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保健劳损推拿手法腰法健康 |
分类: 中医中药 |
按摩很“受力”是劳损的表现
推拿手法,须具备均匀、柔和、持久、有力的技术要求,并达到一定的深透程度。当前推拿从业的人员中存在一种倾向,误以为推拿治病只需以力取胜。盲目地追求强力手法,如力大且深透的弹拨法、倾半身体重所施加的肘按法、随意的踩跷法,以及缺乏影像学诊断依据所进行的生硬的扳颈扳腰法等等。临床上容易造成医源疼痛、瘀斑、疲乏、皮肤破损,甚至引起晕厥或骨折等意外。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景岳)曾指出:“今观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而前往中医康复机构寻求“保健”的人们也往往都要求推拿师施以重力,认为只有这样才有效果。部分人逐渐产生了颇为“受力”的现象。
“受力”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笼统地说好或不好。它可以是耐受增高的反映,也可以看做是麻木迟钝的表现。一般说来,如果全身都比较“受力”,表示其体质强、常运动、肌纤维发达。但伏案工作者的颈部、腰部很“受力”,则是局部劳损程度严重、体内营养失衡的标志。若越来越“受力”,说明肌肉纤维越拉越长,弹性在减退,已开始老化了。无原则的推拿手法能让人的痛阀出现异常改变,造成局部气滞血瘀,带来深层的损伤。
由此可见,推拿的关键还是力的科学运用,所用的应是因人而异的巧力,并不是追求单纯的重力度、强刺激手法,也不主张拖延数小时的持续推拿。同时,推拿也不是揉捏放松、过于柔和的美容店手法或西洋按摩术。
普通人若做保健推拿,宜一周1~2次,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以便于机体有个适应、调整和修复的过程。对痉挛、僵硬、劳损的筋肉关节,尚可配合超短波理疗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柔筋强骨。另外,个体还应当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饮食上要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不可油腻。
郭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