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思维定势
(2012-07-13 16:55: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案 |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小学升初中的英语面试活动。当被问到“What does your father / mother do?时,有85%的学生的回答是“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teacher.”学生的父亲大都是医生?母亲大都是老师?这可能吗?出现这种情况,是我们的学生太懒惰还是他们求稳妥直接照搬课本内容呢?或是我们这些英语老师平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形成了思维定势?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后者。
何为 “思维定势”呢?在心理学上,思维定势是指思维定向预备状态,即人们依照既定的方式去进行思考。它能帮助人们迅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按一定的方向、一定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时,往往沿用旧的思维方法去思考新问题,这也就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虽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样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构词法后,就会明白某些动词后面加后缀-tion可以变为名词,形容词后加-ly可以变为副词等语法规律,这就是思维定势积极作用的结果。但是,并不是所有以-tion结尾的都是名词,以-ly结尾的都是副词。因此,如果以上思维成了定势,就会产生消极作用,以至于使有的学生见到了lonely和friendly时也认为是副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维定势在教学中的影响,并寻求合理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让课改形势下的课堂呈现出新的活力。所以,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式三变”丰富语言,教育学生克服“从众心理”,自主思考。例如,每节课上师生之间的Greetings就要尽可能地多变换花样,不能永远是一成不变的“Good morning / afternoon, class!”相反,老师可以今天跟学生们说“Hello, boys and girls! It’s nice to see you this morn-ing. How are you doing today?”明天跟学生说“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How do you do?”或者“Hi, kids! What’s up?”另外,老师也可以就地取材,随意挑选一些话题跟学生们进行简短的对话。这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而且使他们的应变能力也得到训练。另外,针对课本上所提供的有限的Samples,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多说。哪怕用中文表达,也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应及时对学生所陈述的内容进行指导,以免学生养成用母语解决一切问题的习惯。
其次,教师在教材处理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着的丰富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意识的因素及材料,进行有效训练,要抓住教材中的“扩点”,进行补充、延伸,进行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教育学生善于使已有知识进入“流通领域”,能聚合能分解,能举一反三,随意听从“调令”。比如,在讲解cut down这个短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出尽可能多的介词或副词,尝试着与cut搭配。为了更好地理解它们,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利用短语来造句、编故事等。
我想,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勤动脑筋,多用策略,学生基本上就不会出现“机械故障”。因为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突破了思维的定势,给他们以自由空间;使他们增加了旧知识结构的可利用性和条理性,实实在在地垒筑创新思维的支点,促进思维出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优化趋势,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