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就是朋友圈的简称了,有微信的人,主动的被动的就拥有一个圈,参与也好,不参与也好,圈都在那里,不远不近。虽然一个人来,又一个人走,但有些动物喜欢独处,而有些就必须群居,否则病矣。大自然的造化,还真的很有意思,蛮有趣的。所以再孤独的人,也有朋友,没有朋友,还必定有亲人,亲戚,这个圈就着实是避不开的。
2011年用苹果4,说实在的,我不太需要智能手机,可燕芬非要给我,非要我用微信,她觉得可以对着手机说话很好玩,就是发送语音,她也是一朵奇葩,细想,我身边的奇葩还是蛮多的。后来微信让我感觉到实用处是传输图片,比腾讯速度快多了,工作需要,就开始喜欢用微信了。
不看电视,也能及时了解到一些内容,托圈的福了,经过好友们的筛选,圈里很多不错的内容。五花八门的,带给我新闻,知识,启悟,还有生活里的各种色彩。
和尚每天最早了,他是真和尚,我去宝林寺的时候认识的,每天一大早就发圈,然后一天就没有动静了,每天发的也固定的内容,菩萨及箴言,捐款的票据,自己的字或者画,有时候我会点赞,多数时候就是看看。
暗香妹妹是茅山脚下的妹子,她热爱生活,热爱跑步,每次跑十几公里就发一个路径图,自己的照片,路边的风景,每次做了好吃的,或者带老父亲出去活动,也都会发一个圈,我经常给她点赞。
阿哥的同事会发传染病例,地丁发的我比较喜欢看,他常发理论方面的,我学生李赟是妇科,她发的也比较理论化,给我好多学习的机会。按摩的师傅则发些中医理疗方面的内容。
我的哥们破门而入,他的圈属于比较敏感的,他自身是人代,还是个很用心尽力的那种,他的观点我也很欣赏,视角很特别,有见地。有次他建议我读一读资本论。
苏教授对道德经非常有兴趣,经常发一些感悟,也是不错的文字,很学院派那种。
袁老师是研究易经的,她经常发圈,内容也相对固定,人生感悟,因果相关的老故事,看相看风水起卦的案例,与和尚类似,她也只是早晨发一下,然后没动静了,不同的是,她有时候会交代一下,去北京了,回常州了,大概是客户多,省得一一解释。
小任是个理发师,认识很久啦,三十年开外。儿子对小任的感受最深了,哈哈,在害怕理发的几个月大的时候,在不肯理发的少年叛逆期,都是小任下的手。以前小任给我的感觉是审美不错,现在给我的感觉是心态真好,真正热爱生活那种。小任每次做了活儿就发个圈,他的活儿不再局限理发啦,理发都要预约了,主业是新旧空调,修理或者安装,因为朋友多,所以谁家有啥事,大的小的,都可以找他,他都很好地帮忙解决。
老黄发圈特别勤快,内容呢,美术的,现下里任何怪现象,历史的,风景的,也有老歌老电影,老新闻啥的,还有他自己的速写,街景,吃饭喝酒的,甚至开会时候的各色人物相,他的圈也常给我带来一点见识。我很少点赞,因为他发的很勤快,对了,他还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尚道士文艺界,圈里都有。
陆开心在姑娘家的时候认识的,后来嫁到南京去啦,她的圈是孩子和给孩子做的美食,也蛮好看的,她的女儿漂亮呢,每次看到她女儿的照片,我就想起她爸爸出事她抱着我哭,我劝她没事的,果然啊,吉人天相。
王文明是我同事,退休后他在老年大学教书法,他也经常发圈,基本是他的书和画,他的植物们,他的小孙女,还有他走过的老街,路过的风景,昨天那张站在枝头的鸟,是他拍的一张,我拿来剪切一下用了,哈哈,他不晓得。
英子是我学生,她夫妻俩都发圈,但都不多。英子发励志的,她是在给自己打气呢,她家大伟发的都是酒,还有一些他喜欢的歌或者曲,偶尔也发一些感悟。
小沙弥发他的工作,茫茫戈壁的测绘,还发他的生活,偶尔写一些文章,这几年好像写的少了。
田田是警察,他发的大多是防骗的,哈哈,也很好玩。
其他的都偶尔发一下,我以前属于经常发的,现在也沦落为偶尔发的了,转帖,写三两句感想,有时候写长一点的文字,老姜说我发的,是她所见最长的圈,把我乐坏了。
今天想起这些,是早晨圈里一张图及配字,让我很有感触,从小我就喜欢下雨,喜欢听雨,喜欢看雨。这个刘妹子,我们是不聊天的,从来都没有聊天,认识她是个巧合,我陪妈妈去超市,要坐公交车去的,然后过马路的时候,这个刘妹子和一个电动车老汉就碰了一小下,妹子有急事要走,老汉没智能手机,妹子没现金,我就管了一下闲事,我掏现金给了老汉,妹子加我微信转了钱,后来彼此都没删除,就这么留下了。对了,这个妹子是老师。
管闲事是改不了的毛病,所以我选择宅,嘿嘿,我是资深宅的社牛。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宅也不怕自闭,因为,我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