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环保/人文/历史 |
分类: 江河情结 |
走近三江源之三——通天河从玉树流过
2007年8月7日,翻过海拔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山口后,我们就告别了黄河源区,看到了流向长江的一条条支流,它们汇集在一起称为通天河。多气派的名字。
万里长江,从江源到江口,中间分许多河段,每段都有它自己的名字。通天河则是长江上游中的一段,它上起囊极巴陇与长江正源沱沱河相接,下至玉树藏族附近的巴塘河口同金沙江相连,横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全境。河长813公里,流域面积比江苏和浙江两省加起来还要大。
通天河的河床海拔高3000~4000米。其上段河谷开阔,河槽宽而浅,河中沙洲栉比,水流散漫。两岸并非崇山峻岭,而是相对平缓的山丘。过楚玛尔河口后,两岸山岭才渐渐逼近河岸。左岸山岭属著名的巴颜喀拉山,翻过此山,便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源头。通天河下段,河道比较顺直,河槽逐渐稳定,水流比降增大,水势汹涌,两岸山势增高,谷底海拔由上游的4000多米下降到3000多米,成为典型的峡谷河流。
因连续下雨,通天河的水为黄色。
通天河
通天河边
通天河属高寒气候区,除高原东部边缘外,大部地区风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垂直差异很大,多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下段河谷地区,气候比较温和湿润。长江源区指青藏高原上通天河流域及以上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流域面积约十多万km2,平均海拔在5500m以上。该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色为:多年冻土发育,冰川雪被、湖泊沼泽和源泉分布广泛.源区西部以山原地貌为主,为低山丘陵与宽谷相间形成的波状起伏地形,相对高差小,山麓堆积发育,湖盆河谷宽阔,多山地,石海、倒石碓地形发育。
玉树出名,早先是因为有文成公主庙;有25亿块玛尼石堆砌而成的嘉那玛尼石堆,可以说,每一块玛尼石,都凝聚了藏民神圣的信仰和希望;有闻名遐迩的萨迦派吉古寺;有文成公主庙。长江上游通天河至今保持的自然,原始,应该说和这些藏文化的传承是分不开的。
吉古寺佛学院
吉古寺萨迦派建筑
嘉那玛尼石堆
文成公主庙
近年来玉树的出名却有了新的知名度,那里是“冬虫夏草”的产地。过去以牛羊赖以为生的牧民,这些年来,冬虫夏草可真是给他们带去了丰厚的财富。一直听说,过度地挖采,破坏了长江源区的生态。这次来听说,当地已经不允许外地人来开采,只有本地人才进山。当地人对保护自己的资源也越来越重视了。希望这样的举措对保护生态真的能起到作用。
当地人告诉我们,玉树人过去一直过着比较闭塞,简朴的生活。发展只是近十年来的事。而这突然的发展让当地还处于一种慢慢准备的状态。
家门口河里的垃圾
当地民间环保组织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志愿者亚卓,在我们采访时问我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玉树没有塑料袋?
亚卓告诉我们,那是他们协会在三年前向人代会提出的,州里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现在在玉树买东西用的是报纸叠的纸口袋.可是在玉树,至今垃圾被人们倒在江里的习惯一时半会还没有解决。亚卓说,玉树没有污水处理厂,也没有产生工业污水的企业.江里目前的污染都是生活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