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江河情结 |
文/汪永晨
和一位老长白山人聊天,问他今天的长白山和当年有什么区别?
老人很动情地说:面目全非。长白山上本是森林,现在只能算是林子。
我说,我们还是看到,拍到了长白山金色的殿堂和神秘花园。照片发出去,让很多朋友羡慕。
这位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当过领导的人问我们,你们在长白山这些天看到过野生动物吗?没有,我们回答。没有动物,静悄悄,就只能叫林子,不能叫森林。
沈孝辉说, 1985年他离开长白山时,那里还有5000多头马鹿。
马鹿是每年的9月生子。以往每当马鹿生产的时候,山上它们的动静热闹极了。可当人们视松子为发财的来源时,当一些决策者把林子让人一年一年地承包后,最大可能地把松子变成财富,是人们的追求,人们的欲望。为了彻底和快捷,人、车在松子成熟的季节也走进林子后,小马鹿的啼哭再也听不见了。
老人说,以往春天走进长白山,看得不光是花的海洋,秋天登上长白山顶,看得也不仅是金色的殿堂。那里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狍子叫、野猪跑,各种鸟叫蛙鸣把个山中弄得像是大自然天天都在举办着动物的音乐会。现在,长白山静得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经还是很多野生动物的家园。
静静的大山中
拍下大山的秋色
长白山父子
其实,不止长白山,前两年有人甚至说张家界连鸟叫也听不到了。大自然中的动物越来越少,和我们人类的活动不能不说有着直接的关联。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长白山的马鹿还有500多头。后来被旅游景点命名为“地下森林”的森林里修了栈道,马鹿在林中迁徙的路线被阻隔,到2005年再做统计时,长白山森林里马鹿的数量已不到50头。
栈道旁
林中的栈道
长白山现在每年的门票钱可达到两个亿。一段时间以来,各种媒体大量报道着那里取得的成就:发展、旅游和风光。然而,研究、保护却很少有人提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过去的研究所,现在改成了长白山科学院。但去年成立的管委会,在保护区里做任何建设,连问都不问研究人员在那里能“动土”,对那里的动植物及生态系统会有什么影响,一条条公路,一条条栈道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里就大模大样地铺开了。而栈道对林下的小草,湿地带来的退化和演替,在长白山至今完全没有被科学论证。
虽然我们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中都有明文规定,保护区内的一草一木不能动。虽然动物也有早上起床的时间,晚上休息的钟点。但长白山的旅游,至今还没有考虑过噪音污染给野生动物造成的伤害。
栈道阻隔的林子
修栈道
长白山从来没有发生过虫灾,为什么?用那位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当过领导的老人的话说:那么多不同的树种,相互间有朋友,也有天敌。就是有了虫子,还不够鸟吃的呢,哪儿还等到成灾。
多彩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