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案 徐茹丹
(2014-12-16 12:12:54)
标签:
教育 |
分类: 苏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
13.白鹭
教学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学会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和感受。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和感受。
教学时间:1课时。
一、诗词作引,初见白鹭身姿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这样一首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你知道他写的主角是谁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还记得有哪些写到白鹭的诗句吗?
如: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你见过白鹭吗?或许你见到过,却没有注意。白鹭是南方常见的一种水鸟。乍一眼,远看就像一只白鸽,近看又似一只白鹅,一身素衣,让它看起来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但是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却看出了它的美,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看看郭沫若对白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吟哦讽诵,初识白鹭之美
1.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读书的基本方法——吟哦讽诵,就是要放声读,读得正确流畅,沉浸其中。
现在老师先来朗读这篇散文,请大家听读的同时,找出作者描写白鹭的句子。
2.请同学来读一读你找出的句子。希望通过你的朗读能让我们初步感受到白鹭的美。
三、感悟品味,欣赏白鹭之美
1.第二单元我们学会了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品味和欣赏。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有状物,记人,写景之分,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内容。我们只有通过深入的感悟,品味,才能欣赏到作者的独特感受。
2.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描写白鹭的句子,选择一两处写几句赏析,说说白鹭美在哪里。(从字词、手法、画面入手)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很适宜——形象美
如何体现适宜?
与白鹤、朱鹭、苍鹭比较,写出白鹭形体的适宜、寻常。
雪白、铁色、青色,色素素雅,搭配和谐。
——美在和谐适宜。(请学生上黑板板书)
长什么样,有没有写?
抽象的概括描述,粗线条勾勒了白鹭的外形,没有注重外在的写实,那么重在内在的神韵。
(2)清田垂钓图:
能给这幅画面起个好听的名字吗?(体现画面美,在什么环境做什么)
这里“钓”字用的特别雅致。表现白鹭的优雅,突出画面的静,愿者上钩的娴静,连起来读读前文的“蓑毛”,并这“钓”字想开去,不正暗合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吗?
这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白鹭在清水里钓鱼,而“田”却成了画面的“镜框”,在画里,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丽,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到底是白鹭装饰了田,还是田包容了白鹭,就留给我们丰富的想像空间。
——美在娴静优雅
(3)树顶瞭望图:
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写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的“嗜好”。通过“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的细节,通过与“别的鸟”的对比,表现白鹭“嗜好”的独特。
——美在悠然脱俗
作者认为它在望哨吗?你觉得白鹭在望哨吗?(可讨论)
似望哨,实非望哨。“望哨”是动物界弱肉强食的行为反映,是紧张,是警惕,个中充满险恶与争斗的意味。如果白鹭真是在望哨的话,画面就欠美伤美了。此其一。第二,这幅画面整体上给人以悠闲安适的意趣。根据文段中“悠然”一词所表达的意境来看,也应非望哨。
其实,作者故意用一种人们不准确的看法作铺垫,作对比衬托,以突出白鹭登高眺远、悠然自得、气度非凡的特点,并且引导人们通过想像来品味画面悠闲娴静、空阔辽远的美好意境——那白鹭并非是在望哨,那么它在眺望什么呢?青山?碧水?蓝天?闲云?意境随人们的想象而开阔,画面因语言的含蓄而美丽。
(4)黄昏低飞图:
这是一幅动中有静的声景。黄昏低飞的白鹭,居然成了“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是因为它为乡居生活带来“清澄”和“生命”。
——美在清澄活力
“清澄”一词一般用来形容水的清澈透明,用来形容画面,当是比喻的用法,是婉曲的笔法,此处含义应为“清新、纯净”,即突出画面清纯美丽的特点。
3.小结白鹭的美,加深认识
作者是怎么评价白鹭的?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手法?——比喻,写出精致小巧,富有韵味的美。
读一读,两个句子有什么变化?——“实在”由衷的赞叹,从“韵在骨子里”、“散文”两语来看,侧重于歌颂白鹭平凡而不易发现,内涵丰富的美。语言递进,情感升华。
为什么分别放在开头结尾?——结构:首尾呼应。
第⑨节“或许有人会感觉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此段把白鹭比喻为“一首优美的歌”,但又不铿锵,准确而全面地概括了白鹭两方面的美的特点:说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意指白鹭精巧、匀称、和谐之美;说白鹭“不铿锵”,意指白鹭优美而不声张、不张扬,突出白鹭自然、平凡、质朴之美,内敛含蓄之美。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白鹭,你是否觉得它那“雪白的蓑毛……”真正是美得恰到好处,极富韵味。再来读一读作者的评价。
四、个性阅读,感受生活之美
第四单元的学习要求是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1.通过对白鹭的认识,作者对生活有怎样独特的感悟?(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生活哲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生活中需要发现美的眼睛。
常说“物以稀为贵”,平常的总觉得不美。其实,我们不要把美囚禁在“平常”这个思想牢笼里。就是这个美的精灵,还为人们创造出“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奉献给人们“乡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所以,我们得善于发现美,追求美,更要创造美。
五、反复咀嚼,探究《白鹭》之美
1.第三单元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是:学学牛吃草。阅读要反复咀嚼、品味。
2.刚才我们一起感受到了白鹭独特的美,请大家再来咀嚼一下文章,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美。可以对文章的语言表达、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独特认识。
语言质朴凝练,运用粗线条的勾勒表现白鹭平凡之美;
意蕴丰厚无穷,运用大写意手法,表现白鹭的含蓄之美;
运用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突出白鹭的特点;
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然没有浓妆淡抹的词藻,显得那样的朴实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同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
教师寄语:
有位哲人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心存一份热爱与向往,一丘秀峰一片流霞,一帘飞瀑一脉河流,都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就是清晨的一滴露珠,傍晚的一缕炊烟,山林的一声鸟鸣,村巷的一声狗吠,都能让我们领悟到美的极致。
希望大家每天有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
六、功夫在课外
阅读《关于散文<白鹭>》,比较感受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