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认知手机致癌说

(2012-01-28 11:02:35)
标签:

健康

微博传播显神威,

手机致癌暴风过;

节日期间问候多,

手机问候好诉说;

同城邻里多走动,

身在异地电话粥;

手机辐射被关注,

关注也分时候的;

现代沟通离不得,

远离适量自把握。

清早,看到一则微博,不经意的一转一说,结果就是不停地被@,发现人们见“癌”色变的功力还是居高不下啊!上面的十句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手机这个“不能没有你”的现代沟通工具,与致癌挂钩了,引起了很大的重视风暴!其实,这条消息已经不是新闻了,手机致癌报告的是2011年5月底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报告宣称使用手机“可能致癌”。2011年7月20日新华网就已经描述了那片飘过的疑云,同时也有很多相关医学网站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解说。【注:引号中为引用部分】

【寻根溯源:科学论断】

科学研究结果不同,手机致癌尚属可能范畴

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组织来自加拿大、日本等13个国家的31名科学家,所开展的Interphone项目中:

 “ 2004年,参与项目研究的丹麦科学家表示,并未发现长期(10年以上)和短期使用手机之间脑瘤发生几率的明显区别。”
    “2008年,瑞典科学家对相似人群的调查则显示,使用手机超过10年的人比普通人患上听觉神经瘤的几率高出20%。”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对96只实验小鼠进行数月的手机辐射,结果发现患有老年痴呆的实验鼠的认知能力反而有所提高。”

权威结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1年5月31日统一了口径,宣称手机使用者罹患神经胶质瘤和听觉神经瘤等脑癌的几率有所增加,但对其他类型的癌症尚无定论。”

“该组织历时10年、花费2500万美元、对13个国家的5000多位患者的跟踪调查后得出的。”

“发表于7月1日出版的《柳叶刀-肿瘤学》的研究报告,将致癌物分为五大类:致癌、很可能致癌、可能致癌、未知、很可能不致癌。其中,吸烟、电离辐射和酒精被确认为“肯定致癌”。手机辐射被定级为“可能致癌”(2B类)。”

 【因何而来:手机与辐射】

本人刚刚

在百度搜索输入“电磁 辐射”,会瞬间弹出1280万个搜索结果。
在百度搜索输入“手机 辐射”,会瞬间弹出405万个搜索结果。

在百度搜索输入“手机致癌”,会瞬间弹出129万个搜索结果

手机的致癌,无非是因为“辐射”。下面是关于磁场、辐射等的一些说法引用,仅供参考

首先: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大磁场,雷电、太阳光等电磁波一直存在于自然界,人类就在这种环境中进化。

“2007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极低频场环境健康准则,明确指出,在电力线路、电缆、民房布线和用电设备周围,确实存在感应电场和感应磁场,但不属于电磁辐射。 ”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均坚持按《限制时变电场、磁场、电磁场(300GHz以下)曝露的导则》,使用“电场、磁场、电磁场”等术语,拒绝采用“电磁辐射”概念。

尽管手机致癌问题,似乎还没有定论,但欧美国家本着保护消费者的原则,已从立法上要求对手机辐射量有明确标识。

2010年6月,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手机辐射法》,规定该市手机零售商必须在店内标明并向顾客交代每款手机的辐射程度,违规者处以300美元罚款。同一年10月,法国卫生部发布公报,要求商家从2011年4月起在所有销售点公布所售手机的辐射水平。

【何去何从:如何应对】

“克里斯托弗·怀尔德(Christopher Wild)提醒说,有必要对长期、高密度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更多研究,在这些数据获得之前,人们应尽量使用免提设备、耳机或者发短信的方式,以减少手机对头部的辐射。

“尽管手机致癌问题,似乎还没有定论,但欧美国家本着保护消费者的原则,已从立法上要求对手机辐射量有明确标识。2010年6月,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手机辐射法》,规定该市手机零售商必须在店内标明并向顾客交代每款手机的辐射程度,违规者处以300美元罚款。同一年10月,法国卫生部发布公报,要求商家从2011年4月起在所有销售点公布所售手机的辐射水平。”

 

【自家之言:仅供参考】

在这个被磁场包围的世界里,我们自身都是个小磁场,就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赞美之词“这个人特有气场”,也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存在的意义。对于手机致癌,很明确地指出尚且处在可能的阶段,所以恐慌没有必要。试问一句“即使致癌,您能不用手机吗?”

手机,作为现代生活中人与人联络的必需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比那些已经定论的致癌因素:吸烟、酒精等等而言,手机委屈之情何以堪?而且癌症的发病是一个长期的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相同因素作用下自身健康状况、遗传等因素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就这样把致癌一时间推给手机,真的有点片面!这一次,在癌症的高发的因素中,除了环境恶化的作用,手机也从幕后走到台前,也充分显示了人们在对于健康和健康环境的重视程度,这一点值得欣慰!然而,提醒的是:不要有事没事的电话过长,并且和耳朵有个距离,远离1个厘米,辐射就少了很多。另外,在电话沟通过长的时候,两个耳朵换着打,也会有益处。在不使用手机的时候,特别的睡觉的时候没有特殊需要可以考虑放在距离身体方圆1米外的地方。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千万不要让您和健康差距甚远哦!

其实关注健康不是突然升级到恐慌的高度关注,而是细微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的细节的注重,将这种注重养成习惯,培养具有正确分析能力的健康素养,才能做到真正的健康!每一种新事物、新论点的出现都需要自己去冷静地思考理性地对待,健康方面更应如此!

细致生活,为健康加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