傈僳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创世纪》、《我们的祖先》等神话、传说,是研究傈僳族远古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其诗歌比较讲究韵律节奏和整齐仗。在一些双关语的诗句中,常巧妙地包含着意境清新的隐喻,这是傈僳族诗歌最突出的特点。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891877.jpg
傈僳小姑娘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903268.jpg
阔食节上的傈僳族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914393.jpg
唱歌中的傈僳族
傈僳族主要从事农业。其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傈僳族能歌善舞,每到收获,结婚。出猎和盖房等时节,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傈僳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光。传统节日有阔什节(过年)、刀杆节、收获节等。傈僳族邮票人物。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926206.jpg
军民共饮交杯酒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937549.jpg
射弩比赛是阔食节上的重要内容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955440.jpg
看爬杆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968877.jpg
上去了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982909.jpg
都挂上了彩包
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345096.jpg
傈僳族图腾(网上)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1995409.jpg
吹的是“滴滴吐”短笛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005737.jpg
对舞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016627.jpg
傈僳族的小伙子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027674.jpg
表演
傈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水稻、荞麦等。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到20世纪50年代为止,傈僳族还保存明显的氏族残余。同一祖先后代所组成的集团莆“初俄”,即氏族。怒江地区傈僳族的氏族名称有虎、熊、猴、蛇、羊、鸡、鸟、鱼、鼠、蜂、荞、竹、菜、麻、柚木、犁、霜、?8种,这些氏族名称同时又是各个氏族图腾崇拜的象征。同一氏族之下,由父亲的2代至4代人所组成的亲族集团称为“体俄”,即家族之意。家族在现实生活中还起一定的作用。由若干不同的氏族和家庭所共同组成的村寨称为“亢”。村寨头人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各家族老人互相推举,称为“搓吾”;由官府委派的头人则称为“实帕”。头人不得世袭,其职责是:对内领导生产,调解纠纷,主持祭祀,对外承头纳贡,摊派夫役,领导血族复仇,缔结盟约等。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039831.jpg
喝酒喽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049471.jpg
表演喝酒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060206.jpg
来宾齐喝酒
在傈僳族的饮宴习俗中,最有趣的莫过于饮“同心酒”了。“同心酒”,亦称“合杯酒”、“双边酒”等。是指2人同捧一筒或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嘴,仰面同饮,使酒同时流进主客双方嘴里的饮酒习俗。饮用同心酒,一般不分男女,亲朋挚友或恋人之间均可进行。过去常用于招待贵客、签约盟誓或结拜兄弟等场合。同心酒象征着团结和友谊。酒席宴中,如果傈僳族同胞邀请你同杯共饮的话,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充满了信任,把你当成了朋友。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400815.jpg
2004年在怒江边拍到的不是用于表演的喝同心酒
像这样真正在喝同心酒的场面要到过节之外的江边去找了。在过节的时候,喝是必不可少的,却少了充满信任意味的喝。怒江成了“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后,当地又增加了一种喝“三江并流”的喝法。就是三个人从一个碗里喝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080456.jpg
喝“三江并流”酒
傈僳族能歌善舞,文化艺术丰富多彩。主要节日有澡塘会、尝新节、阔时节、傈僳年等。每逢节日、播种和收获后,人们都要跳被称为“迷依刮克哦”的自娱性《生产舞》。这个舞蹈据说产生于17
世纪,当时的傈僳人还处于以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时代,舞蹈只能以模拟各种动物为主。
在后来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傈僳人学会了务农,渐渐把模拟动物的原始舞蹈改进成为表现农务的《生产舞》。在圆圈舞蹈中,人们以各种模拟姿态细致地表现人们挖地、种玉米、锄草、收获归仓等内容。而且至今在舞蹈中还保留了一段模拟动物的“打猴子舞”,为舞蹈增添风趣。这个舞蹈没有任何的伴奏与伴唱,完全以舞者全脚掌跺地作舞的声音为舞蹈节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436956.jpg
2004年春节怒江边的澡塘会
2005年春节,绿家园生态游曾参加过在怒江州府六库举办的傈僳族澡塘会。那次更多的表演是各村寨的人来唱歌跳舞。
2011年我们在福贡参加的阔食节,则只有一支表演队伍,所有的项目都有他们来完成。那次来澡塘会的有走了十天山路,翻了几座大山的山民。他们来澡塘会是,是真要的在温泉中洗去一年的污渍,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的。今天沙滩上的外来人,举着相机的人一定超过了当地的人。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表演的同时,也从中看着商业化对文化的冲击。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449362.jpg
2004年怒江边温泉中的洗浴
这次我们最期待的是“沙滩埋情人”。早就听说这一活动是两个年轻人相爱被公开后,为了祝福他们,大家要在沙滩上把这对幸福的年轻人埋起来。这也是2007年江河十年行时,一位傈僳族小伙子对我们说的,这也是他反对在怒江修建水坝的理由之一。
这个傈僳族的小伙子说:我们傈僳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江边,很多文化传统活动都是在江边进行的。要是都成了高山出平湖,我们的“澡塘会”、“沙滩埋情人”还有江边的射弩比赛还能有吗?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101909.jpg
抬进坑里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113987.jpg
也抬进坑里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130206.jpg
埋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143596.jpg
被埋了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157862.jpg
旅游中的沙滩埋“情人”
我在网上看到对“沙滩埋情人”是这样介绍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一带傈僳族青年的传统节日娱乐、求偶活动。每年正月初四、初五左右举行。届时,男女青年们欢聚怒江河畔,歌舞嬉戏。还要在同伴的帮助下,在沙滩上挖出沙坑,将意中人抬入“埋葬”,并装出非常悲伤、痛哭流涕的样子,唱丧歌,跳丧舞。取闹过后,才将意中人拉出。他们认为,通过这一活动,一来表示恋人间感情的真挚与深厚,二来可以将附在意中人身上的“死神”埋掉,使意中人健康长寿。
我们也是在福贡,也是参与傈僳族的“沙滩埋情人”,但显然是变了味的“沙滩埋情人”了。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170643.jpg
回看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184190.jpg
前看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196627.jpg
怒江边
藏族小伙子阿洛在怒江边的石门关问我们:没有文化的怒江还叫怒江吗?
小沙坝移民村的村长何玉荣认为,今天发展起来,富裕起来的小沙坝人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文化我们也有老人舞蹈队嘛。
怒江文化商人茶瑞川说:文化对每个民族都很重要,特别是在我们这些偏远地区,传统文化在怒江沿岸已经改了不少,但大山上还保留得比较完整。在他们生活中文化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心酒、澡塘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凝聚、一种关爱、一种精神。他们自己虽然不能像你们城里人那样写出来,但那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应帮忙保护。现在全世界的趋势都是越传统越好,未来更是这样。文化越老越值钱。越是民族的,越是应该保护。
怒江边的傈僳族年轻人小康说:现在,大家都认为怒江唯一的出路就是去修水电。其实不是。现在整个怒江流域,所有的河流,90%都被政府卖给了水电开发商。对整个中国来说,怒江大电开发了,对国家的贡献大不到哪儿去,不开发对国家的损失也小不到哪儿去。还有最关键的是,现在的开发没有考虑我们这里民族的文化、忽视了这里是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还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最值得骄傲的东西,随着大电的建立,就消失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文化人类学家沈红说,在她的研究中是不会用谁谁没有文化这一说法的。在这位文化人类学家看来,或许人家没有你认为的文化,但是人家有人家自己的文化。文化不是只有在学校里学到的,文化生存于民间,文化与自然相辅相成。
一年一次的“江河十年行”,大巴课堂是一个讨论的平台。在离开怒江去大理的路上,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彭铭刚说:现在人们对城市的公民社会关注的比较多,农村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民主却少有人谈及。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210565.jpg
上房梁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226206.jpg
村里的杀猪
在彭铭刚看来,农民村里人家盖房子,全村人一起上房梁;一起杀年猪,就有很强的公民社会的基础。这些都不像城里人的被异化和消费主义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我们“江河十年行”走过的这六年间,彭铭刚看到的其实都有例子可证明。移民村村民间关系的恶化是显而易见的。突然而来的利益影响着人们间的互惠网络,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而在一个自然的村庄里,没有外界的干扰,文化习俗同心酒,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而这种村民间的互惠互信网络,对农民公民社会的建立是积极的因素。
在彭铭刚这位社会学博士眼里,现代化发展是不应趋同的。文化与发展的矛盾不是文化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也不是经济发展不需要文化。而是没有文化传承了的村庄,丧失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信任。
不知这些,开发水电的人,要向怒江要能源的人想过吗?更不知,握有发展与保护决策权的领导们想没有想过。或说,在他们看来这些重要吗?
这些观点,对我来说,是让怒江慎建坝的认知超越了过去只是有序和参与,而是进入到文化范畴的思考。这无疑是给称我们为伪环保的人又多了些口实。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239299.jpg
金沙江边的新娘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258502.jpg
生活在大理的台湾人
在我们就要结束“2011江河十年行”时,在大理遇到一家台湾人。我们问他们为什么放弃台湾生活跑到大理定居,他们说,喜欢这里的气候,喜欢这儿的文化,喜欢这里不被钱所困,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我们说,你们是不是挣够了钱,所以才到这里过慢生活。他们说:我们有很多朋友还在挣钱,挣得身体出现了很多状况。钱不能让我们过上现在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我们要是早明白这点早就来了。现在台湾到这里来定居的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很多。
在已经走过的六年“江河十年行”中,我一直在问自己,失去自由的江河意味着什么?失去物种、失去原始森林意味着什么?2011年走江河回来后,我给一帮年轻人讲了我认为的环境保护与媒体参与。一位年轻人在微博上写了日本自然摄影大师星野道夫的书里的一句话,我抄了下来,就当“2011年江河十年行”的结尾吧:
(所谓失去物种)就是人类失去记忆着自己历史的图书馆里的一本本藏书,失去解开人类谜团的一把把钥匙。我们现在不能明白,但总有一天,或许就是不远的将来,终会明白失去它们的。
http://222.35.143.90:8088/uploadFiles/2011-12/1325082270768.jpg
阳光下的大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