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开发商高价拿地已陷入困境 企业难开盘

(2008-05-03 22:11:59)
标签:

商铺地产

房产

房产/置业

分类: 商铺地产
从位于上海杨浦区新江湾城内的合生新江湾城1号售楼处获悉,该项目二期开盘均价为22500元/平方米,较一期调低了3500元/平方米。而项目所在占地近18万平方米的地块,正是合生珠江集团以15.89亿元创下纪录的2005年“地王”。

      与这一降价效应相呼应的是,同上述项目比邻的“华润·橡树湾”则推迟开盘。上海华润置业市场部经理刘宇飞对此解释:“原定于第一季度开盘,但由于工程问题,开盘要推迟到6月份。”

    分析人士却指出,“华润·橡树湾”延期开盘与新江湾城1号降价不无关系。

    “降价使得项目周边的开发商措手不及,区域内几个项目定价压力都很大。”消息人士透露,华润·橡树湾的联体别墅价格原来预计在30000元/平方米左右,而小高层的价格在25000元/平方米以上,但如果以这一价格开盘,显然比较之下市场很难接受。

      2007年11月26日,新江湾城C2地块被华润地产以15.41亿元的高价竞得,折合地价约712万元/亩,而开年至今市场的不明朗表现,令包括华润在内的绿城集团、仁恒地产等开发商都面临同样的尴尬处境。
   
高价拿地陷入困境

      不容忽视的背景则是,华润置地(1109.HK)去年在全国土地市场上频繁出手,曾在厦门以19.5亿元的价格拿下近10万平方米一幅土地。

      而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该公司在杭州、无锡、大连等地的拿地费用接近45.3亿港元。
尽管在土地市场上收获颇丰,但企业不得不为此支付高额成本。而今年所显现出始料未及的房价波动,让项目入市陷入困局。

      此前本报曾集中对各地地王展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资金压力使企业在高价地项目的投入上疲软,而如今,新项目定价则成引发沪上高价拿地开发商的普遍忧虑。

      绿城集团曾以12.6亿夺下新江湾城D1地块,据记者了解,该地块目前仍然没有动工迹象。

      不可否认,上海仍然是全国房地产投资回报较高的地区,从中华企业(600675)等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可以看出,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回报来看,上海区域贡献了绝大部分利润。

      上海泰麒房产工作室分析师何凌飞指出,“90/70”以及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执行严格,高价拿地的企业必须调整原有的开发模式,“不少高端项目只能通过提高容积率,开发高层加联体别墅的产品形态,但事实上这种产品并不一定如预期高价入市。”

      而值得注意的是,按着以往的开发经验,企业为保证后期现金流稳定,首批房源追求实现快速销售,回笼资金。

      何凌飞认为,如果迟迟不能开盘,无法保证后续资金到位,亦给今后的销售造成压力,企业将承担销售不畅引发连锁反应的风险。

      佑威机构研究部主任薛建雄也坦言,“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去年高价拿地的开发商大多承受着资金流动性的巨大压力,土地储备很可能从优质资产变成企业负担。”

  拓宽融资渠道防范风险

      事实上,早在合生珠江集团拿下“地王”新江湾C1地块时,由于项目楼面地价不菲,企业内部一度担心初期楼盘预售并不理想。

      消息人士透露,珠江方面曾与上海城投协商获准先给予土地证,而约定期限内支付剩余土地款项,以减轻资金压力。

      此后,珠江方面试图通过海外发行公司债券进行融资,另一方面则降低营运成本,通过低价开盘的销售策略,压缩利润空间等待市场回暖。

      但如今深陷困境的沪上开发企业并不能照搬前人模式,原因在于其不仅在销售环节上面对压力,融资渠道收紧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是“雪上加霜”。

      上海荒岛房产工作室研展部经理闵益飞表示,海外一些有实力的开发企业会选择市场低谷期大量购地,而国内的开发企业仍没有逃出追涨之窠。

      深圳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姚峣认为,2007年集中出现高价拿地的主要原因在于,开发商对市场过分乐观,同时股市一路向上,使得房企上市融资更为方便,另一方面人民币流动性过剩,追逐有限资源的体现就在于不计成本竞价拿地上。

      “现在这些高价拿地的开发商如果希望快速回笼资金,就必须保持项目价格稳定或采取变相降价的销售方式,同时利用基金、信托等金融创新类产品拓宽融资渠道,而将项目转让或合作开发也是可行的选择。”闵益飞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