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生活 |
《牛》的总体特点是:模块话题形式出现,注重中西文化对比。必修课程的5个模块和顺序选修课程的6个模块各含若干单元,从教材看来,模块以话题的形式出现,涉及高中学生应了解的方方面面知识,包括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购物、饮食、天气、文娱体育等等20多个话题,还特别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如在“Teenage experiences”这个话题中,每个单元都是围绕青少年成长的主题来拓展的,包括了学校生活、成长的烦恼、衣着外表等,阅读文章的设置,既有英国学生的校园生活,又有中国学生的校园生活。
通读高一新教材后,我发现它至少有以下几个优点:
1、遵循新课标积极提倡的“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实现目标任务。
2、内容联系社会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语言材料素材典型,语言情景真实,表达地道规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词汇再现率高,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
3、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采用探索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在内容编排上,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在语言应用中发现语言规律。
二、我们认为教材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曾经说过:“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可见,词汇和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就新教材,谈谈词汇和语法教学部分的一些想法:
1、较大的词汇量:词汇量的突然增多,会使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不知所措。Activity,
, article, campus,
如何应对:
1)词汇教学的处理上,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不要以为在黑板上板书出单词,然后逐一讲解就落入俗套。实际上,这种方法还是很受学生喜欢的。(举实例说明。)我们有必要熟悉一下初中的英语词汇,特别是初三的词汇,并有意识的在课堂语言中予以使用,这样学生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会觉得高中英语的词汇和短语高不可攀。
2)课前要精心准备,精选例句。多数情况下,例句是为解释某个语言点服务的,然而,例句的质量在词汇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好的例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使学生快速轻松的理解并掌握单词的用法。例句要尽量具有代表性、激励性、趣味性和生活性。如,在教授fortune
和deed时,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子:Many people in our country can
make their fortunes through hard work.
根据英语词汇的特点,教师除了课前要认真准备外,还要在课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词性转换法,同义、近义辨析法、联想法等等,合理有效的进行词汇教学。针对高中生学习特点,有两种方法似乎行之有效。
英语释义法。由于英语单词的意义与汉语解释的对应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词义解释的最佳方法是用英语来解释英语,这能使学生准确理解单词的真正含义,又能让学生增加英语语言信息量。有些词还可用句子来解释。比如讲新词stupid时,给出句子:His sister is a stupid girl,while he is a clever boy.通过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学生便可知道stupid的意思。但是教师在用英语解释新词时,必须遵守一个原则:用来解释新单词的词或词语应当是学生熟悉的,并且尽可能使用常用词;选用的词语或句子要言简意赅,避免拖沓冗长。
再如:Could you us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what your dream school life is like? He is tall. She is beautiful. Here ‘tall’ and ‘beautiful’ are adjectives. You understand it?
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规则,(这是我的理解)。既然是规律性的东西,那就得准确。而用外语(即目标语)来教授语法,难免会使得信息到学生那儿的时候就失真了。毕竟学生对英语没有对母语那么敏感。
如何应对:
1)语法讲授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对于抽象的词语或英语的特殊表达结构,可以适当地利用母语加以解释或说明。
2)每单元以讲义形式补充新的语法项目:如名词性从句、分词等。
三、第一单元的教学构想:
关于课时,我们备课组讨论后的安排是:新课准备阶段词汇处理和相关练习:1课时;Welcome to this unit & Reading:3课时;Word Power: 1课时;Grammar and Usage: 2课时;Task:1课时;Project:2课时;练习评讲:2课时。共计:12课时。
关于结构安排:我们没有拘泥于课本的结构,第一单元我们的做法是:New Words ---Listening ----Free Talk(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 ---Task ---Grammar and usage ---Project ---Word Power.
在内容上,我们有选择,有侧重。比如,在听力部分,我们精选与本单元话题有关的听力,重新组合后,让学生熟悉本单元的内容。阅读部分除了课本上的阅读材料以外外,我们也从因特网上寻找相关话题的阅读文章印发给学生。除此外,我们专门抽一节课作为阅读评讲课,材料为课外选择的五篇阅读理解题,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以上的信息,仅代表我们备课组不成熟的意见和想法。供大家参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