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八月
花鸟寄情
——“抱华楼首届中国花鸟画论坛” 暨“何水法师生联展”举行
http://s13/middle/4ed352f5g7a705b8f132c&690 花鸟寄情" TITLE="荷香八月 花鸟寄情" />
8月2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洛阳画院、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报联合主办,杭州抱华楼国画研究院承办的“花鸟寄情——抱华楼首届中国花鸟画论坛”暨“荷香八月——何水法师生联展”在坐落于杭州西郊美丽富春山水间的“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何水法先生的弟子欢聚一堂,展出了何水法及其弟子的百余幅作品。
在这些弟子中不少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和中国美协会员,有的为中国和国际重要美术学府的硕士、博士,更有甚者已在所在省、市画院、美术馆、美协担任领导职务。这些弟子都相当程度上继承了何先生的艺术思想,并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他们积极上进、不辱使命,在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展上摘金夺银者也不乏其人,如此成绩足水法先生欣慰。
http://s16/middle/4ed352f5gc86393e72f7f&690 花鸟寄情" TITLE="荷香八月 花鸟寄情" />
http://s5/middle/4ed352f5gc86394c1adf4&690 花鸟寄情" TITLE="荷香八月 花鸟寄情" />
论坛中,主持人中国美院博导、著名理论家毛建波教授,与中国美协理事、著名花鸟画家何水法先生,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曹工化先生,美术评论家、著名策展人王源先生,及百余名何氏弟子与美术界人士围绕“多媒体时代中国绘画该如何发力”、“何水法绘画理念的精髓”、“抱华楼国画研究院的存在价值”等3个问题展开探讨,各抒已见。
毛建波教授在谈到何水法先生放弃传统习见的鸟与石头的原因时说:“优秀的艺术家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就像钉子打墙,找到点之后准确地打进去就可以了,不必要的东西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放弃,这是明智的。在何老师的画中,无论是构图、笔墨还是书法、印章等细节都与他的画面追求协调一致,这决定了他能够在打进去的同时走出来。”
曹工化先生在论坛中着重强调了在网络媒体时代信息狂轰滥炸的环境下该如何做出思索和选择的问题,同时他告诉大家求艺之路是艰难的,而正是这份艰难成就了进步。
王源先生用《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来比拟何水法先生的花鸟画创新,他认为绘画史上的意笔画家主要用“比”和“兴”的手法,而何水法先生引入了“赋”的手法。
何水法先生则从自身五十余年的从艺经验出发,与现场听众分享了自己的艺术感悟,他告诫何氏弟子要“取法乎上”,要学精神而不要学表象。他告诉弟子只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学习、再学习,就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顶点。
http://s5/middle/4ed352f5gc86394f71754&690 花鸟寄情" TITLE="荷香八月 花鸟寄情" />
http://s11/middle/4ed352f5gc86394318b5a&690 花鸟寄情" TITLE="荷香八月 花鸟寄情" />
http://s13/middle/4ed352f5gc863946c775c&690 花鸟寄情" TITLE="荷香八月 花鸟寄情" />
何水法是我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他以传统花鸟画笔墨融合现代理念完成了花鸟画在当代的转型,是当今花鸟画坛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在绘画方面取得的成就,没有让何老师停止前进的脚步,他积极投身教育,不仅精心教导上门求教的画学后辈,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报》名家工作室等免费开课授徒,培养了大批花鸟画坛新秀。
“这些小成就对于发扬中国花鸟画来说还远远不够,今后我将以抱华楼国画研究院为依托,策划和筹办更多展览和学术活动,为画坛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从而为推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据悉,今后“荷香八月——何水法师生联展”将每年举行一届,“花鸟寄情”学术论坛每年将至少举行一届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