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水中岩
水中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64
  • 关注人气: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偶遇”电影导演张艺谋

(2009-08-14 19:51:15)
标签:

电影导演

张艺谋

偶像崇拜

合影趣谈

娱乐

分类: 影视评论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游记之二 

 在新中国的电影史上有一个人值得一书,那是电影导演张艺谋。大多数中国影迷认识张艺谋是在看了影片《红高粱》后。1988年《红高梁》在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捧回了中国电影第一个国际大奖——金熊奖。我记得当时的单位工会,立即组织职工观看《红高梁》,这颇有点爱国的味道在里面。然而,看完影片,我们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那就是影片中传递出来的思想和情感,与我们多年所受的教育相悖。片中的“我爷爷”为爱情杀人夫,最后还被描写成了英雄。这让看惯了“高大全”式英雄人物的我们无法接受。果然不久,报纸上便有了批评《红高梁》的文章,指其专把中国人的丑陋、愚味之处作为卖点,去搏取外国人的喝彩,说影片的道德取向有问题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影片的得奖是不争的事实,至少国外影人对中国影片开始关注,这一点毋容置疑。此后,张艺谋拍摄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英雄》、《十面埋伏》等影片,为中国电影带来了众多的国际奖项和荣誉。由此,奠定了他中国一流大导游,国际著名导演的地位。受到了世人的瞩目和尊崇。

 由于张艺谋的国际著名导演的身份,杜莎夫人蜡像馆为其制作了一尊蜡像。这尊蜡像淡定、安静、神态内敛,与他导演创作的或执着奋斗,宣传人生搏击的影片;或阳刚烈烈,赞美英雄豪情的歌剧;或气势磅礴,弘扬民族文化的专题映象,形成很大的反差。只见他身穿黑衣裤,面带浅浅的微笑,斜依在墙角,仿佛是刚刚从国外领奖归来,内心里是看淡荣辱后的从容。在蜡像馆看到张艺谋的那一刻,我和朋友都感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淡然:独处一偶、不事张扬,别有一种超然之味。我们没有与张艺谋交往的经历,不知道这样的安排与塑造,是不是与他本人的性格、为人相吻合。蜡像的淡然与平静,让想与他合影的人,颇费心思。站在他的前面吧,没有他那种超然的气质,有不协调之感;站在他的旁边吧,他向左斜靠在墙角,立在他的右边有距离;站在他的身后吧,遮住了想显摆的自己。最后还是朋友提出干脆站到他的左前方,收敛笑容,神态尽量与其协调。就这样,按照要求,我右肩靠墙,较为贴切地与蜡像完成了合影(见下图)。

“偶遇”电影导演张艺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几十亿观众在电视里欣赏到了由张艺谋任总导演的开幕式。诗情画意、绚丽多彩、恢宏大气,一时间成了赞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得最多的形容词。有一家英国报纸形容开幕式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是:犹如一个孩子第一次看到下雪,给人感觉太神奇、太精彩了。奥运会后,在《杨澜访谈录》中,我又一欠看到了张艺谋,面对主持人的赞美之言,大导演又一次露出淡然、超脱的神情,一如蜡像脸上凝固着的神态。我突然领悟了什么叫大智若愚、宁静致远、举重若轻等表与里两相极致的人和事。原来,张艺谋平静、憨厚的谦谦外表里,包裹的是飞翔高远的鸿鹄之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