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老师说过: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你注意观察你的周围,所有动不动就生气的人,没有一个是智者,生活过得一团糟。
") 0px 100% / auto 2px repeat-x transpare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永远不要气愤,所有气愤都是愚蠢的。高手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解决问题,解决不了换办法再试,也不被情绪带偏。”
的确,情绪只会制造问题,不能解决问题。
思考几十年后我的第一个感悟就是剥离情绪。我,包括皮囊与心性,而情绪就是皮囊与心性最关键的过渡者,是粘合剂,是勾连者,是掩饰物,把皮囊与心性完美地统一到一起。所以我们会更在乎我们的情绪,而不是皮囊,更不是心性。我们时常把情绪与心性画上等号,这是一个误区,我们把情绪看得比人事物本身都更真实更重要,然后皮囊与心性都被无视,就被情绪淹没,甚至淹没致死。
情绪从来不能解决问题,而大概率让事情变得更严重。那么,作为活生生的人,我们就能做到完全没有情绪吗,不可能,也不健康。我的想法就是,遇到人事物的时候,遇事的时候,尽量不要考虑情绪,而是迅速地快捷地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情绪呢,是在问题解决之后的事。
本我,就是纯粹的皮囊加纯粹的心性,我,是被情绪加持了的我的皮囊加我的心性,就像大肉面那块大肉,切得薄薄的,用淀粉包裹一下,油里走一遍,立马变成厚厚的大肉了。本我是简简单单的清清爽爽的,被情绪包裹之后就是丰满的我,这个我,或许更鲜活,于是情绪就很难剥离,皮囊与心性都不敢赤裸裸地面对世界,用情绪包裹之后才能出门,怎么能够放弃。
思考明白一些东西,就用来指导生活,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必绝对精准,其实,活着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印证验证矫正的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