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药店最大的危机是不知未来路在何方

(2019-08-08 22:21:51)
标签:

尚锋

药店

未来

迷茫

出路

分类: 行业思考

   今年,药店特别难做。从年初到现在,不利的监管政策层出不穷。保健品退出医保个人账户刷卡目录,部分区域甚至不允许陈列;处方药必须凭处方销售;执业药师在岗抽查;执业药师挂证直接注销……

大潮退去,才知道谁穿了内裤!严管之下,药店业绩风雨飘摇,很多经常在各种场合传授“经验”的大咖,也不得不直面业绩下降的囧态,部分企业甚至一度业绩腰斩。形势之危急,从各方大佬不惜突破官民相处的禁忌,不再含糊其辞,遮遮掩掩,仿佛一夜之间从一名谦谦君子变成了激昂愤青,或直面上听,或撰文上书,一切只为让暴风雨来得稍微和缓一点。

时至今日,虽然药店人人人都说日子难过,但看看其他行业,似乎日子更难受,最为关键的是,人家都虎视眈眈地将医药零售作为一块丰厚的肥肉,努力推动政策的调整,以便进来分一杯羹。

内外交困之下,不知未来路在何方,因此产生迷茫与不安全。这种精神状态在药店经营者中非常普遍,当下整个行业要想进一步健康发展,必须迈过这个思想坎。

为什么迷茫?主要是过去太顺利。

在我们身边,特别是北方区域和部分县市市场,总会有一些经营比较“成功”的连锁药房,不管是增长率还是区域内市场占有率,或者说是执行力、人效、坪效等经济指标和管理指标,都名列前茅。

但是,与相关管理人员深入交流一下,就会发现,除了一些“流行”词汇,对自身如何实现这些优越业绩、自身市场定位,特别是围绕自身市场定位而进行的商品管理、人员管理、营运管理等等基础工作,往往茫然不知具体措施,或者“别人这么干,我们也这么干”等。

这些企业的成功,多是最初的一个“冒险”,或者一份坚持,比如:不知道进什么商品,那就所有商品都上吧,歪打正着弄了一个“货全”的名声;没有大资本,小钱还是有余的,那就到新小区门口买个门面吧,一是占据着地利,二是伴随着小区一起成长赢得了人和的口碑。当然,更多的是由于各种机缘巧合,抢先一步进入到医药零售市场,或者拥有医保、铁保、医院品种等强势资源,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或先入为主的认知,加上相当长时间内政府开店距离限制、医保资源的封闭等,造成后来者无法与这些“地头蛇”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加上处方药销售、执业药师配备、医保资金合理使用等政府监管不够到位,长期处于“狼来了”的状态,医药零售业小日子在此前一直过得还算滋润。

扯了这么多,和当前药店日子难过有什么关系?医药行业,事关国计民生,是最基本的民权,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当然,这种关注,细分起来,更多的直接体现在医院。但是,病人只有这么多,政府在医院方面投入的资源、补贴多了,自然会将病人吸引过去,留给药店的整体份额就少了。

这就是药店经营的基本格局。作为药店的经营者来说,理应避开与医院的正面竞争,以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补充医疗机构基础保障性健康服务上的不足,并获得自身的发展。

但是,中国的药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医疗保障的缺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普遍现象,第一批药房看准这个市场缺位,迅速以低价格、好脸色的“侠士”形象出现,在满足众多病患者“更多选择、更低价格、更好态度”的同时,获得了快速发展。当下几乎所有的药店,都是因此存活、发展起来的,这就是他们内心深处认可的成功经验,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真理”。特别是新医改后,虽然一度比较慌张,也开始搞起了药店多元化或者是专业化,但由于4+7等医改配套措施没有出台或者执行到位,医院乱检查、大处方问题严重,导致整体费用医院仍然远远高于药店,药店传统的用药人群并没有流失多少,慌乱之后,药店人似乎看清背后的“真相”,又把精力重点放到药品上,而非药,呵呵,作为医保刷卡的衍生品类,也是很多药店人的真实想法与做法,至于非药如何卖,如何挖掘其本身内在的卖点,则成为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不过,这种局面,在最近政府出来的政策中,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挑战,显得不可持续了。首先是医保药店经营范围的限制,倒逼药店在多元化与专业化之间进行选择,关键是虽然最近有新闻报道说部分区域正在重新允许非药品在医保药店的陈列,但是从长期来看是不可逆转的。

“多元化”的光沾不到,那就走“专业化”吧!好像,按照目前药店的“配置”也不行。执业药师实时在岗,提供专业用药指导;凭处方销售处方药,而当前的处方一是来源存在问题,二是电子处方缺乏监管部门认可的操作规范,第三、当下的处方依然被大多数医生指定了厂家,而这些医生所熟知的药品生产厂家已经将费用花在临床推广上了,没有给药房预留足够的生存支持费用。

未来路在何方,看似进入到了一个无解的境地。怎么办?卖掉走人?晚了,与前几年的卖方市场相比,当下的药房不仅是市盈率偏低,关键还是没人买。怎么办?欢迎关注秋友健康会ydsf-190,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