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背负

(2023-09-15 08:23:43)
分类: 杂文
       弘一法师说:“不要同情任何人,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因为同情谁,你的潜意识就会自动背负谁的命。”
       同情只是滋养矛盾的肥料,而理解才是缔造和谐的良药。   

       看文章看到这一句,很有感触。并不清楚弘一法师说没说,咋说的,毕竟国人的信心就是师出有名。
       总觉得看一本书,能记得一两句,就很不错了,能影响到一两个方面,就是大机缘了。
       从12岁开始看书,囫囵吞枣,走马看花,一目十行,过目全忘,但不可否认的,潜移默化还是被前人的人生影响到了。在众多的书本里,李梅写的弘一法师传,带给我的影响最大了,其次是庄周的传记,这个记忆不太清晰,是传记还是杂记,不记得了,但无疑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因为在读的过程里,很引起我的共鸣。引起共鸣不是说人云亦云,而是一路人进了一个战壕,当然,我只是望其项背,但重要的是,我坚定了自己的一些生存思维与方式。

       回到这句话,同情别人,是一种背负,这个是出于善意的,那么,比同情善意程度更深的爱呢,我觉得也是一种背负,包括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方式活着,直白了说就是善意的干涉,也逃不了是一种背负。
       为什么呢。因为当你产生这些情绪并且落实在言行的时候,你已经深度共情了,共情当然是好事,但最要紧的是,你没有换位,你站在你的位置上去共情他人,你的共情只是你自发的源自自我的一种发出,发出情绪,指令,要求,等等。你觉得你发出的一切都是无私的善意的,可事实上,你必定以为你的认知与经验是高于他人的,于是你出于自我的发出,至于是不是契合他人的实际存在和真切需要,你的潜意识里是没有问题的。好吧,时间与案例告诉我们,十之八九,他人对于这些发出很无奈,很厌恶,很反感,很无法接受,但他人晓得你的发出是善意的,于是又不能太过表达抗议,这个就让人很煎熬了。
       我总想问一个问题,当你无私地善意地向他人发出一些东西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生活历程里,有过多少次类似的经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何必曾经是孩子的我们,非要活成曾经很反感的父母的样子呢。

       当你对他人发出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就替他人背负了他人的人生,而他人呢,承受了你替他人背负人生带来的亏欠。这种亏欠是被动承受的,很无辜,很无奈。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当你想对他人发出的时候,你就会更慎重一些,而不是随自己的情绪,我一定要这么做,不这么做就是我的不作为不负责,或者仅仅是不这么做我很难受,或者不这么做我的地位就不明显了,然后还很客观地认为我做我的,听不听是你的,好吧,其实,这样做很自私的,也很无理,而我们不该这么残忍的。
       医不叩门、道不轻传、师不顺路、法不空出。在他人没有向我们寻求帮助的时候,尽量不要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包括孩子。对于孩子的引导,也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干涉。

       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没必要人为地增加任何的负担了,给他人的,给自己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金黄色
后一篇:小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