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与1000

(2007-10-29 10:37:03)
标签:

人文/历史

环保/人文/历史

分类: 环境时评

1与1000

 

汪永晨

 

我成长的年代是男女都一样的年代。我的性别意识是从母亲那得到的启示: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从事记者这一职业后,在我的采访对象中,女人具备这一素质的一定超过男人。但我从来没有把我笔下的她们和诺贝尔和平奖放在一起,不知是不是潜意识里觉得女人们关心他人做的事情,算不上什么大事,这就是母亲。

什么是大事?母亲含辛茹苦把自己的孩子拉扯成人,一个乡村女教师认为她教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女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上盖起了一个小木屋,为热爱大自然一住就是几十年。对于记者来说,发生在这些女人身上的小故事是我喜欢记录的,在我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常常是我和听我讲的人一起感动。不过我仍然觉得这都是小故事,最多也就是:以小见大,还是没有把她们做的事和诺贝尔奖联系在一起。

当我得知200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要评出1000名妇女,当我得知很多被提名者也就是那一个个小故事里的主人翁时,以往的1和这次的1000,让我想起的又是妈妈和孩子。女人以群体出现时,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什么:母亲,说到母亲很容易想到的是什么:母爱,说到母爱人们想到的又是什么?是:博大、是无私、是宽容。就像大海离不了涓涓细流的汇集一样,博大、无私和宽容也不仅仅是一个个词汇,它们是由数万万母亲,是由母亲们爱的力量,爱的结晶组合而成的。这样想来,1000,不再是数字,而是象征。在1000这一象征的启迪下,我好像又回到了母亲给我的性别启蒙:女人们的生活中不光有自己,还要关爱他人,还有为了孩子。

今天在人们的语言系统中,母亲还有另一种所指,那就是江河,那就是大地,那就是地球-它们同样博大、同样无私、同样宽容。母亲做事不会是为了得奖,也不是为了得奖后能与人分享。但为了孩子的幸福和孩子的安康却一定是她们的渴望。不管是女人还是江河,1000个渴望,那会有多少孩子幸福,多少孩子安康。

不管得不得诺贝尔和平奖,我都会记着妈妈用她的生命给我的性别启迪,从今以后也会时常在心里小声念叨着:1000个女人,1000个渴望,1000个幸福,1000个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