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2011-12-09 20:36:24)
标签:

杂谈

 
 
[14:00]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在首都图书馆二层报告厅开讲。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5224rVRK.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会议题目: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珠穆朗玛峰与中国江河源
会议时间:2009年10月10日 下午14:00—
会议地点:首都图书馆二层报告厅
主 讲 人:汪永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创办人
    1986年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的创始人之一。
    1999年获中国环境最高奖“地球奖”,随后将所获两万元人民币奖金捐给中华环保基金会,设立了“绿家园教育基金”。
    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委“环境使者”。2001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委“环境保护突出贡献者”。
    专著有《拥抱自然》、《招一只小鸟,在你心里筑个窝》等。
    会议内容:
    汪永晨:没有到珠穆朗玛峰在我心目中珠峰地方是一面白色的,没有其他的颜色没有生命。然而我错了,那里不只是白色,那里生机勃勃,那里有裸露的岩石。绿色汇集绿色,汇集成复杂的森林。那里有哺乳动物,鸟类有200多种,鸟类、爬行动物在被成为实际屋脊地方。刚才那一段是我们汪永晨老师的一段话。
    今天我们跟同王女士他在探望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三江源的一些动人故事。在讲座中我们反复想一句话就是,我们在走珠穆朗玛峰我们的想法是什么?下面我们有请汪永晨老师。
    汪永晨: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年来关注中国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受影响的变化。经常有人问我,你是记者还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我想其实本职工作还是一名记者。我深深的喜欢我自己的工作。每当我看到眼前的壮丽山河变化着,仅仅用记者的身份关注自然还是不够的,还希望唤起更多的人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和自然交朋友。96年我们成立了一个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组织,今年已经3岁了。希望15岁的时候走进一所中学。中国的环保保护这些年来已经在公众中形成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这骨力量支撑我们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也能够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大家知道今年12月份要在丹麦的首都召开全世界的联合国的气象大会。全球气侯变化对全世界来讲,而全球世界现在受全球气侯影响最大的就是南极、北极和我们的青藏高原。为什么呢?还有我们青藏高原受到这些变化产生了一些什么影响?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和全球人类的影响是什么关系?和我们住在江源的人是一种什么关系?我希望通过我拍到这些照片和对这些地方的考察有一个试图的解释。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关注全球气侯变化对自然的影响。我们一起走进珠穆朗玛峰,这张照片是我2001年和2009年拍到的,应该是三张非常漂亮的雪山。珠穆朗玛峰很多人去过大本营,真正爬雪山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去大本营,现在是一个旅游项目。这张照片就是今年2009年的8月份我拍到的,我2001年去的时候,当时是大雾,所以没有看到那么清楚。但是我拍到住在珠峰脚下背水的人。其实2001年珠峰引起了世人的干住,雪线开始上升,冰川开始退化。下面的照片是我在飞机上拍到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我们说法不一的,99他们卫星的测定8850米,8848米。2005年我们中国又再次对珠峰的峰顶进行了GPS的定位,确定8843米。现在很有意思的是虽然它是世界最高峰,并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地方,为什么呢?大家会在网上答案。人类1953年5月29日登上珠峰。这是我今年8月份走上珠峰的路上。非常遗憾,这一路本来应该看到奔腾咆哮的雅鲁藏布江,因为雅鲁藏布江有很多的支流汇集而成的,我们走在雪山和雅鲁藏布江支流的脚下拍到的照片,大多数是这种黄黄的。这种弯弯曲曲的小路翻过之后,我们还是看到远远的这种雪山。可是2001年5月份的时候,我走向珠峰的时候,像这样的琥珀,这样的溪水是随处可见的。也可以作为广播记者我录下来冰川流下喝水的声音。今年2008年8月份不是枯水的季节。但是我拍到的照片却是一片黄色。这是珠峰气象站,现在已经在这种裸露的山脉中,我们远远看到的珠穆朗玛峰前面,因为这种退化,我们可以说一下,我们世界上最高的寺庙(绒布寺),一个是在里面拍到的,一个是希望在外面拍的。2005年5月份珠峰的大本营在绒布寺周边,但是珠峰大本营向前推进了3公里,意味着雪峰推进。我们在8月份赶上了大学雪。
    我刚才说过,我们最受影响的珠穆朗玛峰或者说青藏高原退缩的程度是什么?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一些什么影响?应该说,现在还是很难看到学术的考察和信息的公布。我们非常希望在今年的哥本哈根的会议上,我们中国青藏高原受到气侯的影响有机会公布。这两张照片大家不陌生,我们知道在珠穆朗玛峰附近有8个8000米以上的雪山,其中有一座很著名(西夏帮马),整个雪山在雪的覆盖中,但是今年我拍到的,我们可以看到雪线上升,我们会讲为什么雪线上升,我们为什么如此担心?
    这是住在珠峰下面的老百姓,我们说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宗教信仰是迷信,但是这些老乡们用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野生动物的神圣化,来保护着他们的家乡,保护着我们的江源。这是生活在珠峰的孩子,也许有人说他们没有我们城里的孩子这样吃肯德基,打游戏机,但是他们依然是快乐的。所以在珠峰的时候我常常问自己,他们这样的生活算是幸福吗?
    这是生活在珠峰的野生动物,曾经有很多人认为:包括我自己也觉得那是生命的禁区因为已经是海拔5000米了,在这里生活着很多的野生动物。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生命力之旺盛,它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所以他们身上的皮毛引起我们的吸引。我们看到藏羚羊,这种公的羚羊身上的皮毛受到非常大的威胁。我们第一次2001年去珠峰大本营的时候,这次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我们可以看到,这张是当地的人给我的,但是这种野牦牛是金色的,我们看到这种盘羊,看到是这种(猎孙),他们的家族传宗接代。这是喜马拉雅山的植物。我们看到很多的雪山退化,但是并没有影响这些植物顽强的在青藏高原上生存。我在1998年曾经到长江的源头,当时我回来以后采访过一个冰川研究所的科学家,他告诉我,他们在我们的青藏高原上他们管这个地方叫冻土,在这个上面依然有一些植物,我们去海拔高的地方,大家知道要吃红景天,在那儿可以看到这么漂亮的红景天。我们在高原的时候自己野炊,这种野葱,如果配上当地人养的羊肉,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的野趣。这就是高原的生命,这是青藏高原被称为第三级,引起人们关注的,在这样高海拔的地方,为什么这样旺盛的生命力的原由。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52301Hv6.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我们唯一遗憾的是真正科学家在那儿的研究,力度还是需要加大的。在青藏高原我也觉得很受感动的,或者是很感慨的,就是它的宗教与科学,在同时护卫着这座大山,这座雪山。我们这次路上看到了太阳能的板,太阳能在2001年去的时候是可以接受的。我曾经去的时候,一起去阿里,野兽,西藏厅的处长卓玛。因为大家住得很分散,海拔非常高,所以太阳能在那儿的应用非常大的。
    这就是青藏高原的人他们对待太阳,对待大自然的心情,我想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所以我们的珠峰我们的青藏高原现在不是有全球的影响变化,本来还是生机盎然的。太阳能在整个青藏高原的使用率非常高的,他们一个小小的太阳能可能不到一千块钱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看电视、打磨等。我们国家的能源功能也免费藏族人民提供这些设备。我们在青藏高原还有一个慷慨。我们长江下游的鱼受到了污染,鱼量减少。
    中国特有的长江里面的淡水,这次考察之后,地理在文章中采访专家说,长江的育苗减少了7%,但是在江源真不一样。在江源我们眼看着(额立湖)出水的河道里面。我们藏族人不打鱼,当然我们不说反对打鱼。但是藏族不打鱼,我曾经采访过一个活佛,他的回答让我没有想到,但是他们吃牛肉和羊肉。他们说羊和牛这么大也是一个生命,鱼这么小也是一个生命,他们尽量减少这个扼杀生命。去年6月份他们的僧人光着脚。那个地方虽然是6、7月份我们都是穿羽绒服的,他们说不是我们只是6、7月份穿,如果我们鞋子太硬就会伤害生灵。这就是他们对自然的理解。我想我们汉族人可能做不到这些,我想和自然和谐相处,其实我们自己可以得到很多的快乐。我们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生物地理区域。到目前为止,保护的各种高等植物还都是非常健康的在成长。我们可以想象,我们的家园旁边如果是小鸟,野花到处飘香和我们现在城市里面连一条干净的河流都没有。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54776Jj7.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547886Hc.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5480HF36.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54814o11.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6158X340.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我一直想做一个调查,你们家乡的河和现在的河水一样的,请你举手?可是寥寥无几。我想在座的各位你们心里一定在想,家乡的河和小的时候不一样了。我想接着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不一样了?我们希望他一样吗?如果你们有机会去青藏高原,你们会发现,那里大的环境还是原生态的。有人说如果你在我们的Google等各种网站上查一些,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一定会看到很多介绍,水资源之丰富。我们在青藏高原水能蕴藏量是多少千万,如果你想了解江源是不是在僵化,影响到我们的生态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这样的文字却很少很少,我想和我们家乡生活中的那些小河被污染同出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过去以为江河只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忽视了江河不仅仅是只为我们人类,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动物。还有植物,还有很多的生灵。正是因为我们整个人类缺乏对生态对自然的认识,或者认知,我们的喜马拉雅山面临的是,本来青藏高原有3万条冰川,可是现在很多的冰川都在退化中,有人说未来30年喜马拉雅山消失80%,我们亚洲重要水资源的发源地,生态的影响根源跟喜马拉雅山是有关的。我们曾经采访过我们国家的冰川学家(陈国栋),我们青藏高原一两度的变化,可能对世界上有三到四度的影响。青藏高原目前的这种,从开始放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雪线上升是非常迅速的。也有人说,像我刚才说的,青藏高原是世界气侯变化的情履表。
    我在1998年从长江源回来以后,采访过中科院的院士,我们国家气象局的局长,他说你没有带回来一瓶回来吗?他说你应该带回来一瓶水回来。很多发言的专家他们发言的时候,他们大量讲了江源的变化。可是当我一个记者放我在江源拍的照片,他们都来找我拷照片,因为他们都没有去过。各种原因,经费等原因。但是我们真正研究那个地方的力度是很不够的。(秦大河)在媒体上青藏高原是受亲后变化最严重之一,也是影响亚洲国家的生存发展。
    我刚才说了,冰川熔化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专家告诉我们,冰川的熔化,河流水量的减少可以影响10亿亚洲人口的生活。因为我们的青藏高原上有六条亚洲跨国际的大河发源地,这些大河的减少会给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我们在江源的时候,我在一会儿会放一些照片,是有关于冻土松化的一些照片。这是联合国气侯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他们今年5月份发布的按照目前的增温率,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整个喜马拉雅山整个冰川将在30年内消失在即。当然我觉得这些数据应该需要很多的考察来支撑的,但是我认为目前的考察是不够的。秦大河提出来全球气侯变化在很多国家都要面对的现实面前,不是靠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科学家,一个区域的科学家能独立解决的。所以我说在今年的哥本哈根的会议上,我们希望我们的考察能够让世界更多的人,更多的科学家来关注。秦大河认为最近50年的气侯变温主要是工业革命以后的发达国家影响的。
    其实昨天看到一条消息,我们一直认为水电是清洁能源,因为它不像火电,像我们的汽车在路上跑。我们大多人感受到汽车的尾气,给我们北京天空带来的色彩的变化,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水电,我们的三峡,昨天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三峡的库区产生的甲烷是非常严重的。其实温室气体有很大的成份是甲烷,因为在水淹的植物,包括这些建筑物在水里面污染水,使水散发出的气体就是一种污染,整个散布出来的有毒的气体,被我们称为甲烷。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是随着我们不断的进步才慢慢的有所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过去在50年代的时候,马达轰鸣,烟囱醴陵就是这些,但是现在我们认为就是噪音的污染。水电产生的甲烷,有科学家说在新一个水库形成散发出的甲烷气体实际上比火电的电场高出几倍。这些都是随着我们人类的进步,逐渐认识到的。像青藏高原这么敏感的地区,在这样变化会影响到世界的地区,引起世人的关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刚才说雪线的退缩有很大的影响,就是蓄水,水量的减少。当然现在有人说,因为这几年的雪线的退缩,造成现在的湖泊慢慢的水比以前更多。可是我们在江源在青藏高原发现它的蒸发量还是比较大。所以没有看到它的湖泊有所增加,我们看到干涸的湖泊越来越多。就像北京的沙尘暴,有很多的科学家提出来,很难从内蒙吹到北京来的,它有一定的重量。甚至有人说影响到韩国,影响到日本等,甚至有人说飞到了旧金山。影响北京最大的就是那些尘,就是干旱的湖泊,湖泊下面底都是尘而不是沙。所以青藏高原的湖泊的干涸对我们起到很大的作用。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63520CXy.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6481ri6y.pn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青藏高原是今年8月份我去的,回来以后很感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在我8年期间往前推进了3公里。今年的6月份和7月份我还去了一趟黄河长江的源头。长江的源头现在的正源是沱沱河,真正的发源叫(将如弟冰川)外面有一本绿镜头,这本书是捐给怒江小学的阅览室。我们随行的科学家认为它已经面目全非了。今年我用了12小时在5700米的高原上寻找冰川,我又用了16个小时从上午10点走到夜里两点寻找冰川。但是我都没有拍到,非常遗憾。我们的科学家杨勇我们从6月17号出发,到现在他还在我们中国的五大沙地里进行他的考察。他希望这些沙地的变化引起更多的决策者的重视。因为这确实是整个全球气候变化所产生影响非常剧烈的一个地区。前面手举最高的男士就是杨勇。我们在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国水塔的地方,先到了黄河,看到野生乐园,这是乐尔盖。这是今年6月份拍到的野草,我们都知道在昆明有一个世博会,当地的记者告诉我们你们应该采访英国和荷兰。我采访之后我得到的信息是他们的小花园被装点的那么漂亮,高山杜鹃,是19世纪从我们云南的香格里拉带回去的。可是我从世博会采访完之后,我知道英国和荷兰他们都是鲜花出国的大国,他们驯化了这些野草,为他们国家赚取外汇,提高他们人民生活水平的产值。可是在我们的香格里拉我看到的是大量被砍伐的树根。我非常遗憾,我们也许不应该去砍伐,或者是采摘这种大面积的江源的植物,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像英国,或者现在以色列,我们的年降水量在很多地方比以色列不少,但是以色列是粮食产值大国,我们的这些野草能不能驯化。我们今天在座的人,在网上看到我们信息人,像这样的人和自然的相处,不是简简单单的利用它。而是我们研究它以后,我们却科学的可持续的去开发。
    我刚才说在江源,这两年藏牛羊是增加的,这跟我们社会的进步有关系的。这是藏族的老乡,这是藏野驴生活在一起。这就是扎铃湖里的鱼。这是中国的地理国家标志,黄河是从这里发源。跟长江的源头不一样,这是湿地,是这样渗透。我在江源的时候杨勇也再告诉我们,江源的湿地也在变化着。它的经度、纬度有2米的变化。我们在江源的源头拍到的仍然是清澈水和色彩斑斓的晚霞。在那儿我问了我自己一个问题,我想在这儿问问大家,为什么没有人的地方大自然这么漂亮?而有了人的地方大自然就变了,为什么这些漂亮的地方被我们认为是穷,而被我们认为富有的地方,生活的家园水是脏的,空气是污染的,这是为什么?不知道在座的谁能给我一个答案。这是江源的孩子,他们的脸被晒红了,但是他们的眼睛里面是纯净的。一道彩虹正好打到黄河源头的小学,他们幸福吗?他们贫穷吗?刚才我放的应该是目前江源一部分的现状。但是在我们今天的江源我们还会看到,湖泊的水线的退缩,沙丘的升起,以及我们人类对这个变化做出的贡献。
    这个湖大家都知道叫(额另湖),它的水线再明显的退缩着。这也是黄河源头,那个地方原来是黄河第一桥,现在在黄河上面修了几座桥,所以它不能叫黄河第一桥。但是2007年的8月份,我拍到玛多大桥下面的照片。这种变化到底是常态还是非常态?我在寻找答案。更希望寻找答案的是黄河的源头有很多的地方被称作星星海。我们在地图上有一个星宿海。这些孩子是王母娘娘的梳妆镜掉到下面,可是今年在星星海牌子的附近,我拍到的,不知道可不可以说是最后一滴“眼睛”。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一个工程叫做“南水北调”这西线要用作的水库,库容解决调水的续载。我们在那儿的时候,得知道像这么大的一个库区,要蓄满,在目前全球变化江源水很少的情况下,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同时这样的蓄满的水库它的付质层会有多少?动物的粪便都会在未来的库区里面。水里面的寄生虫的传播,对将来蓄水的卫生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所以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认知真的需要一个过程。在今年的3月份我们绿家园志愿者到湖口去种树。他们上面的水电站防水,让湖水瀑布一直到3月份,突然来的水量冬天来的时候把整个旅游设施损害,将来如果西线调水,每年到春天的化冰以后的水量向下奔腾咆哮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状况?是未知数。在这些没有解决的时候,我们要匆匆西线上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是很多科学家深深担忧的问题。
    在两大湖面临自然环境的考验或者挑战,主要有这样几个:
    一个是湖边的草场退化。
    二湖岸的退化明显,成群的独立湖泊在增加。
    三鼠海还在蔓延。
    我们可以看一下07年和和08年(讹陵湖)的变化。要把(卡日去)定为黄河的源头,长江的源头从沱沱河现在发现是半区,一条河流是以它的长度和水量来确定的。我们这次杨勇的考察把沱沱河延伸了20公里,所以最后定为长江的源头,我想还是一个争论的问题。今年的中国国家地理上面第几期专门有一级讲我们三条大河源头的争论,长江、黄河等的源头争论。
    我们在江源看到了很多人为的破坏,我们知道青藏铁路修了以后,可能进西藏的人更多了。我们这些年来长江、黄河、青藏高原的退化是由于我们过渡的放牧,我们解决的办法就是把这些牲畜圈养起来。他们告诉我们,他们的羊再踩也不会破坏到这种程度。就是因为开矿,现在一些国际上的大公司,加拿大的一个公司打着旅游的旗号到那儿开采金矿,这种开采是挖掘机开采的。并不是我们的这些资源开发,应该是有序可持续的开发,但是现在江源不是这样。所以副县长非常担心,他希望我们把这些建议带给我们的决策者。
    像这个地方叫玛多,因为缺水整个县城搬到新的地方,我去年做节目的时候,这个地方是我住过这么多旅馆,早上不提供洗脸水的地方。我们黄河源头,刚才看到的漂亮风景。可是到下面第一县住的时候,却没有洗脸水。这个县城已经废气在这儿了。新的县城,我们在那儿的时候,满街跑的就是卖水的车,一车水是五毛钱。所以气侯变化对我们江源的影响是最大的威胁。这是源头长江和黄河的分界线,我的两只手一只是长江,一个是黄河。我们有这么多的如此之大的大江发源在这么一个高院上,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罕见的。可是我们怎么样留住,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真的是一个挑战。两条大河旁边可以看到沙丘的起来。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6777IB1U.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14:51]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黄河、长江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73169pwZ.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7318Qt73.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73202e48.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7322eiUz.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这干涸的河是长江和蓝长江的分界,这不完全是水没有。在枯水的季节是这样,在丰水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水。我们可以走到长江和蓝长江的分界。它滋养着我们人类和其他万物的生命。其实在这种的考察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我也在问自己,我们中国现在这种,特别是长江源有好几种说法。我1998年在长江源头的时候,跟我们随队考察的科学家,说我们现在长江源是300多条冰川,可是我在网上看是有700条冰川。我们这次随行的科学家说是700条,到底是300还是700,这些数字真的是那么重要吗?因为它让我们知道这种江源的水量的分布和水量的蓄积,和水量的可持续使用,可是现在就是还有这么多的不确定。如果关注环境的人就会知道,现在无论是奥巴马等都在讨论气侯变化,在政治家、经济家环保专家面对全球气侯变化的时候,还是靠着杨勇这样的人独立考察。这是我刚才说的,98年我拍到的长江姜古冰川的照片,非常漂亮。可是今年我们走到的江源所在地,几乎都是这样的。
    我不能说可能长江就成这样了,因为它还有不同的季节,还有风水和护水的变化。但是我记住的是2009年7月的长江,我想这样的记录需要我们一起来做,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母亲河的未来。我刚才说到长江三大源的两条。一个是沱沱河,有一个(荡群),它是一直流到上海的群名岛才流入到大海。还有一些内流河,是滋养着长江那三条大河的,像聂恰、口前曲、莫曲、当曲、旦曲、牙曲等。我们今年拍到的是以一名记者拍到的。我刚才把他的名字写给了组织这次讲座的人,我希望他回来之后以一个科学家的视角,以一个科学家的分析来告诉大家他2009年对江源的考察。
    这是长江一级河流的照片,这是河边长出的沙漠。这是江里长出了灌木,灌木都长出来了,可想是一个季节性的缺水吗?
    这是江源的黑毛虫,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现他的江敌。老鼠吃掉了草第二年还可以长,而这些黑毛虫吃掉了草第二年就不会长了。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7579kYn3.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7580IdNE.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7876XzDo.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7878zJqQ.pn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虽然现在的冰川地区的变化比任何其他的地方更严重,短期内增加几条大河的水量。我们唱起来看威胁亚洲水资源的安全,一旦土地遭到危害,地面吸收的太阳的辐射会减少,青藏高原热源减弱会引起亚洲夏季风强度变化,造成北方干旱。当然秦大河说气侯变化使季节变长,有利于冬小麦的负指数的增高。还延长了旅游的时间。我去年在江源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他们对这个气侯变暖有他们的认识。他们说过去冬天穿得非常厚的大皮袄,现在不用了,没有那么冷了。当然从整体来说,全球气侯变暖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观察。其实我刚才放了很多的照片,我自己个人的感觉是全球气侯变化对江源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的呼吁。有一个数字不知道大家,我们现在在国际上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的时候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碳排放,很多人认为我们除了美国以外是最大的碳排放的国家。但是碳排放对于我们来说这么高的比率。我觉得还有一点要引起士人关注的,出过国的人我们大家都会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现在中国人指责我们砍伐了热带雨林的树,可是我们砍伐这些树制造成家居出口美国,出国欧洲。我们现在有20%的碳排放,我们数量是用于出口的产品。所以说我们世界加工厂的现状使得我们碳排放这么高。
    这样的碳排放的承担难道全都算到我们中国人的头上吗?当然这是政治家要在哥本哈根要谈判的。这些照片,比如说像这样的挖沙,如果你们出去旅游很多漂亮的河边堆着很多的沙子。我曾经问他们,就你们城里人要住高楼盖房子,我们也要盖房子。杨勇站在聂恰河的旁边,这是它们的童年时代。但是一个大河的童年时代在我们的扼杀下会有什么影响?我们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水有三个连续性。水流的连续性,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它的生命。还有就是生物多样性的连续性,包括江里面的各种鱼虾,水生生物。再有就是泥沙的连续性。泥沙携带江河里面的营养,如果它的骨折都被挖了,对它是毁灭性的。但是我们需要发展,我们也需要沙子。我们在提问的环节会讨论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村村通公路,现在是国家把我们的方便带到每一个中国人。有人说要想富先修路,可是像这样的江源地区为了村村通公路要毁灭的大自然的原生态,那个村子可能就有三五户人家。所以我们拍到的是已经被破坏的江源的实地。我们人类现在面临一个难解的题,高峡出平湖。我们现在确实需要能源,如果没有能源我们今年怎么会座在这儿,可是水电在江源的一个大威胁是什么?有半年是要封冻的,半年发挥作用。半年封冻的时候靠什么电呢?还是要靠火电。我们买东西也有一个性价比,这样的高山出平湖,在江源是否合适呢?也许在座的人你们可能水电站离你们很远,至于是不是在江源做水电站不是我们要考虑的。可是有一点是我们可以做的,我们再去开发多少电,也不够我们中国的浪费。我们中国一个GDP的浪费是发达国家的5倍。我们楼上两个人的用水量是30吨,我不能说我非常节约,我觉得水可以重复利用的。我们的电源我们过去说中国地大物博,我们现在知道我们的资源是有限制。这个地球的资源是能够满足我们的温饱,但是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我放这个照片的时候,不是要求大家制约这个水电站,是告诉大家要节约我们的每一度电。
    这是在江源废气的煤矿。我们在江源的时候他们的书记让我们追着测试他们的水,他说他们那儿喝的水会胀肚。杨勇告诉我说,这些煤矿开发之后有可能会造成身体健康的影响。我们看到这些废气的矿在江源不只一个,而且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会有更多的矿。今天我的短信上就说青藏发现了最大的金矿,我们当然高兴这些金矿的发现。但是我们会考虑这些金矿的开采对我们后代的影响,不是我们可以忽略的。我们看到的这条河布满了垃圾,因为这些人原来生活在草原上,是散放的生蓄。但是他们的垃圾处理都没有解决,所以在江源这么漂亮的地方看到河流污染的现状,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曾经有一个潞江边的人给我们提意见说,这么多的垃圾堆在旁边,能帮我们解决吗?像江源下面一个一个的土坎就是老鼠,是一个洞一个洞筑成以后就塌了,可是生活在江源的人他们的笑脸依然是灿烂的。
    这是索南达杰的照片,我们在他当年的办公室里面住了一夜。应该说那个地方叫索加,青藏高原我们比较熟悉的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还有一种特别熟悉的雪豹,这种动物非常稀少。一个僧人告诉我们,一个刚刚死了没有多久的雪豹的头被一只狗叼了回来。所以你们要记住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叫索加。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保护那些地方的野生动物。这些僧人在我们去了以后,这个小僧人今年之内看到过两次活的雪豹,他讲着讲着的时候突然一个摩托车来了,他就走了。他走了之后,别人告诉我们,是因为这个地方缺水,请他念经求水。我们当时看到过过去,或者解放前我们的一些地方缺水大家要做一些宗教仪式来求水。没有想到2009年我们在长江源头的时候碰到了要靠僧人去求水这样的故事。
    这就是去索加的路,我们中国有一个著名的作者他在他的作品里面描绘了山水和峡谷之间的美景。我们非常想去,可是我们最后没有找到,当然需要做船还需要水陆的寻找,我们是开车。但是我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拍到了很多的沙石的滑坡,还有大的挖掘机的修建。
    当年江源的保护区有很多的投入,在所加乡的时候的气象站有三个站,还有生物多样性的站居一身的考察观测点,150万的观测仪器,可是没有人去,连会操作电脑的人都没有。在我们城里人都在找工作,都在想怎么样发展自己,贡献社会的时候。在三江源有6个观测站,有3个都在闲置着。一闲置就是6年,所以今年不知道在座的年轻人,包括以后我们在网上看到这条消息的年轻人,是不是有情趣有愿望去江源把这台电脑启用,把这个观测站应该记录的数据记录下来。那个地方真的是非常神奇,非常有科学价值。非常希望有年轻人的参与。你看墙上挂的牌子是他们的工作制度,他们订了非常完善的制度,但是没有人。
    接下来的照片是我真正走到了,我刚才说的花12个小时16个小时寻找的冰川,我们可以看到沱沱河的变化,这是上面是我1998年拍到的,最下面的一张没有写日期,这其实是2008年去年拍到的。这是今年拍到的,去年我拍到的时候真的是没有水。非常焦急,我说我们的沱沱河原来有一江水的时候,怎么是这样的呢。可是有一点遗憾的是他们把这个地方只做观测不做对比。他们没有一个数据说明这些年的变化,他们只是记下来。我想这种变化的追踪,我们对整个江源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们07年去拍到的,当时住在当地的老乡告诉我们说,原来这个水是在这个山坡,但是去年就成了这样。这是青藏铁路经过的地方,他不让拍照,我们远远的偷拍了一张。
    这是再见格拉丹雪山,我们在后面看到雪山的帽子,都是剩了一个小头了。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9137hghG.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9140x67M.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9144KRKV.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江源的冰川在溶化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9772z3LZ.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97798Yyt.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湿地与江河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9789Me1s.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森林湿地养育着的大河、瀑布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59796qMyz.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阿根廷的冰川

我在1998年去的时候都是满的雪山,但是今年去的时候就是一个雪帽子。这个江源也有一些小的湖泊,非常漂亮。可是我们当时上到哪儿,我花了12个小时,爬上爬下。江源它的那种气侯,隔一会儿就下冰雹,而且是在带风中的冰咆,我回来的时候脸都像烤焦了一样。虽然去江源很艰难,但是看到一些平川还是让人非常兴奋的。这是杨勇他们走到的(嘎恰迪如),这是我们原来发现最长的长江,比原来延长了20公里。
    长江是在冰川的怀抱中孕育,也是在冰川的怀抱中成长。但是也是在冰川的消失消失。这是我们目前的情况。杨勇是一个人,我们这次从成都出发,只有他一个科学家,我们是一帮子记者还有一些志愿者跟他。他现在还在跟他继续走的只有4个人,可是他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我觉得真的有更多的人,有科学家能够献身这样的考察。我们在这个江源考察的时候,用杨勇的话就是命系“猴爬杆”。我做车的一会儿要冲水,一会儿要被太阳紫外线的沙滩上行走,我坐在里面就看到前面有火苗来,我们就逃出来。我们是四个轮子驱动的,最后还有一个轮子驱动。所以杨勇非常感慨说,这么重要的考察就靠我们这几个虾兵蟹将,离哥本哈根气侯大会召开还有这么的距离,希望更多的科学家去献身考察。这就是我们在水汤的河里面,大家抗着绳子等工具去救这个车。实际上江源的草原还是非常漂亮的,这就是去往长江江源的路上。
    这就是索南达杰的书记,他没有相机。我们那天拍黑顶鹤,那个时候冰咆就砸下来。我们每天都在用着相机,可是我们在这个地方发现他们连一台小小的相机都没有。这就是在江源的采访。有人说我们手上还有一半的森林,有数千江河湖泊和山川,我们有走出困境的办法,我们有力量改变。但是另一个说法,这是中国新闻网今年8月份的,我们水能开发的重点,西移藏青滇可能成为重点。所以我们要加大开发力度,我不知道这两句话折中一下,我们应该怎么样面对我们的自然。
    最后一点时间,我想给大家放一下,我今年3、4月份去亚马逊,我们这次也去了阿根廷的冰川,它也受全球气侯的影响。但是我拍到的照片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他们的城市、森林,有人说亚马逊每天以一个足球场的大小来消失它的森林。但是住在亚马逊边的人他们对森林的在意,使得他们还有这样的湿地,这样的植物,这样的支流。我们在飞机上,租了一辆小飞机在空中拍摄亚马逊,看到是这样的森林密布中的像一条一条丝带的亚马逊。我们拍到这种湿地绿绿的,江河的森林。大家都知道水葫芦是我们现在的一大头疼,说它是外来物种入侵,可是在亚马逊水葫芦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有树的地方就没有开着这种花。跟我们随行的科学家(徐枫详)说是我们的水脏了不要怪水葫芦。这是亚马逊旁边的树、根、叶、花的照片。如果你在亚马逊买一个江源,你要一样负担和湿地的保护。在亚马逊有法律,开采森林是要经过国家允许的。包括老百姓的新柴用民,都有法律严格的保护。
    所以他们才有这样的植物,这样的花,这样的动物,这样的鸟。这个叫金刚鹦鹉,这个叫蓝鹦鹉,就在亚马逊边人的家里飞来飞去,就在他们的身边,为什么亚马逊河边的人能够和野生动物这样和谐的相处?这是亚马逊的瀑布,我们现在全球气侯变化影响之下,我们的黄果树瀑布,我们广西的天瀑布,我们去这些地方的时候都要问问,还有水吗?可是在亚马逊这样的瀑布依然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每年靠旅游赚取大量的外汇。
    全世界由我们长江的(白鲫豚)我们从97年一直关注它,关注到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导游告诉我们很难,现在不是季节,可是我们上船了20分钟,这个小顿就跳出来了水面。亚马逊是有两种颜色,几分钟之后就跳出来粉色,我们的没有办法拍摄出来。用当地的话说他们的豚是成千上万,可是我们的白鲫豚在哪儿,这些鸟,这些小动物就生存在他们的身边。这是他们的大嘴鸟,这是蓝鹦鹉。如果你们要去巴西的亚马逊边,你们一定会看到这些鸟,没有人看不到,因为太容易了。这是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原。我们有两名作者争论荒原和荒漠有什么区别?它的降雨量和我们的鄂尔多斯的降雨量是一样的,年降雨量是300米。他说那个地方叫荒原,因为每一寸土植被覆盖着。这是清清的阿根廷湖,这是阿根廷的冰川,当然我不是以一个科学家来展示这些图片,我是一名记者,一个关注环境的志愿者把我拍到的画面,在长江源我在1998年拍到漂亮的冰川,今年没有拍到。但是在阿根廷也是环境退化的情况下也能拍到,我没有做深入的考察,这是为什么?我只是提醒大家,在我们冰川江源退化的今天,世界上同样受全球气侯变化的阿根廷还有这样的漂亮的冰川供我们欣赏,旅游。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是什么?
    最后我想放一点旅游产品,这是我在阿根廷和巴西拍到的,他们所有的旅游地方卖这种大嘴鸟的雕塑,我们看到这是环境教育的课堂。我们带回来大嘴鸟的禀帖,鱼鳞的装饰等这是他们亚马逊河畔的旅馆,这个旅馆门上放着亚马逊特有的动物植物,这个兵官的椅子是用亚马逊动物的花纹制作的,他们的洗水池是一个水鸟,他们的垃圾筒是一个瘦的花纹。让你随时感受到你走进的这一片自然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的生态游呢?只是我们到那里丢满了垃圾,卖得是差不多的产品。我们在座的企业家去寻找这些产品的开发,如果你开发这样一片山、一片水相关的旅游产品。让人们带回家,可以重温,可以记忆当地的生态和环境吗?
    我还有20多分钟的提问时间,这是锵锵三人行讲的讲座:http://news.ifeng.com/opinion/phjd/qqsrx/200908/0806_6443_1287495.s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qnytixcJLc/(视频网址)这是我在青藏高原采访之后写的28篇文章,http://www.greensos.cn/ljy/html/dysj/list/
这是我们的网站和E-mail,www.greensos.cn www.nujiang.ngo.cn wangyc54@gmail.com希望大家访问。我们下面开始我们的提问环节。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607644jKc.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60844esqA.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http://blog.bjnews.com.cn/attachment/200910/10/16482_1255161147VJ50.jpg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TITLE="10月10日 京报讲堂 汪永晨《再走珠穆朗玛峰——全球气候变化对江源的影响》" />

我还有20多分钟的提问时间,这是锵锵三人行讲的讲座,这是我在青藏高原采访之后写的28篇文章,这是我们的网站和E-mail,希望大家访问。我们下面开始我们的提问环节。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行互动环节,大家可以共享一下你的想法和建议。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我们可以简单说一下。
    提问1:你们把相机给那个老头了?
    汪永晨:不是老头,他有30、40岁左右。
    提问1:可是他到哪里去洗照片呢。
    汪永晨:他所在地有电脑。他们当地的人会经常出来开会,所以他们跟外面还是有一些联系的。
    主持人:其他的观众有没有什么问题呢?
    提问2:我想问你汪老师的问题,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地方,在江源出现很多干涸的地方?这是怎么解释呢?
    汪永晨:冰肯定要化成水,在局部有这种水量的增加现象。因为冰川是一个水的蓄积,其实南极北极都是淡水资源的储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冰川也一样是这样。所以这种退缩的加速,短时期内可以让一些水量增加。但是我这次采访中,我得知,我们现在的全球气候变暖,它的蒸发量是非常大。地下水位是下降的。因为现在地下水位,特别是中国的大城市,我们开采地下水位,我们江源的地下水位也是下降非常严重。所以我们看到整个的江河是干枯的。曾经有人有数据说明黄河的两条湖是有增加的。但是整个全球气侯变暖使这种干涸的河床是越来越多的。
    提问3:因为全球环境的变暖,导致水在变化中气态水含量可能会越来越高,导致解释固态的水没有了,其实这些水在天上漂?而且水蒸气造成全球环境变暖之一。
    汪永晨:在江源基本上干燥很难有这种气体的。但是我曾经听一个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去三峡考察,我们原来在三峡修之前没有想到的一个问题,因为水温升高,峡谷降低,我们原来看到神韵峰,现在平视都能看到。它形成的雾气,使得每天早上那个雾散不出去。所以三峡开通以后,航运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中小的船受这些气体的水雾的影响。但是我自己在三峡采访的时候,问过一些大型船的运输,他们认为影响不是很大。现在雾的加大,确实在江南是一个问题。
    提问3:非常高兴能看到您这样有责任心的记者,因为以前我们参观三峡的时候,说中华群很聪明,可以跟着船只通过他的几级船闸,通过自己的迁徙的过程,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可能,我希望像您这样有责任心的记者能够参与进来。
    汪永晨:我应挺想在这儿说一下,水电站对鱼的影响,你看我们现在,我们最近呼吁的,我们修三峡的时候,我刚才说的长江是青草鲢鱼的鱼苗减少了,但是在上游还有三种鱼,这三种鱼是我们特有的鱼。当时就划了一个自然保护区。而且长江鱼的产卵都是一团一团的,要靠一定的水温的急流才能击下来。原来要求18度的水温,但是水库的水和天然的水的水度是不一样的。这样一团团的鱼卵冲不下来,他们修的时候,在赤水河的时候建立了一个国家保护区。我们有身份的人说不就是三条鱼嘛,这不是我们市场上卖的鱼,这种鱼是我们长江的物种,每一种物种是食物链,缺少了这种物种,你对食物链的影响是什么?也许我们今天不知道,可是在我们知道时候,它已经没有了。在重庆小南海的地方修一个水电站,他们说水电站挪一挪,我们说鱼说挪能挪吗?那是是它们的习性,我们在十一以前呼吁这点,因为不仅是一种形态,它也是我们的命运,如果长江的鱼面临这样的命运,你说我们整个人类的发源,我们的人类又能怎么样?
    我们不能说繁殖成功了就忽视野生的繁殖。我们去美国考察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些野生动物的动物,我回来问我们的小孩说,你们知道老虎生活在什么样的林子里?有一个小孩去过100多次,但是他不知道它住在什么样的林子里。就像我们人类一样,我们要建立一个温馨的小家,我们家里不仅是生活的这些人,我们要保护动物,但是我们把动物的家园都破坏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所以中华群就是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繁殖成功了,我们刚才说的(白蓟豚)面临的严重问题,它的眼睛已经看不太清。它是一种哺乳动物,它怎么喂奶呢?它的肚子下面有一个乳列,然后小的白蓟豚就可以准确的喝到。原来它们是靠眼睛,现在是靠声纳系统让它们重复。现在我们的污染让他们的眼睛失去了功能。我在长江上这样一分钟的数,数不过来有多少船,还有造沙的。我们看到很多撞损的白蓟豚。
    还有一个就是鱼的减少,它们食物的减少。我们找一下2007年地理上食物的减少。还有就是水利设施,在金沙江,现在要修一库八级水电站。所以白蓟豚在人家豚成千上万的时候,美国国家地理第几期宣布我们灭绝了。2007年的8月份我们DV爱好者拍摄到一只,科学家认为还是白蓟豚。当然它作为一个种群已经不存在了,可能个体还是存在的,但是已经不能支撑它的种群还是存在了。这是我们中国影响的鲸豚类灭绝的动物。
    提问4:非常感谢教授到这么远的江源上考察的资料,因为你在北京本地转一转,北京的河流状况很差。最近因为这个情况跑了一个省局,我看到北京的河流污染和状况也是不乐观的。北京市的郊区卫生状况也很差,垃圾到处都是,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人素质的一个问题,要改善要提高人的素质的问题。还有就是国家设施配套了,但是有设施配套会破坏另一个自然环境,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需要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共同努力。
    还有就是落后地区没有人才的问题,每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招聘会上很多大学生去应聘,但是招聘单位的人数很少,因为城市里的职业都是属于不是从事真正生产劳动的,而且城市很少,职业种类也很少。我觉得要解决落后地区的人才问题必须国家有政策。那就是上大学要为国家服务,报效祖国。西部大开发也有一个政策,但是都是职教。职教一两年就回来了,不是必须要到国家的落实地区去服务。
    汪永晨:我去有没有必要,我们下面可以再说。起码我要不去,这些照片不能让这么多的人看到。但是至于政策,国家确实是需要,我们公众的参与。如果没有公众的推动,我们等着国家的政策,大概现在中国有3500多家民间组织做的东西直接的影响。2007年是公众参与的元年,我们厦门的工厂要停止。我们北京的六里屯暂时没有继续,上海的(辞连副)汽车,我们不能一直等着国家。但是我们个人的参与,影响公众决策,特别是像记者这样的舆论的参与,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也很同意北京我们身边的江河,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北京几间民间组织发起的活动“乐水行”,我们每个周末愿意参加我们活动的人,我们有专家带领大家一条一条的走北京的河,我们也许不能改变中国的河,但是我们可以认识北京的河,我们可以了解北京河目前处于什么状况。我们的第一个E-mail的发布活动的网址,你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和我们一起参与。我们可以在网站上发布,这样可以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我想这应该算是“从我做起,关注家乡的河”我们北京的河真的没有想到有很多的问题,今年的4月22号我们组织一千名学生走北京的河,我们和中华女子学院走的是清河,北京是首都,北京的水会这么脏,北京开的奥运会,为什么水会这么脏。我说你也是北京的一分子,不要仅说北京的河脏,我希望刚才那位女士我们一起把我们家乡的水变清。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互动环节就到这里。谢谢汪永晨老师的讲解。
    汪永晨:这里有我们绿家园志愿者的书,有我们的记者沙龙等讲我们的中国环境的问题,还有我的一本《绿镜头》《长江到北极》等这些书是捐给这些江河两岸的小学,建立阅览室,我们在怒江和金沙江建了18所,今年的十一我们去甘肃文县的地震灾区,当然我们是生态游,我们在九寨沟的路上看到大雪,我们在加金山看到了森林,我们为12所小学捐赠了图书,我们希望在座的和我们一起,我们叫生态补偿机制,我们不是希望那些地方需要有国家去支持他们。我们会有自己的力量来支持。那些文县的小学生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铅笔和,都是妈妈缝的铅笔袋。我们大家一起为了这些孩子,其实是为了我们的江河为了我们的地球!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大家的热情的参与。今天我们的讲座就到此结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