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如故(一)

标签:
中秋绵阳圣水寺富乐山旅游 |
分类: 驴行天下-四川盆地 |
北川如故,陌生而熟悉
就像一个远方的朋友
总归要去拜访和探望的
犹记得六年前的地震
剧烈的山河震动与拉扯
顷刻间毁灭了这个山区小城
也支离破碎了原本平静的生活
作为地震的亲历者
至今依然能深刻感知到
那一刻的无助与不知所措
只是时光荏苒,一切终会回归原点
就如同废墟上重新建立起的生活
已经逐渐淡忘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
-----------------------------------
D1 成都-绵阳(圣水寺/富乐山)
D2 绵阳-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及纪念馆/寻龙山/巴拿恰)
D3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绵阳(越王楼)-成都
-----------------------------------
【绵阳.老家】
老家这个词之于我,其实并不深刻
因为从出生到长大,也没有去过几次
每次都是匆匆往返,大抵只是亲戚间的聚会
所以绵阳对我来说,更多的只是陌生
从车上迷茫的经过,然后再去见一些不熟的人
却从来没有真正的走进过这座城市
【各种乱入的寺庙】
圣水寺缘起每次北上的火车
总会被绵阳城外的这座寺庙所吸引
倒不是因为依山而建的宏大规模
只是这花花绿绿的色彩就已足够显眼
午后的圣水寺有些阴雨绵绵
远远就能望见寺庙金碧辉煌的建筑
爬上连接寺庙的天桥
桥下便是繁忙的宝成铁路
想必每一个北山的旅人
都会在此刻留下瞬间五彩的印象
是的,就是这段亮瞎众生的佛像石刻
密密麻麻的挤满了各种菩萨和罗汉
没有故事的铺陈,只是各方大神的乱入
然后就这样蛇形而上的蔓延了整个山头
此处不是想贬低寺庙
只是今人所作之石刻
的确远不如古人之用心
片面的追求规模上的宏大
却忽略了佛像本身的细致
充斥着各种头重脚轻和卡通的感觉
相对于石刻长廊而言
寺庙部分倒是颇具气势
依山而建的建筑群落
融合了北传佛教寺庙
古朴而庄严的建筑风格
与园林的优雅结合在一起
营造出清新而自然的修行氛围
这段近乎垂直的天梯
连接着圣水寺上下两个境地
如果不走那段亮瞎眼的石刻长廊
这里倒是一段直达的近路
沿山寺而下
可见隐匿山中崖壁的石刻
同为今人所为,这里明显用心太多
古风犹存的生动雕刻技艺
使之呼之欲出,跃然于岩壁之上
【富哉,今日之乐乎】
富乐山得名于
刘备入蜀之时的慨叹
富哉!今日之乐乎!
其实亦道尽成都平原之富庶
抛开三国的历史典故
今时的富乐山更像是绵阳城绿肺
青山连绵着一城的秀色
记得小时候曾经来过
印象不算不深刻
却记得山顶辉煌的阁楼
花卉开得正艳,蔓延着公园蜿蜒的游道
儿时记忆中的大山,现在看来其实异常轻盈
转角之后已是山顶之地
高高在上的富乐阁
与黄鹤楼有几分相似
入阁可见涪城会的巨形浮雕
讲的便是前文所述的三国故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所以登高自然是要上到极顶
可惜了这烟雨蒙蒙的天气
将绵阳城包裹在一片模糊之中
不过近处绿树环荫的红顶建筑
倒是有几分青岛的小清新之感
通往富乐堂的小路比较隐蔽
须穿过金黄的廊道方得而下
豁然开朗的大草坪,连接着上下的视野
富乐堂本是纪念
刘备与刘璋涪城相会的殿堂
而今少有人至,显得清静而落寞
荷花已败,只剩枯萎的荷叶
支撑着这片已近迟暮的荷塘
夏天将逝,就像历史的风云
无论五虎上将,或者蜀汉四英
最终都消失在岁月的烟尘中
荷花已败,只剩枯萎的荷叶
支撑着这片已近迟暮的荷塘
夏天将逝,就像历史的风云
无论五虎上将,或者蜀汉四英
最终都消失在岁月的烟尘中
出富乐山便是科学家公园
绵阳作为科学之城,由来已久
就像这艳丽的站台一样
成为城市新生的一抹亮色
成都虽说汇聚全川之美食
却在潜移默化中失去了最初的滋味
所以南下与北上,舌尖还需各归其位
相比川南盐帮菜辣味给予的火爆
川北的味道则显得温和许多
夜访市区美食街,自是琳琅满目
本地的滋味虽然已不多可寻
但唯有这冷沾沾显得可爱至极
比火锅更清爽,比钵钵鸡更自由
味道可咸可淡,全凭汤汁的调理