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首动人心弦的怀旧金曲

(2009-04-01 11:21:10)
标签:

散文集

《塘栖旧事》

人文景观

趣闻轶事

评论

分类: 说东道西

 一首动人心弦的怀旧金曲

——浅评蒋豫生先生的散文集《塘栖旧事》 

    3月13日我乘飞机前往北京旅游。途中飞机突降高度,机身大幅度地抖动,放在小桌上的饮料洒了出来,可沉浸在阅读中的我浑然不觉。邻座诧异地问:“什么好书这么吸引你?” 我把书递给他说:“是散文集《塘栖旧事》。”飞机落地后他还书时说:“书写得真不错,犹如一首动人心弦的怀旧金曲。”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回到上海,在完成了粗略的阅读后,我对该书有了一个总体上的印象:

    一、细腻。作者对故乡的爱是具体的,对故乡的回忆是细微的。比如:在《老镇之声》中作者这样描写午后的安静:“连上午生了蛋‘咯咯打’地大叫了一阵的母鸡们,也都聚在墙角的阴影里,懒懒地支起一只爪子,作金鸡独立状,并将头埋在翅膀底下”。旁溢斜出的细描,极自然地衬出了静谥的氛围;又如:在《吃东西》中作者记述远足的前夜,他们对准备的食物馋涎欲滴:“这天夜里我们会激动得翻来覆去睏不着,熬不牢就先摸点吃吃,再吃一点点,再……往往还没有等到出发,东西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传神的描述,再现了那个年代少年的贪嘴与稚气,读来哑然失笑;再如:《月夜赏梅》中的一段绘景:但见在竖竖斜斜的枝头上,万千花朵近近紧紧的簇拥着依傍着,静静地绽放,精美细巧的花蕊伸展着,娉娉婷婷,那么婀娜多姿!那么冰清玉洁!偶有微风过处,花冠颤动,又如飞雪凌空,在花海中掀起层层细浪…… 精彩的描写,仿佛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一幅“香雪海”的盛景画,作品的艺术张力可见一斑。

    二、厚重。文集不是简单的景物、人事的怀念与写旧,而是用思索的眼光看待古镇的人文风貌。其一、在《老镇旧难》中作者记录了塘栖人的傲骨和日寇的暴行:公元1942年,驻塘栖的日军将13名不愿为他们效劳的群众全部杀害,“其中有一孕妇,日寇用刺刀戳入腹部,将胎婴和肚肠挑出体外‘示众’,惨不忍睹。”这些染血的文字,悲怆的叙述,足以让后人铭记和思考;其二、在《做人客》中作者对主人家的一碗肉这样叙写:“肉块像是城墙脚边的石基密密地牢牢地砌着,呈半圆形的无缝无孔碉堡状,搛了几下搛不出一块肉来,想再用劲,又怕碉堡坍塌撒一桌。”原来那是一碗“看肉”,客人只能看不能吃,要摆到正月十五才享用。是当时当地的一种习俗或规矩。冷幽默的文字平添了艰辛岁月的印记和凝重,让人不无感慨;其三、在《老镇方言》中作者呼吁:“方言是我们老镇人的母语,是维系我们的根的一种标志和纽带。人怎么能没有根呢?”散文中作者身体力行穿插了不少方言,如:黑漆漆窄窄陡陡的楼梯,暗滋滋七高八低的弄堂;闹闹猛猛勾人灵魂的锣鼓声;暗滋滋潮腻腻的教室等等,这些生动、独具地方特色的方言,读来有一种别样的韵味,无疑是古镇的文化遗存。作者深入历史,习俗和语言的记录,给了文集以厚重感,其内涵和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传承。作者是一个有心人,他写作这本文集始于1990年,完稿于2006年。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作者用他的一颗拳拳之心,查阅古镇的镇志、走访名人和老者,详尽地了解古镇的前世今生。从而写出了《老镇旧家》中的卓家、劳家、范家等大家族的兴衰史;在《老镇古迹》一章中,作者把追溯的目光投向了北宋时期,用考证得来的史料,向读者娓娓述说古镇悠远的历史,宣传它的人文底蕴;在《老镇风俗》、《老镇学涯》等篇章中,作者用亲身经历深情地讲述古镇长长短短的趣闻轶事,再现了它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文集准确地把握古镇的历史脉胳,把它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让人在历史的回顾中感悟时代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思考:该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去做点什么?

    一直听人说:网络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文集的作者——蒋豫生先生,是我开博后在网上认识的一位好友。他是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浙江交通文联文学协会会长,擅长写作、绘画,会唱歌和演戏,是个多才多艺的江南才子。他自己为该书所画的插图,遒劲中透着苍凉,有着专业画家的水准。散文集《塘栖旧事》,因其细腻的文笔、厚重的内涵和传承的历史价值,真可称得上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怀旧金曲”。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是蒋先生为《看戏文》一篇所画的插图题为《月是故乡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是蒋先生为《老镇之声》所画的插图题为《老镇暮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