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怎样更安全
(2013-11-25 10:10:28)
标签:
健康杂谈 |
分类: 饮食 |
在近期没有食品安全问题出现、自己胃肠不能随便满足的时候,思考一下食品安全问题,于是各种光怪陆离的思维觥筹交错地出现在饭碗面前的大脑里,光想怎么行?落实到文字上。行胜于言!
1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而有点特色的是无知者大畏,为啥?一出食品安全的问题,广大民众就恐慌,广大媒体就忙慌,当然更加忙慌的还有监管部门、专家、相关企业。试问:没出事的时候,大家在干嘛?好好干活儿呢?干了什么?谁知道?有言在后(问题之后),不好使!
食品安全事件一出在民众心理引起的恐慌多来自大众对整个食品安全链条中的无知,所以整个食品科学的普及工作应该从根本开始,从点滴开始。需要有言在先(问题之先)。
先问:特想大声问一句:哪位能好好解释一下食品安全包括哪些方面?今儿反式脂肪酸,明儿重金属,后儿添加剂,大后天有出现奶制品问题,出来了问题。才知道“食品安全又有问题了”;再问,这个“安全”怎么界定?有几位普通人能把这些说清楚?第三问:各种食品包装上的各个指标究竟有没有用?质检流程中,有哪些手续?和咱大家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指标又有哪些意义?
无论是监管单位、还是专家、媒体,在各种疾呼中,我们更多的是不是该落实到更容易被接受的行为上?
我虽不是白痴,但面对每天的食物,也只是在“吃”,真有点“被白吃”
2
大家一直大谈“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还有行业各项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流”起来,而且流之所以流动,应该有持续性,不能出事了着慌,紧急浇水。
所谓润物无声,我们应该在长时间的宣教中去给广大老百姓以无声的润泽,来提升大众的食品科学素养。当然,我们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句话应该掷地有声,有力量。
3供大于求
供求关系,往往是经济学的范畴,然而,当我们放大来看的时候。是社会学范畴,当然也可以引进入更多领域。我们把他带到媒体中来,就会想到:我们的媒体受众想看什么?即“求”。无非是星腥性。然而换一个角度讲,如我们的内容不是明星、也不能有血腥,更无法满足性。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我们是否可以有点主人翁精神呢?即:我们给大家提供什么?说到吃饭,谁哪天能不吃饭啊?当然,请别拿减肥辟谷的兄弟姐妹来教条。
吃饭的问题前前后后,也没有星腥性啊!照样也是n多的饭店一到饭点火爆得不行。是的,食品问题永远是被人重视的,关键是你怎么把大家的胃口吸引住。那么如果我们供应的量够足,质过硬,你怕没有追“求”者?
总之,我们需要行动,在这里把文字精雕细琢成花儿,也不是开不出香味来,我们需要在我们的行动中,去正确各方的努力,储备供给,待平日,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满足所求。细细润化大家心里哪些无知的症结,当我们的水流,足够充分,又怎么会担心,在干旱时期干涩?
食品安全,任重道远,我们真的需要“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