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四素方法论的内涵
(2012-12-09 15:43:58)
标签:
一元四素道德经数学模式气数旋极图 |
分类: 福星杨成 |
什么叫“一元”?这个“一”,就是老子在《德道经》中阐释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这个“一”,就是道德的“德”。这个“一”对“天”、“地”、“神”、“人”、“王”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元”就是道,道德的“道”。每一个人在心灵当中修养这个德,通过修德而明这个道。孔子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个“明德”是基础。所以在一元论当中,主要就强调的是德性的修持和培养。
从现象里面去分析事物的本质,这就是“象”。透过现象去看本质、看内在的实质,这就是“象”。《德道经》曰“执大象,天下住。”以易象为工具,而明明其德,而尊道、论道、证道、合道,确实是我们祖先最伟大的发明。
“数”呢,就是将万事万物的现象,用数学模式去进行置换、转换、改变,将它转换成为数学的公式和模式。这样一来,就使复杂的“象”用简单的数学模式就可以表现出来,我们便于计算、便于了解这个“象”的最深层次的东西、规律。用数学公式、数学图象来表达万物的内容,是最简洁、最准确的方法;数学是一种推理工具,可以进行逻辑推理;数学是一种计量工具,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易经》就是用数表述和解析万物的变化规律。比如道0和德1,在二进位制中运用“0”和“1”,当构成“111”这个三时,所代表的就是十进位制中的“7”。人类在用数时以10进位制表述后天一切事物的圆满,所谓“十全十美”就是人们所喜闻乐道的目标和评价。但是,人们却并不知道十进位制中的“7”却是一个先天的圆满之数。七这个十进位制的数,长期都被修真界的金丹之道所应用,作为后天向先天转化的一个量化性指标。就是因为这个最完美的先天成就之数中所藏蕴的,正是老子所揭示的三生万物,“111”这个三。只有当我们仅仅用0和1来表达“7”这个数字时,才能理解,为什么“7”才最完美;只有修之身,在体内进行后天向先天的转化,才能理解为什么要“执一以为天下牧”、“恒德不离”,体悟出为什么7才最完美。这一现象与西方神话中“上帝用七天创造整个世界”的故事不谋而合。到了第七天,一切都有了。所以,这最后的一天也是最完美的。因为,此时世间的一切都已经被创造出来了。因此它被写作‘7’,也就是‘111’(二进制中的111等于十进制的7)。 复卦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震卦、既济卦有“勿逐,七日得”,就是讲这个转折点。传统文化中以数演象而推理,如择吉、起名、推演命理等。
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我们知道,在人生的胎婴养虚阶段,因为胎婴全过程都是孩子的先天无为阶段,胎婴时期是人的道性混沌期,是从无至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当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至七个月将满之时,就是一个在先天中生发后天、后天意识系统的生理组织开始萌发生成的关键转换时机。此时的这个后天的“7”数之月,也就正好二进制中的“111”,是“三生万物”的又一个起始,表现在胎儿发育中,就是胎儿的后天意识系统“从无到有”的起始点。这一特点,在医学的胎儿发育观察中已经获得验证。
这个"气"字在中国文化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和玄妙,我们将天空的变化叫天气、地穴中的能量叫地气,将人际关系叫人气,以气来命名的更是繁多:气功、气候、气场、气度、气派、气氛、气息、气愤、气量、气馁、气色、气魄、气质、气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