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边走边看:世界最窄商用建筑物——周永职楼

标签:
温哥华中国城三记楼陈才旅游 |
分类: 加国记 |
有时候固执不一定是坏事。位于温哥华中国城的周永职楼(Jack Chow Building)就是生动的例子。简单地说,这座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Guinness Book of Records)列为世界最窄商用建筑物的楼宇,就是固执的结果。
http://s12/mw690/001rwtAQzy72HwWh2Mb8b&690
周永职楼临街的一面。
http://s5/mw690/001rwtAQzy72HxeA64Qa4&690
从周永职楼的侧面,你能看到这座建筑有多么窄,就是我身后颜色较深的那部分而已。
周永职楼坐落在温哥华中国城片打街8号(8 Pender Street),原名“三记楼”(Sam Kee Building,也有人译为“森记楼”)。此楼是1903年由温哥华最富有的中国商人之一陈才(Chang
Toy)最初修建的,
http://s13/mw690/001rwtAQzy72Hv0S8pe6c&690
这是1904年Carrall St,433-500号之间。 右边这三座建筑中,中间那座是卫理公会教堂,最远处跟Pender街交界处的那座就是最初的、还没被削薄之前的 “三记楼”(Sam Kee Building)。而最前面、马车旁的这座也是Sam Kee公司的房产。(该照片来自温哥华档案馆)。
1912年温哥华市府决定拓宽片打街(Pender
St.)的路面。按新规划的街道宽度,“三记楼”的大部分挡在道中,属于必须征用和拆掉的建筑。被市政府征用土地后,“三记楼”地皮的宽度被削减了24英呎,只剩下6英呎(1.8米)。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样一块地皮不可能修什么楼了,陈才的邻居便趁机想买下来以扩大自己的地盘,所有的朋友也都劝陈才卖掉算了,可陈才就是不干,他就是要在这块狭窄的地皮上重新盖一座楼。有人说他是为了表示对市政府的抗议,因为他被征用的土地没有得到公平的补偿。尽管大家可以理解他坚持要在剩下的、仅6英尺宽的地皮上重建Sam
Kee Building的心情,但没有人相信他真的能干成这事,为此有人就跟他打赌,赌金是1万加币。结果奇迹就出现了。1912年,陈才雇佣了当时最著名的建筑师布朗和吉拉姆(
自从1913年建成,狭窄版的“三记楼”就挺立至今,成为温哥华中国城的一个地标。应该说,这座建筑房体狭窄的特性是它存活下来的关键原因(以至于成为世界之最),尽管它从一开始就在法律上有许多扯不清的地方。比如说它那向外伸出的凸窗,还有它那四米宽的地下室。这地下室曾被用作澡堂,理发店和花店。有人认为这个地下室就是一个违章建筑,但也有人为楼主打抱不平,因为当初被征用土地时政府没有给他应得的补偿。
http://s13/mw690/001rwtAQzy72HwkCjak9c&690
通过街面走道上的这些玻璃,你能看见这座建筑的地下室。
http://s15/mw690/001rwtAQzy72Hv26VGeee&690
1936年的“三记楼”
http://s6/mw690/001rwtAQzy72HvMtgMZ15&690
温哥华早期成功商人:陈才(Chang Toy, 1857-1921)
时过人迁。1985年“三记楼”被新的主人——周永职买下并于第二年投资25万加元进行装修和翻新。装修后的“三记楼”更名为“周永职楼”(Jack
Chow Building),由周永职保险公司(Jack
Chow Insurance,又译“周永职燕梳”,“燕梳”为Insurance的音译)经营。公司现任主席是周永职的儿子周百强。2013年周百强决定对这座世界著名的百年建筑做一次全面的翻新。如今这项为期两年、耗资约75万加元(其中10万来自温市府的资助拨款)的翻新工程已经完成。令人惊喜的是,翻新后的“周永职楼”于近日获得“国际活力设计杰出奖”(International
Live Design Excellence Award)。这是该奖项成立9年以来首个获奖的加拿大建筑。
沐浴了百年风雨的“三记楼”/“周永职楼”见证着华人在温哥华的生活史奋斗史,见证着华人对这座城市建设的贡献。来温哥华观光的人,一般都不会放过机会,一睹这座世界上最窄建筑的风采。
http://s8/mw690/001rwtAQzy72HxVqQf5d7&690
对着这座世界上最窄的楼的大玻璃墙,我们拍下了自己。
(毛米2016-6-22日,写于温哥华兰里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