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1-10-11 15:09:55)
标签:
少儿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建构支架式教学杂谈 |
分类: 教学论文 |
更多精彩;英语教师网
传统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作为独立的且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交互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也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本质[1-2]。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要求对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作认真地探索与研究,以求达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最优化。据此,提出中学英语课堂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
1中学英语课堂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基本概念
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互动、组际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来构筑课堂主体结构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潜力;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和合作机会,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组织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具有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功能。在建构式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课程、学生与课程、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等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因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组织性、非确定性,成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英语课堂教学注重各种因素和资源的交流和互动,就有可能避免说教、空乏,从而充分实现趣味性、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有机统一,真正改变一些学校存在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不良状况。
2中学英语课堂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策略
正确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与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处于和谐的互动状态,寻求教与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参与,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必要的教学策略和方式。由于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复杂、多变,所形成的教学策略、方式当然不是惟一的,但无论哪一种策略方式,都应该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建构式教学互动”的思想。
2.1师生互动策略
2.2意义建构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起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然后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最后再撤除支架,让学生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调下。我们可以从下述教学情境中更为直观地把握住支架式教学的实质。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Whether…or…(无论…还是…)”组合成一个句子,并把关键的环节给学生指出来。如:
He studies hard in the daytime.
He studies hard at night.
Whether in the daytime or at night, he studies hard.
等学生澄清了其中的关系后,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教师呈现如下内容:
It often rain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Spring.
It often rain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Summer.
Whether()or(),().
等学生顺利完成这一环节后,再进入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教师呈现:
There are all kinds of birds in the north of China.
There are all kinds of birds in the south of China.
在第四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呈现:
We have classes on Monday.
教学的再下一个环节是呈现如下形式的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一步步撤去给学生的学习支撑(所搭建的理解支架),把任务逐步交给学生,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最后再让学生对自己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3结论
本文指出互动是两人或更多的人之间思想、感情和观点的相互交流,对交流各方产生影响。构建了符合当前英语教学改革主题思想的中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调查表明中学生对该模式完全持欢迎态度,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行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是必要而且是紧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