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盛夏巨献——美白成分如何选择(下篇:美白产品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2012-07-14 20:19:38)
标签:

美白成分

倩碧

cpb

美白产品选择

注意事项

时尚

 

    上篇:美白成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3a01a0101504v.html

 

    上篇,我们介绍了美白成分都有什么,今天从成分和成分之间说起。先看CLINIQUE Even Better Clinical Dark Spot Corrector 2012年版本的成分表:

http://fmn.rrimg.com/fmn062/20120714/2025/b_large_EMam_5330000050551261.jpg

    我们看成分表中红色字体的,是什么东西暂无,对吧?Dimethoxytolyl Propylresorcinol,二甲氧基甲苯基-4-丙基间苯二酚,2011年雅诗兰黛集团开始申请专利的“CL-302复合物”,但是至今专利有没有批下来,我就不知道了。没有把这个成分放在上篇说,是因为还没有定论,还缺少实验数据。好像和POLA公司的RUCINOL名字很像吧?都是氢醌的衍生物。国内卖的倩碧晶采嫩白精华露,也是有这个成分的,就是因为产地不同,产品名称略有不同,国内卖的都是日本产的,但是成分理论上是一样的。功效成分都有什么呢?维生素C葡萄糖苷(估算含量在2%左右),BHA(估算含量在0.5%左右),酵母菌提取物(雅诗兰黛集团最喜欢的),其他就是一些有抗氧化功效的植物提取物了。郁金是个中药,是姜黄的根,是非常少见的非温性的活血化瘀药。这点可以不需要懂,这在开方子中才需要的,温有病学派著名汤剂——菖蒲郁金汤。扯回来吧!CL-302复合物的效果肯定不如氢醌,也肯定不如RUCINOL,而且欧美系美白产品用剥皮剂很多。对于亚洲人,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剥皮的,亚系产品中以日系产品为代表的诸多大牌产品罕见剥皮剂。白种人和黄种人的皮肤结构本就是略有不同的,他们角质厚,皮肤干燥,毛孔大,而我们皮肤细腻,油份多,毛孔小。倩碧这还不算什么,看上篇提到的贝德玛杜鹃花酸美白精华露,这个也是这种类型的。顺便提一下,兰嘉丝汀的产品,深层嫩白修护精华液,是有视黄醇的,怎么慎用,在以前抗老成分第一篇里都说过了。兰嘉丝汀的产品几乎都有视黄醇。记得以前看杂志,说许玮甯说她从小就有雀斑,她喜欢用娇韵诗清透美白修正笔,说这个淡斑效果还是很好的。(⊙o⊙)…,这个除了维生素C葡萄糖苷以外就是水杨酸了,其实这个成分一般般,但是使用感受很好,香料很多啊。

    可见,从成分上给美白产品分类,大致可分为:单一美白成分+剥皮剂、多种美白成分+剥皮剂、单一美白成分、多种美白成分(作用靶点不同)、植物提取物产品。

    现在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种多样的美白成分混用,再看上篇的HAKU EX的例子,就知道资生堂集团美白产品的模式化:乙基维生素C+氨甲环酸+4MSK+甘草酸钾,这个模式可以有所加减,但是这个模式下得成分浓度最高的,应该是售价中上的,肯定不是最贵的。市场学策略决定了最好的成分要先给予中端产品。护肤品化妆品的价格直接决定因素是品牌,不是科技和成分,这一点是永远不能忽略的。我们看CPB新光源美白精华液成分:

http://fmn.rrimg.com/fmn062/20120714/2030/b_large_p2y9_23cd000029801261.jpg

    倒数第六个成分应该是BHT,二丁基羟基甲苯。我们看成分,是不是资生堂模式呢?答案必须是肯定的,还有一堆比较冷门的植物提取物,还有防晒剂。凭心而论,总觉得不如HAKU,但是使用感受上差别不会很大,差在哪呢?HAKU很滋润,甚至油润了,CPB很清爽。但是我没有用过CPB,对此不评价。因为两三年前我实在过于衷情POLA和KOSE,所以对日本其他公司并不是很感兴趣。现在,你们都知道,我更喜欢韩国货了,用过很多功效很强的护肤品,再回来用一些不疼不痒的植物提取成分感觉很小清新呢!

    有人在上篇中评论,问我结论是什么?到底什么成分适合什么皮肤?这是铺垫了这么多以后最后要解决的问题。以前写防晒剂的文章的时,也有人评论说结论是什么,说我不最后总结会死啊。我就不喜欢最后总结,我想要的就是我铺垫了这么多,到最后看的人可以恍然大悟。

    我先说我自己,以前踩过雷的成分绝对不用,我所选择的产品必是我看过成分觉得靠谱的。先过了眼,才进入试用阶段。

    如果你是敏感性皮肤,那么尽量不要选择有剥皮剂的。但是不等于敏感性皮肤不能用剥皮剂,这个我们下一话题再说吧。出现在美白产品中的剥皮剂一般都是甘醇酸和水杨酸,但是含量也不会像祛痘产品焕肤产品中的那么多。滋润度高复合成分,是你的首选,比如资生堂集团的美白模式。氨甲环酸产品也是首选,比如欧珀莱密集修斑精华液,这个做得非常滋润,适合干性敏感性皮肤。需要初级抗老的偏干性皮肤,可以选择资生堂悦薇集中美白按摩精华液。

    再说说偏油皮肤。如果你没有过度清洁,那么可以选择有剥皮剂的产品,和有杀菌控油效果的壬二酸。如果日常护肤步骤中已有剥皮成分的产品,那么就最好选择没有剥皮剂的产品。氨甲环酸对于有炎症的皮肤是非常好的,几乎适合任何人。

    关于长痘痘的皮肤,选择美白成分更要慎重。维生素C既可以祛红色痘印也可以祛黑色痘印。但是维生素C类产品开封后要尽快用完,因为其更易滋生细菌,最坏的结果是加重痘痘。氨甲环酸也是很好的选择。氢醌和水杨酸的美白组合,可谓适合强韧偏油皮肤的最强美白组合了,要是用于祛斑大可以试试,但是后果自负。要是非斑点类肤色不匀最好避免氢醌。

    健康的皮肤自然可以随便选择了,不过现在不知道添加了哪些植物提取物,都可以成为变应原,要是导致I型超敏反应就不好了。

    按照皮肤问题选择产品可以更有针对性。关于晒斑,不要指望用几次用淡了。我觉得美白最短也需要两个月。哪些美白成分祛斑效果最好呢?L-维生素C、氢醌、曲酸、RUCINOL、烟酰胺都不错的。可以同时配合抗老成分,比如RETINOL A之类的。对于雀斑黄褐斑之类的,可能用了再好再贵的美白精华也是只能微微淡化。有的人其实并非不是需要美白,而是需要焕肤的,角质过厚导致的肤色不匀应与黑色素导致的肤色不匀相鉴别。

更多人想要的仅仅是自然亮白透明的肤质,那么可以选择一些亮肤类美白成分,氨甲环酸和4MSK、维生素C葡萄糖苷、鞣花酸、熊果苷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准备怀孕和怀孕的,避免氢醌及其衍生物,剥皮剂最好别用。其他应该都没事。

 

    归根结底,防晒好坏与否是美白的关键。有人问我是不是美白成分都是光敏的呢?不全是,大多数是,随着科技的提高,各种结构的包裹提高了光稳定性。L-维生素C也可以很稳定了。但是不要以成分稳定为借口去不防晒。防晒永远比美白重要。不防晒导致的后果是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并爆发的。我一直很重视防晒,可是以前确实没有注意过眼部防晒,上眼睑才有了小斑点。我觉得现在再重视眼部防晒晚了。紫外线伤害在18岁前积累,于18岁后才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这代人是不可能从小就防晒的了。但是我们的孩子应该从小培养防晒的理念,不只是防晒霜,各种物理防晒都包括。如果你们还想到什么注意事项,请留言,也让别人看到吧。我有事忙去了~有时间在回复吧。

 

    啊,两周后是下一话题“焕肤”,我先准备着,你们可以提问题了,欢迎互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