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对有意识语法教学说“不”
------对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偏爱”现象的一点意见
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第二完全中学 677601
高建评
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甚微的尴尬教学局面。教师教得很认真,讲得很详细;学生也认真听,积极做笔记;但一到考试就没法获得理想的成绩。最糟糕的是,在农村中学,半数以上的学生学了三、四年英语却说不出几句象样的英语,也不能用英语写出几个正确的句子来表述某一特定的话题。笔者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有大量的机会进入英语课堂听课,看到一个最为普遍的教学现象:农村中学的英语课,90%以上是用汉语组织教学,而且以语法讲解和语法练习为教学内容的主体。笔者认为,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课后和教师的交谈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语法是一定要讲的内容,因为考试考的比重大。学生不懂语法就看不懂句子和文章,就不会做题。按照笔者的理解,这只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在笔者看来,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纯粹考查语法知识的题并不多,而且在高考题中有逐步消失的趋势(语法考查多集中在单项选择题和短文改错题中),大量的得分来自语篇理解和语言的综合运用。看不懂文章或不会做题,问题并不出在不懂语法上,这里面的原因很多。语法学得很不错的人也不一定在考试中能考高分。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笔者,语法课是教师最好准备的课,也是最好上的课(因为各种教辅资料基本上是按语法要点编排的,教师备课上课很方便),但往往也是对学生考试成绩最没有“贡献” 的课,教师讲得再清楚明白,学生还是不明白!说白了,如果英语课堂以语法教学为主体,则英语教学质量岌岌可危。因为它严重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
从事英语教学20余年,笔者很惭愧地承认,笔者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才系统地弄通了初高中课本上安排的语法条款的,也才能够从语法的角度给学生讲解高考题中所有单项选择题和短文改错题的各题错误原因(如果有学生提出这类问题的话)。但20多年前笔者当学生的时候确实做不到这一点;能考高分,但只能从感觉上知道某项是正确选项(这是大量阅读培养起来的语感在起作用),却不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但写的英语文章基本上没有多少语法错误。笔者也希望现在的学生能达到这样的一种学习境界,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学生基本上被陷入语法学习的困境中不能自拔,他们提出的问题99%是语法题,老师也就忙于为学生的语法问题进行释疑。这与英语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不无关系。在笔者所任教的地方,很多老师对英语语法知之不多,所以常规做法都是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辅导丛书上的语法讲解,然后进教室逐条详细照本罗列,学生如法炮制于笔记本进行记忆。至于有多少学生能弄清楚以至会用相关语法条款,却不得而知。
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运用中无意识地感知语法规则,而不能让语法讲解在英语课堂上大行其道。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语法确实是能否有效运用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语言学中合情合理的东西,往往来到教学中就不尽说得过去了。就如威尔金斯所说的那样,毕竟“语言学不等同于外语教学”。众所周知,中学英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我们不能把语言学的某些观念和措施直接迁移到英语教学中来。我们的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法知识却不能自如地用英语来进行说写交流,这足以证明,语法知识的教学不能保证学生语言运用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因为受语法专用词汇的影响,讲语法必然让教师大大减少了在英语课上使用英语的量(这是很多英语教师上课不用英语的理由),语法课占了主要地位,用汉语组织英语教学也就自然形成了习惯,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在英语课上进行真实语言运用的大好机会,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了。
当然,并不是说对英语语法一窍不通的学生就能有效地运用英语,笔者也不敢妄自鼓吹“无需学语法”。这里旨在让英语教学同行们注意一个事实:在有意识学习语法和无意识感知语法之间是存在着显著差异性的,而且二者对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作用明显不同。正确处理好语法讲解与综合能力培养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尽快摆脱英语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温德尔 · 约翰逊说得好:“很多教师英语教得很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语法讲得太好。”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有意识讲授语法知识的巨大危害性,同时也道出了我国很多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能达到大纲要求的症结所在。
很多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能够连续几小时地大谈英语语法规则,令很多英语人士都佩服不已,但在实际交际运用中,却没有几个能象英美人士那样轻松自如地运用英语。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他们从接触英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在教师的带领下认真地、有意识地学习英语语法知识和规则,应付考试,而很少去注意英语的综合运用技能训练。我们知道,英美人士个个英语运用自如,但并非人人都是语法专家,部分人的语法水平甚至不如我们的高中学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人人都能随心所欲地用汉语与人交流、撰写文章或阅读文学巨著,但有谁知道我们到底懂得多少现代汉语知识呢?显然,我们学习外语是为了让这个信息传递工具有效地为我们服务,让我们利用这一工具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改善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中学开设外语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运用这个工具来进行交际,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不是去研究这一语言工具的结构和功能体系。要让学生学会英语这一实用的信息工具,教学中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讲授语法知识,而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各式各样的语言场境,将语法知识有机地融入语言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经常性的交际活动中,从言语上下文里感知语法规则。另外,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我们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听、读和背(背是读的强化手段),在大脑中进行语言语料的积累(=语言输入),然后才是说和写(=语言输出),否则,外语学习就是一句空话。回想我们学习汉语的历程,谁不是在大量的听、读和背中磨练出来的?
过去,我们的英语教学挫折颇多,可以说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在语言学习的次要环节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讲授和考察语法知识,使学生对语法的学习变成了一种有意识行为,而对英语习得的过程——听、读、背和实际语言运用却疏而远之。其结果是,语法知识讲得越多,学生学习语法的意识性就越强,而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的难度却越大。当代教学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学习者掌握语法知识的程度与他实际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不成呈正相关;相反,如果语法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则他所获得的语法知识迟早将成为他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绊脚石。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中学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意语法规则、用法知识等语言要素在交际和语篇上下文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把语法知识从语篇上下文中割裂开来教学生和考查学生,学生潜意识中就会认为要学好英语,首先必须掌握英语语法。于是他们就一个劲儿地在语法学习上下功夫,而置英语的交际功能于不顾。结果是,学生也许很会考试,但却不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不分轻重缓急的教学方法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教训是非常惨重的。笔者认为,语法规则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因为其重要,就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讲解,细细考查。我们的教学应该侧重于为学生创造各式各样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模拟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交际训练活动之中,同时加大听和读(背)的训练力度,使语法规则在言语和语篇上下文中变成一个个有意义的单位,让学生在一种合乎情理且十分自然的语言氛围中感知它,掌握它;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一句话,“语法尽在句段里,熟读百遍理自知”。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语言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英语当作语言学而对其进行字斟句酌的分析讲解,而应该知道英语本身是一种信息传递工具,应该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语言实践中了解它,运用它,最终掌握它;更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于各种语法知识讲解之上,让语法教学充斥整个课堂,否则就会“得了芝麻,丢了西瓜”,难以达到在中学开设英语课的最终目的。让我们尽早走出语法教学的怪圈,大声地对有意识语法教学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