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2019-06-14 16:52:14)
标签:

转载

谢谢博主分享!

 

 

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房山区佛子庄乡1993年由原房山区长操乡和东班各庄乡两个乡撤并合建而成。

   乘公交房20、房21、房24、房25路去往长操村。长操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民主政府房良联合县县委、县政府的驻地。村内原有两座庙宇,东庙(可能是关帝庙)位于村口处,早已拆除建为长操小学。2001年北京华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彦个人捐资110万元建立了“彦华希望小学”。2013年,“彦华希望小学”也已经倒闭,现为市民学校。西庙(可能是龙王庙)位于村中,也已拆除,现为长操村委会。院内两棵古侧柏分别高15米、11米,干径为60厘米、55厘米,树龄为300年、250年。现村委会院内有两块石碑,重修立碑刻名(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原为东庙在民国十一年重修山门楼及南配房八间的记录。碑汉白玉质,无额,碑座也已无存。碑阳首题:重修立碑刻名,碑文中有:重修东庙山门楼南配房八间,落款:民国十一年岁次戊戌(应为壬戌)中秋月初二日榖旦。碑阴好像有字,但无法看清。院内还有一块碑,是西庙的,汉白玉质,首身一体,额雕云纹,可惜所有字迹均已无法辨认。[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乘公交房23路北窖路口下车,东行去往北窖村。北窖村现在实际已与原下窖村合并为新的北窖村了,老村还在现村址的东南。原老村的村北有北窖村娘娘庙(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又称白衣庵,后曾改名清水寺,上世纪60年代改为村小学,1993年小学校搬迁,庙被闲置。2013年重修了大殿及寺址对面的戏楼,2017年重建配房,并整修了钟亭。坐北朝南,寺址临大沟而建,院内有大殿一座,三开间,硬山筒瓦大式,前出廊。院内东侧为2017年重建的配房,为东西房各三间,北房五间,皆为硬山筒瓦,过垅脊。院内西侧有钟亭一座,内有光绪八年(1882年)铸造的铁钟一口。上面的文字有“大清光绪八年(1882)建”、“房山县北窖合村仝立”、“京都崇文门外祥盛铜铁炉厂铸造”、“皇帝万岁万万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季平安,万年吉庆”、“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千祥云集,吉祥如意”以及经理人人名等字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北窖村娘娘庙的对面为北窖村戏楼(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坐南朝北,台基高出地面近两米,前为歇山式过垅脊的前轩,后为四方攒尖式的后台,且前轩后台从外面看同宽,后台的后面有门可以进入。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从北窖村娘娘庙门前,沿一条古道向东北行,经过一个山口(应该叫做西鞍)下山到达西安村,西安村有一座龙神庙,可以顺路看看。[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继续一直沿路东行,可以到达上英水真武庙(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以及上英水娘娘庙(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门前。上英水村真武庙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明代。历史上清康熙四年、光绪元年先后大修过两次,民国十三年又重修一次。解放后改成了六个自然村的完全小学。20057月开始,上英水村对真武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2008427日正式对外开放。 
   真武庙坐北朝南,门前有一对老石狮(看着是老物件,不知从何处移来,有点像南方的风格)。前有影壁一座,影壁后为山门,硬山筒瓦,梁柱之间用的是斗拱,颇有辽金时期木构的特点。进入山门,前院是娘娘庙,后院是真武庙(有可能明代只有真武庙,清代在其前方増建了娘娘庙)。前院依地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东有钟楼,西有鼓楼,为二层楼阁。钟楼前有民国十三年的重修碑记碑,圭首方座,碑阳额题“永垂不朽”,首题:重修上英水村真武庙记,落款:中华民国十三年四月。碑阴额题:万古流芳,碑文记载了经理发起人、捐款人人名及村名。
   重修上英水村真武庙记
   自海禁大开,科学昌明,迷信之风一革□。是时,房山县上英水村独以修庙,□不亦异乎?虽然古人有言,有其□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村之有是庙由来已久,□父老春祈秋报,□族党于其中,固亦□□□□之所也。康熙乙巳(1665年)岁因圮重修,阅时既久,□渐倾毁。上英水村朱君□等集六村父老建□续修,经始于光绪三十一(1905)年,至宣统元(1909)年峻。事关者补之,倾者建之。丹其□,□其壁,前殿奉碧霞元君,后殿奉真武。东西筑禅房各三楹,上□左右建钟鼓楼各二楹,□□□□□□□□□□,焕然一新。□出于募集经□者,□六村之□首也。此□□□□昭□□聚□□而致,诚敬桑梓之□,由是益教迷信云正哉?六村者,上、中、下英水暨蚂蚁槽、查尔、西安等村。是工既毕,爰志其颠末如右。

 涿县□存□撰文,坨里秦从周书丹,主持僧园□、昌□。

 中华民国十三(1924)年四月。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上层院前有粗大的古柏树两株,正殿三间为元君殿,供碧霞元君,硬山筒瓦大式,前出廊。东配殿三间为慈航殿,供慈航道人;西配殿三间为文昌殿,供文昌帝君。东、西配殿亦为硬山筒瓦大式,前出廊。其北侧各有配房三间,硬山筒瓦卷棚顶。前院的东北、西北角,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势建有咏经楼、望月楼。为二层楼阁,一层从前院进入,二层从后院进入,这样楼阁内就不再建木梯了。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登上前后院之间的台阶,后院院门为垂花门,前后均有垂花,四柱悬山筒瓦,木质博风板,墙心为硬心。院内正殿三间为真武殿,供真武大帝,硬山筒瓦大式,前出廊。两侧朵殿各二,卷棚顶。东配殿三间为财神殿,中供文财神比干,左供武财神赵公明,右供武财神关羽;西配殿三间为药王殿,中供孙思邈,左供李时珍,右供扁鹊。东、西配殿亦为硬山筒瓦大式,前出廊。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上英水真武庙的东南侧坡下有上英水九神庙(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建于清代,原有九神殿三间、窑神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我2016年去时,仅存前殿三间,硬山,石板顶,过垅脊,砖砌拱门,左右砖砌拱窗各一。2017年再去时,在其后面复建了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门楼正在施工中。前殿、后殿及东、西配殿均为硬山筒瓦大脊。原存的三间应为前殿,后面的正殿应为九神殿。九神一般指:土地、山神、武道、狐仙、龙王、虫王、火神、关公、观音。其中狐仙、龙王、虫王三神地位最高,狐仙主要化解百姓难事,龙王专管大旱降雨,虫王防治病虫害;山神和土地看山管地,武道保佑村民免受战乱;火神有三只眼睛专管灭火,关公象征忠义,菩萨掌管其他杂事。估计所谓“九神庙”,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综合服务大厅”,只是一个庙内供奉很多神位。而且不同的地方,所供奉的神位不是完全一样的,比如:平原区与山区可能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山区,产煤的地区可能供奉有窑神,不产煤的地方可能就没有窑神。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上英水村东面的山坡上,原有查儿村,现已经全部搬迁至良乡了(2017年我问附近的村民,说已经搬迁有十几年了)。村南有查儿村关帝庙,一进院落,山门为硬山筒瓦小门楼。正殿三间,硬山筒瓦大式,东西厢房各三间,已改建。这里曾做过小学。[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一直沿路下行去往下英水村,下英水村南的一条河道的东侧有下英水关帝庙(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建于清代,坐北朝南,我2016年去时,正殿三间已破旧不堪,西房两间及南房三间早期已经过改建。2017年再去时,正殿三间已被修缮,为硬山筒瓦大式,前出廊,杔檩等大木均有彩绘。西房及南房尚未修缮。按道理,东边还应有两间东房,但已看不出痕迹了。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从下英水村沿路去往英水这条沟的沟口,到达108国道的佛子庄村(银狐洞路口),公交站的北侧即为佛子庄村,村口有佛子庄村过街楼,可以顺路看一下。[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黑龙关村南,有黑龙关遗址(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据《北京文物地图集》介绍:黑龙关城址,在佛子庄乡黑龙关村南半里,建于五代时期,1984年发现。城墙东西向,残存长约50 米,宽约3米,高约1.5米,全部用河卵石垒砌。山顶旧有烽火台,今无存。《房山县志》载:为刘仁恭895 ~ 907)所筑关城。这处文物,我未能看到,据村民说:在黑龙关村南的“南地”(是属于黑龙关村的南部区住宅)的北端,原有河卵石垒砌的城墙旧址,分别在大石河河道的两侧。现在的河道东侧遗址已无存了。河道西侧还有遗迹。估计应该是这个位置。[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黑龙关村现规模不大,村聚落呈带状,村型如巨船。村南的村委会院内有黑龙关玄帝庙(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坐东朝西,面对大石河,仅存庙门及钟楼,其他建筑已无存了,院内有几株古柏。山门内侧的角柱石上有“嘉庆二十一年”和“重修山门公告完”的字样。院内东侧有一通残碑,碑首题“千秋永固”,碑身风化严重,碑阴有“修补黑龙关”。这里曾办过小学,现在还有一块“黑龙关小学”遗址碑,后面的碑文大意为1996年北京三露厂厂长杜斌为贫困山区教育捐资二十万元,在另地建了新的小学,为此立碑。据碑文中记载,此庙原称关帝庙,不知为何公布为玄帝庙。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村中有几处不错的宅院,房顶是很大的石板铺就,颇具房山山区特色。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村北头有个小庙,叫七圣神祠(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坐北朝南,只有一间殿堂,前出廊,殿内有壁画。2017年修缮,原墙壁上有彩绘壁画,目前未施画。关于“七圣”的说法,各地说法不同,有些地方供奉的主神是托塔李天王,另六神分别是:金吒、木吒、哪吒、杨戬、雷震子和韦陀。看墙上的壁画,这里供奉的可能是李天王。村里人又将七圣神祠称作“五道庙”。此处的“五道”,是指灵魂换世转生的“五道轮回”。《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云“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为人神;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也;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也”。信奉五道将军,在旧时中国民间,尤其是晋冀鲁豫一带非常普遍。在民间,人死后安葬前,家人要到五道庙送灵祭祀,即“报庙”,祈求死者到阴间不受惩罚,转生为人,并与人间割断亲缘,不要再回到人间作祟。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黑龙关村北的大石河北岸有黑龙关龙王庙(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又称龙神庙,依山傍水,紧靠山崖,巍峨宏伟,从远处眺望,红墙灰瓦的殿宇映衬在苍松翠柏之中,恰似海市蜃楼,给人以幽静神秘之感。坐北朝南,为东、中、西并列的三跨院布局,始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求神祈雨的圣地,求雨灵验,房山县、涿州县志均有记述,并传至朝廷,清雍正庚戌年(1730年)仲夏,雍正皇帝感其降雨解灾,亲题赐匾褒扬,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朝廷拨专款重修庙宇,并御笔题联。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从东侧进入,经过五间北房(为寮房)进入东跨院。院内有正房三间(为祖师殿)、东房三间(中间为过门)。院内的西南角经钟楼的南北两侧皆可到达中院。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中院南侧建有影壁及山门殿,山门殿三间为硬山筒瓦过垅脊,其两侧是钟鼓楼,院内正殿龙神殿三间,硬山筒瓦大式,前出廊。正殿额“甘泽普应”为清雍正赐匾。 正殿对联“御四海济苍生,功能配社,驾六龙享庶物,德可参天”为清乾隆赐联。父子俩赐额赐联,可想当年对龙神庙的重视。[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东、西配殿各三间是元辰殿,供十二生肖,硬山筒瓦大式,前出廊。[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中院内有四棵古柏,皆为一级保护古树。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龙神殿前有两通古石碑,一通碑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创建龙神庙时所立,碑额篆双钩“大都房山县大安山创建黑龙潭庙记”,碑身首题“房山县大安山龙海观创建黑龙潭庙记”,碑文内容记载了至正十年京师久旱不雨,当时政府派官员来此地祈祷降雨成功。秋后,乡人请求立庙,于元至正十二年落成。落款:“至正十四年岁在甲午十月己巳朔癸卯日”。碑阴额题:“良乡县官吏道教助缘耆老”,刻官、道、俗等助缘者名氏。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另一通碑为乾隆年间重修碑,碑阳额题双钩“万古流芳”,碑身首题“修补龙神庙碑记”,落款“大清乾隆肆拾肆年(1779年)岁次已亥六月辛未朔癸丑日建”。碑阴额题双钩“千秋永固”。首行“众善芳名开列于后”,碑文为捐款村名及钱数。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西跨院北为“斗姆殿”三间,西为“观音殿”三间。西跨院原为禅房,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先后被改为烈士遗骨存放处、灵堂,上世纪70年代后,烈士遗骨移至东半各庄村佛乡禅寺南烈士陵园处,以后日渐颓废。直到90年代后,庙宇被重修。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西跨院南墙处立有一块残墓碑,为“黑龙关龙王庙出家、道号至昆之墓”,碑文中有“乃地京都顺天府房山县佛头庄,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二十六日”,“羽化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五月二十日”,以及小字“岁次癸巳(1773年)孟夏吉日立”,不知是否与西跨院西北的残塔有关。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在西跨院西北的山坡上有黑龙关龙王庙塔院,有两座残破的小塔,一座两级八面砖塔,基座、塔身素面,塔上八面有塔门,残破不堪。还有一座复钵式塔,塔脖子已无,也接近倒塌。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西班各庄村北,班陈路以东的大石河河道的西侧属东班各庄村,台地上有东班各庄关帝庙(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建于淸代,曾用于东班各庄乡敬老院。坐西朝东,两进院落。山门殿前临深谷,前院内有一棵古柏。山门殿三间,硬山筒瓦大脊,中有拱门,左右各一圆窗,应该是天王殿,内供弥勒佛及韦驮。两侧为钟、鼓楼。后院内正殿面阔三间,前出廊,灰筒瓦硬山顶大脊,为大雄宝殿。两侧各有坐西朝东的配房三间。山门殿及正殿的檩脊上有大木彩绘。院内有四棵古松。正殿北侧为观音殿一间及配房三间,南侧为地藏殿一间及配房三间。后院外北侧有北房两排,前排的西端有坐西朝东的祖师殿一间。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寺址南侧的台地上,有原东班各庄乡烈士陵园,坐西朝东,葬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刘地昌、刘帮洪、黄忠仁、金大旺等三十三名革命烈士。[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陈家台村村内主街的南部有陈家台过街楼。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过街楼的北侧有陈家台关帝庙(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原本是娘娘庙,不知何时改称关帝庙,该庙曾用于村委会。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前有山门殿三间,院内有正殿三间,正殿东西原应有耳殿各一。正殿前出台,有可能以前原本有抱厦,现已无存。院内东西各有三间配殿。院内原有四棵古柏,据说解放后尚有三棵,现仅存一棵为西南一棵,是一棵桧柏,为一级保护古树,粗壮挺拔,枝繁叶茂。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转载]房山佛子庄乡的文物古迹


   佛字庄乡的文物不算太多,而且文物的类型也比较单一,多为寺庙建筑,但还都算保存的不错,非常值得看一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