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登平
山灵水秀,沃土奇葩。开县以西,有一个历史人文重镇——九龙山镇,清代诗人陈昆、清代翰林陈堃就出生在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是开县举子文化的重要文化区,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
在这样一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座落着一所充满活力、充满书香气息的学校,她——就是重庆市开县九龙山初级中学。(推出片名)
——奋进中的九龙山初级中学
撰稿:刘登平
九龙山初级中学,始建于1992年,前身为“开县天白区初级中学”,是开县最后一所由原万县地区行署命名的区级初级中学。1994年,改名为“开县九龙山初级中学”。2002年,祖籍在九龙山的台湾爱国人士韦针南老先生捐助修建了九龙山初级中学教学楼,因此,又名为“九龙山林松初级中学”。
九龙山初级中学建校16年来,沐浴着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厚爱,在教育现代化旗帜的引导下,在三届行政班子的带领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确立“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秉承“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塑校”的治校方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形成了“民主、和谐、勤奋、创造”的校风,“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教风,“勤学、乐学、善学、会学”的学风。十六年来,这所年轻的初级中学,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艰苦创业,扬帆奋进,步步拾级,日臻成熟,而今成为了我县“一类初中”教育质量中的一面鲜艳旗帜。
走进九龙山初级中学,处处充满着浓郁的诗情画意与文明氛围。
在这儿,你会感到校园里处处都有温煦的阳光;
在这儿,你会听到校园里时时都有和谐的乐章;
在这儿,你会看到校园里人人都在健康的成长!
学校校园环境幽雅,有花园式学校的美称,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有教学楼两幢、园丁楼三幢、学生宿舍楼一幢;还建有办公楼、实验楼、师生食堂、学生超市。建有学生运动场及200米环行跑道和100米直跑道;建有微机室一间,多媒体教室两间,网络教室一间和校园广播系统;光纤校园网络户户通,成功实现了远程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及运用已步入全县先进行列。校园文化艺术长廊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和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管理有序,治学严谨。有一支勤政务实、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现有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21人,党员教师12人。在校学生1680人。学校坚持人本管理,营造和谐校园。重视发挥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校十六年来,学校为上一级学校和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合格加特长的优秀学生,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单设初级中学前列。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十分重视常规管理工作。狠抓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学校响亮提出“成才必须先成人”的口号。从不乱扔乱甩、乱涂乱画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求全校学生语言文明、谈吐文雅、行为规范。不论何时何地,从操场到教室、从寝室到厨房、从厕所到超市,校园的各个角落都干净整洁。特别是以“两干一线”为标志的寝室规范化管理,更是得到了来校参观的领导和来宾的一致好评。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之星”、“阳光运动之星”、“科技创新之星”等创建活动,在学校形成了文明礼仪风尚,掀起了阳光运动热潮,营造了科技创新氛围。
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工作,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加强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学法。特别是加强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听课、评课、说课等常规教研活动扎实开展,市县级教研课题深入开展,效果明显。杨成老师的《九龙山中学2007级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效果测试》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刘星老师的《语文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效果测试研究》获得重庆市一等奖;在中央电教育馆“十五”全国教育技术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中,我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研究》被评为国家级二等奖。
学校工会、团队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工会每期都要组织教职工开展野炊、拔河、篮球、乒乓球、卡拉ok大赛等活动。学校政教处、团委会组织开展的诗文朗诵比赛、革命歌曲大合唱、歌舞大赛、五四游园活动、田径运动会等活动,使学生寓较于乐,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潜移默化。
(再次推出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