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水中岩
水中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64
  • 关注人气: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长篇《十年寻爱》第3章第4节

(2009-03-06 14:11:05)
标签:

原创中篇

《报恩鸟》

寻找英雄

感恩图报

生死相恋

分类: 原创长篇《十年寻爱》
       原创长篇《十年寻爱》第3章第4节
 
 原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郝刚与班里其他四名来自贫困地区的战士,结下了生死之盟。
 当最初走向战场的恐惧感被敌人的暴行所激怒时,他们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参战的责任和意义,个个斗志昂扬,置生死于度外。可毕竟是父母生、父母养的有血有肉的军人,他们当然有自己的牵挂和不舍。于是,在他们参加的反击战第一个战役——攻打谅山的前夜,他与四位战友订下了这样的誓约:如果谁在反击战中不幸牺牲,那么,活着的战友就要承担起对牺牲者的父母养老送终的责职。
 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是,战争打得异常的激烈,作为先遣部队的尖刀班,他们全班七名战士,经过几次战役,最后只剩下郝刚、来自江西的小汪和后来补充的来自上海的刘文军。其余的战士,都在先后的战役中牺牲了。其中令郝刚感到终身内疚的是,副班长柳晴阳是为了救他而牺牲的。小汪在最后的一场战役中右腿负伤,回到祖国经过治疗后,腿虽然保住了,但是落下了残疾——拐了,虽然能照顾自己,但是瞻养战友父母的担子,他是没有能力挑起了。刘文军虽然毫发无损,但她不知道郝刚与四位战友的生死之盟。就这样,从1979年年底开始,郝刚一个人默默地挑起了赡养三位战友父母的重担,走上了一条颇为艰辛的道路。当兵的收入不高,要赡养三位战友的父母,让郝刚显得力不从心。为此,他毅然地从部队复员,回到哈尔滨当起了厨师。

    1984年11月,他按照惯例又要去看望他战友的父母们。为了给远在青海的战友小李的父母捎去一台电视机,他先绕道西宁花了800多元钱,买了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电视机加上外包装又大又沉,乘长途汽车到达小李家所在的小镇后,还有将近三里的山路要走,扛着沉重的电视机,郝刚一路走走停停。就在离小李家还有一里地的山坡上休息时,前面一座十分破旧,看上去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的茅草房里,飞出了一阵朗朗的读书声。这让郝刚感到非常的诧异,难道这么一间即将倒塌的破旧茅草房,竟然还是一座小学校?带着疑问,他赶到门前去看个究竟。虽然小李生前曾和他说过,他们家乡很穷,孩子们要么没钱读书,就是读书也没有像样的学校。然而。眼前的一切,还是让郝刚深深地震撼:在这间破烂的茅草房里,孩子们坐在用土砌成的土墩上,没有课桌,他们就伏在自己的膝盖上写字。屋内光线很暗,唯有久未油漆的黑板,亮着白乎乎的光,让上面的板书显得模糊不清。目睹眼前的一切,郝刚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从那一刻起,他的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为这个山村的孩子建一所学校,也好让九泉之下的小李为孩子们高兴一回。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回到哈尔滨后,立即辞掉了饭店的工作,下海干起了服装个体户。这样一来,他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把自己的奋斗与社会大众联系在了一起。为了心中的愿望,他奔波于各地的服装市场选货、进货,不仅在哈尔滨的服装市场设摊,还赶各地的服装集市,为的是多销点服装,尽快攒够盖小学校的钱。就在他赶完为期一周的黑河中俄边贸集市后,带着几大包卖剩下的服装,在通往哈尔滨的列车上,又一次与钟小秀不期而遇。
    小秀青春靓丽、风华正茂的形象,对爱情大胆勇敢、执着追求的精神,强烈地撞击着他的心。可同时,也让他不无遗憾地看到,他与小秀之间因年龄差距而形成的在外貌和生理上的较大距离。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他在漂亮的姑娘和纯粹的爱情面前缺乏应有的自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