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适能认证】四大国际机构介绍

(2018-11-11 10:26:45)
分类: 运动
体适能行业近年发展蓬勃,笔者认识不少教练朋友和健体爱好者皆对一些国外课程感兴趣。考取合适专业认证除了有助增进本身知识和体能表现外,亦能提升工作竞争力,有助事业发展。适逢最近有读者问起,以下笔者将联同数位教练朋友分享四间内地和台湾较多人提及的国际认证机构。


何谓「四大」认证?
不少朋友报读课程时都关注其颁发证书的认受性,而在美国就有独立认证机构(National Commission for Certifying Agencies, NCCA) 鉴定不同行业的证书是否合乎标准。当中,体适能界别中有四间机构的证书多年来皆符合资格,它们的共通点为历史相对悠久,内容有一定科研实证基础,证书在国际间也广泛流通 (包括欧美和亚洲),故在业界有「四大」认证之称。这四间机构包括:
 

1. 美国运动医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简介:
 ACSM为业内权威学术机构,具浓厚运动医疗生理学背景,标志口号为「运动是良药」(Exercise is Medicine),其著名官方科学期刊《MSSE》会定期发表最新研究,获广大运动科研人员和医疗专家推崇。这机构亦会定期颁布全球性运动指引及趋势预测,现时本港康文署发表的大众市民运动指引亦是以此为依据。其主要认证设四个级别:
? 认可私人教练 (CPT)
? 认可运动生理学家 (EPC)
? 认可医疗运动生理学家 (CEP)
? 注册医疗运动生理学家 (RCEP)

适合人士:
ACSM 课程针对医疗生理学,强调心肺血管健康,对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的病理、运动指引和锻鍊技巧尤其着重,较适合在医疗界别或社区机构工作的体适能从业员。值得一提,EPC 或以上等级的认证需报考人持运动科学相关大学学历,CEP和RCEP更需要医院或诊所工作经验,CPT 则没有限制。

报考方法:
本地中国香港体适能总会 (Fit总) 过往曾代办国际ACSM认证课程,直至三年前停办。有意报考者现可透过网上登记,并购买教材自修,然后按指示预约在本地电脑中心应考(港九有多间可选择)。

课程资料: https://www.acsm.org/get-stay-certified

官方科学期刊 《MSSE》: https://www.acsm.org/read-research/journals-bulletins/medicine-science-in-sports-exercise




2. 美国国家肌力及体能协会 (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NSCA)
简介:
NSCA具浓厚运动员肌力及体能训练 (S&C)背景,着重竞技比赛表现提升, 在国外专业运动界别颇受欢迎,其官方期刊 《JSCR》会定期发佈最新体能科研相关文献。其最多人报读的两个认证级别为:
? 认可私人教练 (CPT)
? 认可肌力及体能训练专家 (CSCS)


适合人士:
NSCA课程著重运动员竞技表现相关课题,例如速度、爆发力、敏捷性、反应和协调性训练、运动心理学、比赛营养和补充剂、不同力量和心肺训练和测试,以及周期性训练编排等,故特别适合在运动员培训机构工作的体适能从业员或各专项运动教练。客观而言,其CSCS 课程是全球体能训练业界认受性较高的一张门槛认证,报考人需持大学学历 (不限科目),而CPT 则没此限制。其考试亦是四大机构中唯一包含「影片动作选择题」的。
 
报考方法:
香港体育学院 (HKSI) 过往曾代办国际 NSCA 认证课程,直至五六年前停办。有意报考者现可透过网上登记,并购买教材自修,然后按指示预约在湾仔一电脑中心应考。

课程资料: https://www.nsca.com/certification/certification-overview/

官方科学期刊 《JSCR》: https://journals.lww.com/nsca-jscr/pages/default.aspx




3. 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ports Medicine, NASM)
简介:
NASM的教学概念着重运动医学,但重点跟ACSM略有不同,这机构多针对功能性解剖 (Functional Anatomy) 、人体活动系统 (Human Movement System)和肌动学 (Kinesiology),剖析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连繫。NASM过往着力发展私营商业市场,目前在本地有培训机构代办课程,故获较多体适能从业员认识,其主要认证有三个:
?认可私人教练 (CPT)
?表现提升专家 (PES)
?矫正运动专家 (CES)

适合人士:
NASM 课程采用Optimum Performance Training (OPT) Model 理念,着重分阶段递进训练,建议受训者先掌握基本肌肉控制和稳定协调,再逐步按需要建立耐力、力量和爆发力。当中,NASM课程对各种办公室都市人的不良体态姿势分析 (e.g. 各种肩膊、脊椎、骨盆、膝盖和脚掌问题)和矫正训练(e.g. 放松伸展和激活融合方法改善肌肉代偿和不平衡)着墨较多,适合对基本运动治疗和伤患痛症预防工作有兴趣的人士。值得一提,PES 和 CES 内容属进阶,建议报考人先持有基本私人教练认证。

报考方法:
到代办培训机构报名(中环/尖沙咀),有广东话和英语面授课程 (也可选择自修)。

课程资料: https://www.opstudiohk.com/product/nasm-cptonline/




4. 美国运动协会(American Council of Exercise,ACE)
简介:
ACE 为全球最大的非牟利健身认证机构,其宗旨为推动全民健康运动和行为改变。这机构每年皆投相当资源赞助科研和发展教材配套,成功投考认证的人士每月均会收到从美国总部寄来的自家健身杂志,其网上教学支援系统也获一定口碑。ACE在本地较少人提及,而在台湾和内地的知名度则相对较高。其认证设有多个级别:
?认可私人教练(CPT)
?团体健身教练(GFI)
?医疗运动专家(MES)

适合人士:
ACE课程提倡Integrated Fitness Training (IFT) Model 综合体能系统,把训练分为功能(Function) , 健康 (Health), 健体 (Fitness) 和表现 (Performance)四大类别,由基础稳定性和活动性,逐渐提升至表现为本训练。较多人报读的为CPT课程,内容定位相对广阔全面,涵盖基本健身计划设计和特殊人群训练需要,针对一般普罗大众,较适合入门人士修读。

报考方法:
有意报考者可透过网上登记,费用包括自修教材,然后预约在本地电脑中心(旺角/观塘)应考。

课程资料: https://www.acefitness.org/myace/login




2018 年考试费参考
以CPT认证为例:
ACSM: $349 美元 (不连教材)
NSCA: $435 美元 (不连教材)
NASM: $7000港元 (连教材)/$8400 港元 (连教材及两日课堂)
ACE: $699 美元 (连教材)

个人分享及建议
不少朋友看完以上介绍或都会问 「哪个课程最好」?但事实上「四大」机构皆有独特定位,课程各有千秋,合适与否视乎阁下的兴趣、工作需要和背景而定。以笔者个人为例,我现时于学术机构从事研究,平日需要阅读和撰写一手文献资讯,工作上既会接触到具心血管风险的中老年人,也常要面对高水平精英运动员,亦会在工馀带领身边的白领朋友和学员私人训练 (还未计自己练习呢)。鉴于每类人士的训练需要都大不同,故我自多年前在本地考取高级体适能教练证书后,近年也透过上述不同范畴的认证课程来增补专业知识,从而更胜任现时和未来的工作。

至于应试预备方面,所有「四大」考试皆为MC选择题,一般合格要求为70%以上,不设实习(Practical)技术面试,合格率普遍为 50-75%,会在考试后即时得悉结果。所有考试一般建议预留三个月或以上准备,当然实质所需时间和合格机会因人而异,视乎本身背景基础,而坊间亦有不少网上模拟试题和智能程式 (App) 专门供温习用。



此外,绝大部分「四大」证书皆以英语应考,亦有些考试可拣选中文和附有中文教材 (如NSCA的CSCS)。但如大家语言能力许可,笔者建议还是优先考虑英语。因为大多证书都设有期限 (两至三年),需要持续获取教育学分续证,而当中牵涉的专题课程、网上自习教材、工作坊和研讨会议等活动都是英文为主,故早一步认识相关英语专门词汇并无坏处。更重要一点,近年全球体适能行业发展迅速,唯不得不承认很多最新资讯都是先在英语国家发布,华语翻译相对较慢。故长远而言,语言能力还是掌握一手资讯的重要基础,鼓励大家多加注意,尽量不要让它成为绊脚石。学习新资讯的过程虽然艰辛,每本新买参考书也像字典般厚,但笔者和朋友都一致认为能对热爱的运动专业有更深入追求,拓阔视野,其价值实非时间金钱能衡量,对自己的理念坚持也是一种肯定。


当然,这里也要补充一点, 考取任何认证都只是一张基本入场券,因纸上谈兵不会带来效果,最终能否把书本理论技巧充分发挥出来,还看实战经验累积 (最好更有专人带领)。此外,以上「四大」机构的资料谨供参考,必须强调国外和本地还有很多其他具质素的体适能相关课程,笔者和朋友日后将陆续分享,大家亦应按自己的兴趣和专项向有关专业人士查询。

最后,简单分享一句: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don’t know.”——你知道的越多,你会发现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知识的领域和进步潜能是永无边界,唯有放下自我,虚心认清不足,力求上进,才能取得突破。笔者一直相信学习和运动表现一样,从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鼓励本地和邻近地区对体适能专业有热诚的朋友也一起努力,让我们的运动风气变得更正面多元化吧!

另有兴趣报考读者可参考以下由台湾著名体适能专家林嘉志教授分享的详细讲解影片。林教授拥有「四大」所有课程认证超级大满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