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小学数学计算易错点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申报表
(2017-08-03 12:18:06)
标签:
教育 |
附件二:
武夷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
申 报 表
课题名称:
课题编号: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武夷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制
武夷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申报表
单位盖章:
课题名称 |
小学数学计算易错点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
||||||||||
主持人 |
王洁云 |
联系电话 |
15080519251 |
||||||||
联系人 |
王洁云 |
邮箱 |
429342473@qq.com |
联系电话 |
15080519251 |
||||||
课题组成员基本信息(含主持人) |
姓名 |
职务 |
学科与职称 |
研究分工 |
|||||||
王洁云 |
完小教导主任 |
数学二级 |
撰写课题申报表、中期小结、结题报告、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及小结等,设计学生问卷及教师访谈提纲,参与微课的制作,并参与示范课的展示。 |
||||||||
詹仕文 |
完小校长 |
数学一级 |
撰写论文,负责会议、活动的记录及博客的更新,发放学生问卷,做好学生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并参与示范课的展示。 |
||||||||
胡月美 |
教师 |
数学二级 |
收集学生的错题,进行错因分析,整合集结成案例集,负责相应的微课制作,并参与示范课的展示。 |
||||||||
朱柏琴 |
完小校长 |
数学一级 |
收集学生的错题,进行错因分析,并进行错题的归类,负责学生问卷的发放。 |
||||||||
黄宏章 |
中小总务处副主任 |
数学一级 |
收集学生的错题,进行错因分析,并进行错题的归类,负责教师的访谈工作。 |
||||||||
一、课题界定: 1. 年级: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计算: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主要包括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简便计算、列式计算、计算速度等等。 3.计算易错点: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方法,也常常是我们课堂上的“重头戏”,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后三个阶段常常被我们忽视。正因为如此,学生未能透彻地理解算理,明确算法,错过了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未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而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错误,计算能力的提高受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易错点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教师在多年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错例。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分析、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针对学生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进行收集,分析其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之走出计算误区,提高计算能力。 |
|||||||||||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再者,计算教学虽枯燥乏味,但却是支撑小学数学的最基本框架,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计算能力作为基本的数学能力,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不利,而且更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数学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而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若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则无法在学习中获得认同感、优越感,甚至会因为计算错误率高受到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他们就对计算产生了恐惧和厌恶,更无法对数学产生兴趣。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材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依然是屡见不鲜,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可见,找出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其走出计算误区,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对整个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当前小学数学计算的常见错误,对错误进行收集、归类,并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透过错误寻找解决的策略,并在实践中检验对策的可行性,找到降低学生计算错误率的有效措施,整合形成计算的错题策略集,最终能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再者,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能为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更好地发展并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能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搭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平台。
|
|||||||||||
四、研究内容: 1、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的计算错题的收集 通过作业、练习、考试等形式,对学生在平时计算中的错题进行整理和归类,形成典型错题资源库。 2、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的计算错题成因的研究 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的心理因素、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概念掌握、算理的理解及算法的选择等方面对相应的错题资源进行反思与互动交流,分析并归纳计算的出现错误的原因。 3、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的计算错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根据错题成因的分类,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找出与之相符的解决对策,进而引导学生走出计算的误区,重建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4、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的计算错题资源的整合研究 通过对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的计算错题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完善的小学计算错题资源集,包括错题的演示、错因的分析、正确计算的演示等,使之成为小学教师及学生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资源。 |
|||||||||||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调查研究法: ⑴问卷调查法:初步拟订问卷,以武夷山兴田枫坡小学、兴田城村小学、兴田中心小学、余庆小学、崇安中心小学、实验小学等6所小学的学生为例,对其一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借以了解小学生对计算的一些看法及已有的计算基础,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而后期则对小学生进行计算题竞赛、“我们来找茬”等活动形式进行效果调查,了解学生状况的变化; ⑵访谈法: 通过对数学教师们进行访谈,了解其在计算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及收获,从而更全面分析学生的计算误区,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原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3. 行动研究法: 通过作业、练习、及时收集学生在计算中的错题,并将错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典型错题资源库。具体做法: ⑴教师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提出解决办法。每次记录抓住要点,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 ⑵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现象最严重的,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减少出错。 4.案例分析法: 以收集到小学数学计算错题为例,展开对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透过错误寻找解决的策略,并在实践中检验对策的可行性,找到降低学生计算错误率的有效措施,整合形成计算的错题策略集。 |
|||||||||||
六、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最大亮点就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通过相应的调查分析,了解武夷山市小学生计算易错点背后的原因,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反馈,有针对性进行分析,整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集结成案例集。进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以真实的课堂及微课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强化,使之走出计算误区,提高计算能力。 |
|||||||||||
七、研究步骤、内容与要求(详写):
本课题研究过程共分三个阶段 ⑴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8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召开课题小组会议,确定课题成员及其分工,进行相关理论资料的收集,并展开调查分析,对本研究方案进行论证。 ⑵研究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分期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广泛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具体安排如下: ①召开课题小组会议,制定研究计划; ②及时根据活动内容更新博客; ③全范围地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 ④设计学生问卷,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进而了解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一些感受及困惑; ⑤对学生的计算错题进行分类,整合,并分析其原因; ⑥召开课题小组会议,进行阶段性研究工作的小结。 ⑶实施阶段(2018年2月—2019年1月) 设计教师访谈提纲,利用访谈比较大范围了解武夷山市各所学校在数学纠正学生计算易错点的一些策略;收集数学教师选择和应用适合课程改革和数学教学实际的计算教学策略;数学教师记录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运用及反思,做到一日一记,半月一结(在博客中体现);开展计算教学相关的汇报展示课及研讨活动;按年级分块撰写小学数学计算易错点分析及应对策略集(包含微课策略集锦);撰写《小学数学计算易错点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教育论文。 ⑷总结阶段(2019年2月—2019年5月)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编成案,撰写小学数学计算易错点分析及应对策略集,尽可能将策略以真实的课堂或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
八、研究预期成果: 《小学数学计算易错点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教育论文、《小学数学计算易错点分析及对策的研究》研究报告、撰写小学数学计算易错点分析及应对策略集。
|
|||||||||||
课 题 审 核 |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
市教育局教研室意见 |
|||||||||
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
教研室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