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纯真年代”的老爷子
(2011-12-16 13:52:50)
标签:
感念追忆助人为乐传统美德教育 |
分类: 说东道西 |
——谨以此篇纪念我的岳父——于长川
2011年11月19日,因脑溢血后遗症在轮椅上坐了五年的岳父,走完了他79岁的人生。岳父住的是老式公房,前些年因地铁施工3/2的老邻居已经动迁搬离了,只留下了最后一排老公房没有动迁。因房子老旧,地铁施工又给房子造成了损害,大多数业主把老公房出租,在外购房居住,老邻居已经是廖廖无几。
本来,岳母打算只通知亲属,不告诉其他人,在亲人之间搞一个告别仪式,平静地办丧事。却不知,岳父逝世的消息不胫而走,邻居们三三二二地前来吊唁,渐渐地已经离开动迁地几年的老邻居们都赶了来,甚至有位重病住院的邻居闻讯后亦托子女前来吊唁,足见老爷子人缘之好。以前,我只知道岳父病前脾气急燥,对家人和孩子极严厉,不太顾家, 但性格极豪爽,极热情,有古道热肠之遗风。这大概与他出生于山东有关,孔孟之乡的人厚道、大气,崇尚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他退休前是一家大型药厂的卡车司机,工作认真负责,是一名优秀驾驶员。及至大殓那一天,除了亲属外,一共来了100多位邻居,他们从心底里发出对老爷子一生为人的敬意,众口一词说得都是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他是一个好人!”
一位邻居回忆说:那一年,我准备到俄罗斯留学,苦于留学的费用不够,到处找相识的朋友或同学借,都是无功而返。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老爷子,不想老爷子不仅借钱给他,还关切问他“够不够?”遭遇了那么多拒绝后,碰到老爷子这么真诚热心的人,他从底里感觉温暖,为此,他一直记着老爷子的好。另一位邻居回忆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每个家庭的粮食都是异常的紧张,我们家人多粮食不够,每每在揭不开锅时,是老爷子端着脸盆把从乡下带来的粮食或者杂粮送给我们吃,我们一家每当想起这些事,总是感慨老爷子的厚道与善心。更有一位邻居说:那一年,我参军到部队,因为与家人发生了众多的矛盾和不愉快,他们赌气不来送我。那是我心情最乱的时候,即将离开故乡奔赴部队,心里七上八下、五味杂存,是老爷子开着卡车把我送到集合点,还给了一些零用钱,给了我精神上的安慰,让我十分的感动...... 这些事情,当时人们只是铭记在心,但在吊唁他的时候,出于对他的感念一一追忆了出来,也算是对他的一分纪念和敬意吧!
在追悼会上,我大姨子作为家庭代表向前来参加的邻居致谢,同时也不无怀念地追忆老爷子的生平与为人。她在回忆中说了老爷子的一件感人的往事。1976年,老爷子到温州出差,在回程的途中看到了一辆倒在路边水沟里的拖拉机,受伤的驾驶员生命垂危,老爷子见状二话不说,立即把他送往附近的医院,听医生说那人恐怕有生命危险,他也不回上海了,代表家属守在手术室的门外,直到那人的手术成功脱离危险后才离开,医生以为他是伤者的家属,连连对他说:“如果再晚来半小时,那命就没了”。几年后那个受伤者,从医生的口中知道救他、送他到医院的是一辆上海牌照的卡车,他又辗转打听,几经周折,才找到他的恩人——老爷子。这件事,老爷子一直没有对任何人说起,家里人根本不知道,直到温州人上门感恩才知晓。可见,老爷子善心之纯粹,为人之质朴!
我听着邻居们的回忆、家人的追忆,深感老爷子虽然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也谈不上有多高的境界,但却是生活在“纯真年代”的人,胸襟宽广,热心地助人、坦荡地生活,让邻居们感觉在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社会中,还有一抺温暖人心的火花在他们周围闪耀。写到此,我不由想起著名电影大师谢晋的一句口头禅:“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个人活在世上的价值不在于他有多少财产,有多高的知名度,而在于人们心目中有没有他的位置。我想,朴实淳厚的老爷子,至少在邻居的心中有他的位置,这对于出生草根的他来说,已经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