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与现代中感受法兰西风情

标签: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法兰西风情历史与现代和谐相融 |
分类: 中国大爷看世界 |
——中国上海世博会游记之二
法国馆第二区展出的罗丹雕塑《青铜时代》(摄影:水中岩)
耸立在世博园内的法国馆,以白色的菱形格组成既规整又不失浪漫气息的外景。参观法国馆的人,比其他场馆明显的多。为了感受法兰西民族的浪漫风情,我耐心地在长长的S型排队通道上来来回回地行走、旋转,半个小时后终于走进了法国馆。
法国馆的外景(摄影:水中岩)
法国馆的长长迎宾通道(摄影:水中岩)
法国馆第三展区展出的装饰荷花 (摄影:水中岩)
迈进法国馆,我即被其独特的场馆设计所吸引。底层近千平方米的广场上,除了四周的鲜花外,只有五、六个高压喷水龙头,把水柱高高喷向几十米的高空,给游客以清凉舒适的感觉。四面墙上,是几十根十多米长的立体绿化柱,茂盛的植物以其盎然的绿意,抚慰着在高温下光临法国馆的游客们烦燥的心。我们在广场上稍事休息后,跟着人流进入了法国馆的展厅。
法国馆广场一景(摄影:水中岩)
都说法国人天性浪漫,其场馆的布置也无处不彰显出浪漫的秉性。进入场馆的迎宾通道,迎面而立的是一根根依次排列、播放着宣传文字的立柱。鲜红的文字、黑色的立柱,在不经意间让人产生既惊艳、又悦目的视觉享受。走过通道,前面便是灯火璀璨、一片辉煌的展厅。但见一大串的珠灯,将晶莹的灯光直射至地面后、又反射到墙上,营造出了奇幻的意境,冲击着人们视觉。法国馆由三大展区组成,第一展区是由录像、图片组成,向观众展现法国的山水和城市面貌,自然环境中的法国,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广袤千里的森林;人文环境中的法国、有古老与现代和谐相融的建筑、有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和时装之都。这一切,赋予法国以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魅力。
九月绽放的桃花格外的艳丽多姿(摄影:水中岩)
法国馆第一展区电视片截屏影像:花园(摄影:水中岩)
美丽的珠灯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摄影:水中岩)
高高喷水柱和立体的植被 (摄影:水中岩)
第二展区是由闻名遐迩的法国雕塑与油画组成。有罗丹的著名雕塑《青铜时代》、有巴黎奥赛博物馆七幅珍藏油画:米勒的《晚钟》,马奈的《阳台》,凡高的《阿尔的舞厅》,赛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装间》,高更的《餐点(又名香蕉)》。据悉,这批展馆珍藏从未同时在法国境外展出,从而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有幸目睹人类艺术创作中的传世珍品,我久久地伫立在展品前不愿离去。仔细地欣赏大师之作,从看似粗砺的笔触、人物看似木讷的表情上,我丝毫感受不到技巧的影子。但作品古朴、自然的艺术感染力,从色彩与光影中熠熠闪烁。此时我才明白什么叫“炉火纯青”、“无技巧的技巧”。大师们的艺术作品,除了展现法国的文化艺术成就外,更彰显着法兰西民族的聪明才智。
马奈的名画《阳台》(摄影:水中岩)
凡高的《阿尔的舞厅》 (摄影:水中岩)
赛尚的名画《咖啡壶边的妇女》(摄影:水中岩)
高更的名画《餐点(又名香蕉)》(摄影:水中岩)
博纳尔的名画《化装间》(摄影:水中岩)
第三展区是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展示。展区内实地制作了场景和模型,有城市花园小景、建筑的外貌、室内的布置等,以直观地反映现代法国的城市生活。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尽管时间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法国人生活中仍然不乏十八世纪的传统影子。那花园中的圆顶凉亭、阳台上的缕花栏杆、室内古色古香的立柱和装饰等,将传统与现代和谐自然地连接在了一起,看起来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时尚的品味,折射出法国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积淀与传承。
风格独特的装饰墙面(摄影:水中岩)
有着古典装饰影子的窗棂(摄影:水中岩)
光影独特的灯光影像之一(摄影:水中岩)
光影独特的灯光影像之二 (摄影:水中岩)
光影独特的灯光影像之三 (摄影:水中岩)
美仑美奂的室内装饰(摄影:水中岩)
浓浓的法兰西文化氛围,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相融,值得我们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相融相通方面借鉴和学习。这是我观看法国馆后留下的美好印象和一点体会。
法国馆的参观人流(摄影:水中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