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摘抄:芒福德对城市本质的反思
(2013-02-05 12:16:58)分类: 他山之石 |
就理论内涵而言,城市本质是城市作为其自身而同其他人类居所形态的根本区别。就理论特征而言,城市本质不是表面的而是内在的,不是附属性的而是决定性的,不是外延性的而是内涵性的,不是多变的而是稳定的。就理论意义而言,城市本质是构建城市理论的基础,反思城市本质,能准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深刻揭示城市的意义和价值。从不同的视域看城市,城市有不同的本质。芒福德从文化与城市的关联中揭示城市本质,认为城市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文化磁体和容器,通过吸引、融合、储存和传播文化而不断丰富人性,发展人,孕育新人类。芒福德对城市本质加以文化指认,认为城市的深层本质在于文化;城市文化在时空维度所具备的特征决定着城市的特殊功能。
1.文化:城市质的内在规定
芒福德对文化的理解更接近大文化概念,即人化。在芒福德看来,文化与城市密切关联,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首先,从城市的发端看。文化尤其是价值观念层面的文化是城市质的内在规定性。为了揭示城市本质,芒福德追溯到城市发展最初的胚胎——人类最早的礼仪性汇聚地点。这些汇聚地点具有“一种比普遍生活过程更高超、更恒久、更有普遍意义的威力”[1]9,人类汇聚在这种礼仪性地点参加各种形象化的原始礼仪活动。原始礼仪活动内含世界观、宗教、艺术和道德等价值观念,“表达了人们对一种更有意义、更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1]7,因此,这些人类早期汇聚地点从深层意义来看意味着一种超越生存意义的生活方式。这种超越生存状态的人类存在就是人类的文化存在,也就是在这个层面上这些人类性礼仪汇聚点才具有城市胚胎的意义。其次,从城市的发展看,文化尤其是价值观念层面的文化是城市发展、衰落和转型的深层原因。城市文化是以城市人文价值为核心外化而构成的文化体系,它隐含着城市社会的基本的价值判断,这些价值判断不仅指向和规范现实城市社会,而且作超越式否定,城市因此而不断发展
2.空间维度:文化磁体
从城市本体论层面来看,即从城市的精神性质和城市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而言,芒福德更强调城市精神的决定性,认为城市的精神性质更能体现城市的本质。“如果我们仅只研究集结在城墙范围以内的那些永久性建筑物,那么我们就还根本没有涉及到城市的本质问题。”[1]3“密集,人众,包围成圈的城墙,这些只是城市的偶然性特征,而不是它的本质性特征。”[1]91芒福德认为,城市中“‘精神的’或超自然的威力”[1]9以及恒久的目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聚合力,把各种文化吸引到城市中。“城市不只是建筑物的群集,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它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1]91从空间维度上看,城市是由恒久的意义和永恒目的生发的强烈磁力线而形成的文化磁场,城市就是文化磁体。这种文化磁场对一切陌生人开放,使来自不同时代(古代与当代
3.时间维度:文化容器
芒福德对城市本质的反思,除了有一个空间的维度之外还有一个时间的维度。“古往今来多少座城市又无一不是时间的产儿。”[3]
注释:
[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陈柳钦:《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的内驱力》,《今传媒》,2010年第12期。
[3]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宋俊岭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导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