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2023-01-09 08:01:25)分类: 杂文 |
貌似的愚蠢,不一定是愚蠢,貌似的聪明,不一定是聪明。
是愚蠢还是聪明,不过是一些判断,既然是判断,必定是基于认知而产生,而且是基于每一个细小的认知个体而产生,或者相似认知的小团体,大团体,或者某些利益关系权力关系之后暂时存在的认知小团体与大团体。
个体的认知是不稳定的,基于认知的相似而形成的小团体也就不稳定,基于利益与权力而形成的各种团体也一样不稳定,于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此利益,拆分了来看,就是利与益,各种的相似,即使不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至少情绪价值也是真实存在的价值。比如,即便我看你一眼,这一眼让我心情愉悦,那么你的存在于我而言也是利益。
所谓的正确与错误,确定的愚蠢与聪明,有一定的时间性,某个时间点确定,或者某段时间里确定,但是,平衡的确立总是为了打破,而求衡守衡才是大多数的状态,平衡这个状态是最短暂的,比如出生瞬间,比如死亡。
于细小而微弱的个体而言,愚蠢与聪明,还可以有另一种确定,就是清醒与迷茫。
清醒地知道个体是什么样的存在,存在于什么样的时空环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那么就算是愚蠢,也是清醒地愚蠢,是基于一种权衡的抉择的自主的愚蠢,两害取其轻而已,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已。毕竟即使是细小的个体,也是从周遭驳杂的环境与岁月里获得很多的分辨心,这些分辨心,得之于外界的,获得之后个体基于自身的利益与基本认知选择了留存,叠加,取舍,提升,最终成为自己的认知。不论如何精炼,毕竟是从外界获得,存在一个提炼的过程,这个过程里,就必然存在今天确认是正确的明天却全盘推翻的概率。
于是我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睡觉是,吃饭是,一如庄周说,道在屎尿。我还认为,修行的轨迹大方向是螺旋式的,在螺旋中也存在各种其他的轨迹,快速提升或跌落的直线,迟迟不前的原地打转,或者原地徘徊,再有盘旋上升或者盘旋下降,这些与认知的提升确认推翻再确认等不稳定状态密切相关,与平衡一样,大多数在不确定的状态中存在。
那么,清醒地愚蠢,便不一定是愚蠢,即便损耗了自身的利益,也是自主的愚蠢,义无反顾的愚蠢。细小的个体从外界收到的认知里,本身就存在精神引导,就存在即便损耗自身利益也心甘情愿赴死的豪壮,此处,大义与小义,并没太多区别,团体的大义,个体的小义,都可能意味着覆灭,那么本质就可以画上等号了。
愚蠢比聪明要复杂的多,幸福总是类似的,聪明也是类似的,一切利益都是聪明,不利不益才是愚蠢。在利益面前,一切都可以牺牲,可以放弃,即便用各种伪装与掩饰包裹得严严实实,本质却很唯一。
或许我还愿意愚蠢,是我未泯的残存的天性在作妖,选择聪明无疑是简单的,人云亦云就可以,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世界潮流就是正确么,不一定,但是,随大流无疑是与利益方向一致的,乌合之众很容易活着,逆流即便不上也是费力的。我不至于有勇气为了某些认知去赴死,我是自私的人,我不愿意为了别人的认知而把自己塑造成光辉而伟大的牺牲,但我也是自恋的,我还乐意愚蠢,乐意在小的位面里做点傻事,这就算是我还活着的一种折腾吧。
愚蠢也好,聪明也罢。正确也好,错误也罢。一切都在你现有的认知里摇摆,而你在摇摆中活着,就如山顶的树,或大,或小,或美好,或丑陋,活着就是最后的鉴证,修行在没有抵达终点之前,句号是不会画完的,一切也都是不确定的,即便是老到思维惯性,老到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